本篇黄河的地理概况与前景预测,本文作者为S猪头帅哥S,是一篇小学生作文,全文共计3700字,作文仅供学习交流,严禁抄袭。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 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 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 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黄河流域西界巴颜喀拉山,北抵阴山,南至秦岭,东注渤海。
流域内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形成自西而东、由高及低三 级阶梯。最高一级阶梯是黄河河源区所在的青海高原,位于著 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 上,耸立着一系列北西——南东向山脉,如北部的祁连山,南 部的阿尼玛卿山和巴颜喀拉山。黄河迂回于山原之间,呈“s”
形大弯道。河谷两岸的山脉海拔5500~6000米,相对高差达 1500~2000米。雄踞黄河左岸的阿尼玛卿山主峰玛卿岗日海拔 6282米,是黄河流域最高点,山顶终年积雪,冰峰起伏,景象 万千。
黄河流域的日照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属于充足的区域,全年日照 时数一般达2000~3300小时;全年日照百分率大多在50%~75% 之间;仅次于日照最充足的柴达木盆地,而较黄河以南的长江 流域广大地区普遍偏多1倍左右。
黄河流域的太阳总辐射量在全国介于中间状况,北纬37º以北地 区和东经103º以西的高原地带,为130~160千卡/平方厘米• 年;其余大部分地区为110~130千卡/平方厘米•年,虽然不及 国内西南部,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强,但普遍多于东北地区和 黄河以南地区,为我国东部地区的辐射强区。
黄河下游的洪水,主要来自中游三个河段,即河口镇至龙门间 (简称河龙间);龙门至三门峡间(简称龙三间);三门峡至 花园口间(简称三花间)。这三个区间产生的洪水是构成下游洪 水的主体。上述三个不同来源区的洪水,组成花园口站三种不 同类型的洪水:一是以三门峡以上的河龙间和龙三间来水为主 形成的大洪水(称为上大洪水)。如1933年洪水,陕县站实测洪 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1843年大洪水,据调查估算陕县站洪 峰流量为36000立方米每秒。这类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含沙量 大的特点,对下游防洪威胁严重。二是三门峡以下三花间来水 为主(称为下大洪水)。如1958年花园口站实测洪峰流量22300立 方米每秒和调查的1761年花园口站3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这类 洪水的特点是涨势猛、洪峰高、含沙量小、预见期短,对黄河 下游防洪威胁最大。三是以三门峡以上的龙三间和三门峡以下 的三花间共同来水组成(称为上下较大洪水)。如1957年及1964 年洪水,花园口站流量分别为13000立方米每秒和9430立方米每 秒。其特点是洪峰较低,但历时较长,对下游堤防威胁也相当 严重。
长期以来,黄河下游决溢灾害之所以特别严重,不仅因洪水 大,更重要的是泥沙淤积河道,河床不断升高,排洪能力降 低。黄河下游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每年约有4亿吨泥沙淤 积在下游河道内,以致河床日益升高,使其一般高出两岸地面 3~5米,最高达10米,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洪水时 常有漫堤或冲决的危险。1933年陕县站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 秒洪水,水大沙多,边涨边淤,水位特高,洪水一出峡谷,从 温县、武陟到兰考、长垣,两岸堤防共决口61处,不少是洪水 漫过堤顶决口成灾。由于泥沙淤>
首页123下一页尾页黄河的地理概况与前景预测 S猪头帅哥S 3300字
读书人作文频道期待您的投稿,http://www.reader8.com/zuowen/ 更多黄河相关的作文请访问并收藏我们的专题页面:http://www.reader8.com/zuowen/huang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