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诚信教育中发挥能动性
诚信是立人之本,它关系到孩子的性格塑造、交际局面、发展机会,甚至影响着孩子对未来的适应和发展,每一位父母都应该高度重视。家庭作为培育孩子的首要摇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诚实守信教育,是不少父母在家教中面临的困惑和难题。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言行的点点滴滴都将在孩子的精神和品格中得以延续。
当代的家庭诚信教育,要求我们父母具备更多的包容心和技巧性,以点到面、由浅入深地对孩子进行诚信示范和引导。
因此,父母们可以从对内(家庭)和对外(社会)两个方面下功夫,对孩子进行全面牢固的诚信教育。对内,指的是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如何发挥父母的示范和监督作用,塑造孩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对外,指的是帮助和指引孩子在面对复杂多元的社会诱惑时,如何坚守诚信本真、秉承道德准则。
内化篇:诚信教育的家庭构建
诚信即是诚实守信,词典上释义为“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遵守承诺,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信任”。无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受到推崇的当代社会准则,诚信都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信奉坚守的道德规范。所以,父母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发挥家庭的引导教化作用,将诚信概念牢牢扎根于孩子内心,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做好榜样的示范作用
孩子天性喜好模仿,时时刻刻都在观察成人的行为,要培养孩子诚实做人,父母就必须为孩子做出正确的榜样,以诚信培养诚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犯的错误有:答应了孩子的事却不重视或屡次拖延、要求孩子不说假话自己却哄骗孩子、许诺的事情无法完成时为维护父母尊严而推卸责任……这些有违诚信的示范在家庭中应该坚决杜绝,父母在向孩子许诺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无信;当因客观原因兑现不了时,需及时向孩子解释、道歉,并作自我批评,让孩子从内心理解和原谅父母。否则,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甚至进行错误模仿。
·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
孩子的诚信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的从小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价值和伦理秩序,更是一种为人处事的习惯,一种在一定价值指导下的思维、行为模式。在幼儿阶段,诚信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犯了错误后敢于承认、不欺瞒不浮夸、不贪小便宜、说到做到等等。父母不妨在家中制订一些简单的诚信守则,和孩子一起相互监督和遵守;当孩子说谎或言辞夸大时要及时纠正,鼓励孩子说实话;万一孩子犯错或闯祸,尽量避免消极的惩罚责备,使孩子养成正确看待过失缺点的观念……这些方式都有利于巩固孩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及时鼓励孩子的诚信行
对孩子诚信的表现要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当孩子做出大方的行为或宽容的表现时应给予表扬,而不要带有太多世俗的功利心态去评价孩子纯真的心灵。通过这样的不断巩固,孩子会愈发明确品质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养成诚信待人的良好习惯。在家教中,诚信引导应以正面教育为主,但也要配合反面教育,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保持警惕性。当出现一些欺诈和虚伪的苗头时要及时批评教育,恰当运用情景教育,抓住生活中的小时机,一面巩固良好行为一面戒除不当恶习,寓教育于生活中,让孩子从小明辨是非、爱憎分明。
孩子的诚信意识和他所受到的后天环境影响有直接关系,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品质塑造,创造一个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用家庭成员之间诚实真挚的态度作为心理基础,使孩子感受到爱护和关心,从信赖父母到信守承诺,从严于律己到诚信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