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频道 > 其他教程 > 其他相关 >

务须遏止“逆市场化”趋势

2014-04-21 
必须遏止“逆市场化”趋势原文地址:http://www.ceocio.com.cn/12/93/522/579/46841.html这种复辟将会把中国

必须遏止“逆市场化”趋势
原文地址:http://www.ceocio.com.cn/12/93/522/579/46841.html
这种复辟将会把中国经济带入到一场深重的灾难之中,甚至可能引发有史以来中国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作者:夏业良 发布于:2009-11-20

最近一段时期,国内外舆论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经济领域中“国进民退”的“逆市场化”趋向愈演愈烈的态势。然而在商界和学界,甚至对“国进民退”之概念本身,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反应和态度。

从一般意义上说,“国进民退”主要是指在某一特定经济领域中,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在关键性产业和一般性竞争产业中所占资本比重和垄断程度大幅度提高,国有资产通过行政指令和权力干预而实施全面的战略性兼并重组,进入具有基础性指标意义的产业领域,而民营资本则被迫撤出或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官方所主导的重组兼并。

相信大家有一种明显的感受,就是经济领域中曾经大力倡导的民营经济或民营化(私有化)这种理念,在很多领域已经被“高歌猛进”的“国有化”势头所取代。并且“国有化”取代“民营化”的过程中最为明显的“逆市场化”标志就是政府行政干预和强权介入,政府计划主管部门发布了战略性规划和指令,并且没有讨论和谈判的余地,也没有给出任何合乎选择权利与市场逻辑的理由,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强权直接干预经济格局而导致的“逆市场化”结果。

比如说近期内蒙古出台了一个新的政策方案,即本地的煤炭私营企业必须与国有煤炭集团或者是国有控股合资煤炭企业进行整合,也就是被国有企业纳入旗下。还有一个广为关注的例子是山东的民营企业日照钢铁公司,被山东省政府所主导的山东钢铁集团强行“重组”了,虽然该企业做了很多的努力不想被兼并,但是最终也没有办法脱逃,还是接受了这样违背民企意愿的结局。说到这里,大家就会想到前几年江苏“铁本事件”的惨状。在国有垄断比较集中的行业里,最早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航空业,目前民营企业几乎全军覆灭。川航并购了鹰联航空,奥凯已经停航,中航试图收购的东星航空陷入停运,命运未卜。

另外浙江绍兴有上千家企业面临国企式的接管,目前已经成立了民企的党工委、政工委,地方政府直接进行干预,并且要求对民企的监管实现日常化、程序化,这种强力干预状态是前所未有的。

不少人说近几年政府的政策取向就是“国进民退”,但这只是一个表象,深层原因是过去的计划思维没有转变。有关部门始终存在着一种制度方面的偏见,实质上是对市场化和民营企业有偏见,认为民营企业不是社会主义的主体部分,充其量只是对主体经济的补充,只有国有企业才是社会主义的主体标志。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目标应当是建立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却很窄,到处设有制度性障碍,民间资本活力受到严重束缚,生产力难以真正释放。

导致一部分体制内拥护者迷信“国有化”,认为“国有化”效率完全可以超过“民营化”的判断依据是,在过去几年里,国企利润的增速和规模急速上涨,进而造成了一种错觉,那就是以为经过国企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强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而事实上,这不过是一种在持续的经济过热与通胀条件下形成的“业绩”假象,与包括自然资源和主要能源在内的要素价格及其资产价格不断上涨的因素有关,而国有企业垄断的主要领域具有很强的市场周期性,从本质上说是与国有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无关的。

国有企业的精力不是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上,或者如何进行创新,提高资本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而总是想着如何利用垄断势力对民营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与民争利,侵占消费者剩余。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只好采取贿赂或者是勾结权贵的方式与权力部门合作,不得不违心地俯首称臣。

国有垄断企业和垄断行业往往打着“为了国家利益”的旗号,公开侵吞消费者剩余,同时中饱私囊,维护自己本行业和集团小圈子的利益。每当他们提高价格时就说是“与国际接轨”,而国际市场价格下降时,他们竟然拒绝降价,理由是要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国企因经营不善而亏损居然成为他们要求国家给予补贴的公开理由。

中国未来的目标必定是建立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并且这个政府必须始终致力于促进个人利益的增进,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选择空间,通过宪政和法治的制度框架,保障国民利益不受所谓“国家利益”的侵蚀。

因此,“国进民退”这一“逆市场化”的大倒退,已经不是大家批评批评、议论议论而已,而是到了非要制止不可的地步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