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最好与最坏的五句父母之言
敬请关注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com/
导语:虽然大家都知道不能滥用抗生素,但不少家庭的小药箱里还是备有一些抗生素,某些家长通常把抗生素当做“万灵药”,无论是孩子头疼脑热还是感染腹泻,都给他吃些抗生素来治疗,这样的做法不仅会耽误治疗,还有可能危害健康。
抗生素使用误区
误区一:发热就应该使用“抗生素”。
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有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性发热,在感染性发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病毒感染引起,比如儿童常见的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因为市场上常用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等都是针对细菌的,所以服用这些药物是没有效果的,除非孩子同时合并了细菌感染。而对于非感染性发热要查明原因才能治疗。
误区二、抗生素越新越贵越好。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药愈新、价格愈贵,疗效愈好,并以此作为用药标准。这种不论感染疾病的轻重,盲目将高效品种抗生素用于一般感染的做法,不仅造成浪费药物,还有可能诱导产生耐药性,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误区三、家庭滥用抗生素。
当前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一些家庭在当孩子有病时,在无医生指导情况下,超范围、无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更有甚者,有些人视抗生素为百病皆治的灵药,动辄服用抗生素。家庭抗生素的使用不当,正在加速耐药菌株的产生。
误区四、普通感染使用广谱抗生素或频繁换药。
当前抗生素的使用已明显地"高档"起来了,即便是普通的扁桃腺炎或是皮肤感染所用的抗生素家长也认为,抗菌谱越广、价格越贵的越是好药,而且若孩子服药1-2天效果不理想,家长就焦急万分,频繁换药,实际上任何药物治疗都是有一定疗程的,这种“用高射炮打蚊子”的做法不但造成很大浪费,而且频繁换药可造成细菌耐药,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康复。
误区五、随意停服或间断服用。
这是另一个极端,在需要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时,由于害怕药物的毒副作用,在疗程不够的情况下,自行减量或停药,由于家长自行缩短了疗程,用药不足,使病情延长或加重。
误区六、预防用药,在感冒流行季节,不管孩子有没有病,就给孩子用上抗生素,以为这样就安全了,就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了。实际上由于感冒大大多数情况下是由病毒引起,所以抗生素并不能预防感冒。 抗生素该怎么用?
使用抗生素要遵守以下原则:
1.孩子生病应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来判断是否应用抗生素。通常只有明确是由细菌或支原体感染造成者才需用抗生素,而由病毒引起的感染则不需使用抗生素。切不可孩子一患病病就服用抗生素。
2. 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一种抗生素能奏效时,就不要同时用两种抗生素,多用药多保险的想法是错误的。另外当一种抗生素连续使用三天以上无效时,再考虑换另一种敏感的抗生素或采取联合用药。
3.药物使用的种类、剂量及给药途径的要遵从医嘱:对儿童来说,还应考虑小儿机体代谢状态,对患有肝、肾疾病的小儿,除应避免应用具有相应毒副作用的药物外。认为儿童用药即为成人剂量减半的概念是错误的。
4.除非病情需要(如患有结核病) 应尽量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因为目前临床上所用抗生素大多数为广谱型,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可将体内对药物敏感的非致病菌杀死,因而可引起菌群失调症,发生继发感染。
5.警惕抗生素用药不良反应:应用抗生素应注意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及二重感染。过敏反应形式多样,轻者可出现皮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哮喘,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毒性反应可见由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氨基糖甙类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的耳毒性等引起的耳聋等。由于长期应用抗生素后杀灭或抑制了人体内的正常菌群,使有害细菌大量繁殖,发生菌群紊乱,因而在用药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霉菌、耐药菌等引起的二重感染,此种感染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总之:使用抗生素要遵从“三不政策”
1、不自行购买———抗生素是处方药,不要自己当医师,有病一定要去看病!
2、不主动要求———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所以要在确定细菌感染时才有疗效,这就需要专业的评估。如果是感冒就医,有90%的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而且临床观察表明抗生素并不能加快感冒的复原,因此不必主动向医师要求开抗生素。
3、不随便停药———不同抗生素是针对不同的细菌的,根据感染的轻重不同有疗程也不同,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就要按时服药按疗程用药,以维持药物在身体里的有效浓度,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