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说,他曾经和一个明星吃过一次饭,而且握过手,当时紧张又激动,手心都出汗了。大家羡慕不己,一个劲儿夸他荣耀。我问他:明星记得你叫什么名字吗?他不太自信地说:应该记得吧。
我说:我不认识明星,明星离我太遥远了。我和我们楼下卖烧饼的、修自行车的、送纯净水的很熟,我记得他们的名字,他们也记得我的名字。每天上下班见了面,彼此热乎乎地叫着名字打招呼问好。
各位有些不屑一顾,说:这有什么好记的?
我知道,我的话有点逆耳。我所关注的人,像一粒沙,世俗的标准已经将他们打上标签,很显然,似乎精英的名字才值得记住。
一天下班,突然下大雨,我没有雨具,站在单位大门口张望,犹豫着打的还是等雨后再回家。
门卫看到了我,他叫我名字,说:“这里有雨衣,你带回家吧,我晚上值班不要雨衣。”让我窘迫的是,我叫不出他的名字,叫了他一声“胖子”表示感谢。他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热情地自报姓名,并说:“你来了没几天,我就记住了你的名字,你经常收到报刊、信件还有稿费,真不错!”我故作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写着玩呢。”
末了,他有点不好意思,欲言又止。我问:“还有什么事吗?”他说:“请你以后不要叫我胖子了好吗?叫我小x,或者直接叫我的名字好了。”我的脸红了。
机关里有几个勤杂工,每天上班比别人早,等我们上班后,她们已经将楼梯、垃圾桶收拾得干干净净。机关里上班的人平时遇到她们叫小刘、小李、小赵。估计知道她们名字的人不会超过一半。名字被姓氏代替。我曾仔细留意过,她们每天分两三次更换机关卫生间里的手纸、洗手液、垃圾桶。这让我很感动。可一想到有很多人不知道她们的名字,这多少让我有些悲凉。
在一个单位,很多人把领导的家属、朋友的名字烂熟于心,就是记不住一个默默在背后为他们服务的普通人员的名字。我深深地思考过这个问题,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尊重不尊重的问题,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
如果说人的姓名是一顶帽子,那么他的尊严、人格首先由他的姓名所凝聚。记住一个人的姓名很容易,只是我们不屑于记住或者不愿意记住。我们记住的往往是与我们有利益关系的人。我们习惯于眼睛向上,脑袋向上,上望,我们才有可能分到一杯功利的羹,沾到一点权势的光,靠到精英的一点边,似乎只有这样,我们自身才有了被他人“上看”的砝码和份量。
没错,这个一天天美好起来的世界,很大程度上由一些精英所驾驭左右。可是记住并念出一个人的名字,并不是无足轻重的一口气,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一种平等人格的风度。就像洒香水,你自己身上洒上一点,不经意间和别人擦肩而过,他们的身上也会沾上一点。
你是否留意过,自己对每一个人、事、物的评语,通常第一个想法是怎样的?
认识了个新朋友,你是否脑中最先浮现的是:“这个人鼻子怎么那么大?”过一会儿后,才注意到:“噢,不过他笑起来真甜,让人看了很舒服。”
戴上乐观眼镜的人,永远是先找优点,再看缺陷。
所以,面对同样的对象,乐观的人会先问自己:“他有什么是让我喜欢的?”
于是乎第一个想法就出现了:“哇,他笑容可掬,甜甜的,真舒服。”而也许过了一阵子之后,才会发现:“只可惜鼻子稍大了些。”
感觉到其中的差别了吗?
乐观者并不是无知的盲目,他们仍然能对事情有清晰的观察,只不过他们习惯先看事情的优点,而且乐意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令人兴奋之处,并多花精力经营这些优点,因而往往就比那些只挑毛病的悲观者,有着更丰富和精彩的结局。
因此,别忘了你已戴上乐观的眼镜,从这会儿开始,不论是新到一个地方,新认识一个朋友,或是新遭遇一个状况,请发挥乐观眼镜的神奇功效,先找优点,再看缺陷。
老教授约克博士有句经典口头禅:幸亏没有更糟。表示目前的状况其实还算不错。
研究进行得不顺时,做学生的我们垮着脸去求救:“怎么办?几个月的心血都毁了!”约克教授会花两分钟看看手上的报告,然后拍拍你的肩,笑着说:“幸亏没有更糟!”接着抓着你出去走走,花两个小时开导心情。于是,第二天我们又开心地进研究室继续拼命。
甚至有一次约克太太遭遇车祸撞断了一条腿,闻讯后我们匆匆忙忙赶到医院,七嘴八舌地表示大伙儿的遗憾之意,没料到约克教授仍面带微笑地回答:“还有一条腿没事儿,幸亏没有更糟!”就是他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让我们学会在任何困境中仍能找到值得庆幸的地方,保持热忱不致绝望,并且进一步将危机变成转机。
因此,不管发生什么挫折,原来总是想“真是糟透了”的你,别忘了换个角度:“幸亏没有更糟!”就能找回感激能力,并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
悲观无济于事,只会让情况雪上加霜。唯有乐观,才能牵引出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