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频道 > 生活故事 > 人生故事 >

我没有入错行

2011-07-15 

2009年11月28日,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上。在影帝角逐单元中,第一次被提名最佳男主角的他一骑绝尘一举夺得金马奖!他的颁奖词依然不改调侃本色:“第一个感觉是不像真的,手中竟拿着传说中的影帝奖杯。回想当初想做一名演员,和几个漂亮的男女生一起去应考,人家说怎么现在北京电影学院的收生标准降低了?又被人误会是其他美女考生的经理人。我好不容易入7行,有位前辈教我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暗示我不该当一个演员,但今天拿到了金马影帝的奖项,足以证明:我没有入错行!”轻描淡写的调侃中泪花闪现,“我没有入错行”!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他,就是凭借电影《斗牛》夺得第46届台湾金马奖的新科影帝——黄渤!

  年少时,父母望子成龙,希望黄渤能考上北大清华。但他成绩不好,只喜欢唱歌,从中学开始就经常偷偷瞒着父母出入各种夜场唱歌赚钱。初中毕业,他便正式在全国各地的歌厅驻唱。后来他去了广州,唱歌这个兴趣曾经使他找到了人生的乐趣,但也使他陷入了迷茫之中:当时,演唱功底不俗的他与杨钰莹、毛宁同为太平洋影音公司的成员,但由于长相困难,公司只愿意包装毛宁、杨钰莹,他们火了,他没戏,而只能为他们伴舞。其实,他的演唱功力一点不比他们差。

  “南漂”失败,他去北京开始“北漂”,这次跟他一起跑场子的有周迅、满文军、满江、零点乐队、沙宝亮等等,不久他们都火起来了,他还是不行,因为长得实在对不起观众,没有唱片公司愿意冒险花钱包装,他始终还是没能推开唱片行业的大门。

  无奈之下,他回到青岛,和朋友合开了一家制鞋厂。但没过两年,他觉得这样的人生挺没意思,这不是他要的人生,他重新回到夜店的舞场。

  一次意外的机会让他转了行,竟然迈进了满地帅哥美女的演艺圈:正在西安演出的他,接到发小高虎的电话,说导演要拍一部电影,推荐他去演一个角色。并让他寄一张剧照,饱经相貌打击的他这次聪明了,寄了一张经过柔光处理的“艺术照”,但这个导演比较另类,他的拍戏原则就是“演员不能太好看,那样就把戏给盖住了”,他当即否定了这张“太帅”的照片,害得高虎跟他解释半天,发誓说:“其实他没这么好看。”就这样,他赶到北京,开始了他的处女作《上车,走吧》,从此入了行。

  因为长相,他无法成为当红歌手,但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更需要长相的演艺圈。家里的父母更是坚决反对,认为儿子不务正业,痴心妄想,但他却坚信:我没有入错行!即使是再脏再累的跑龙套,他也拿出十二分的力气……

  那一年他参演了一部小制作的电影《疯狂的石头》,他饰演一个贼,在脏兮兮的下水道里爬行,一身污泥,又被人骑摩托狂追,这部当时以进入院线为成功目标的小成本作品。问世之后一路好评如潮,直到最后拿下3000万票房。从此,无数影迷记住了那张“惨不忍睹”的脸,记住了“黑皮”,记住了黄渤。

  唱过酒吧、搭过草台班子、去东北冒充过香港小明星、干过实业、学过配音,《上车,走吧》一个镜头拍了100多条,《疯狂的石头》里钻下水道,《斗牛》里磨破了38双鞋直到崩溃……他和他所扮演过的那些挣扎着的小角色一起,一路挣扎一步步登上了影帝的宝座。多年努力,黄渤终以成绩证明了自己“没有入错行”!

  三百六十行。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则和标准,很多人认为你不合适、入错了行,也许真的如其所言条件不是很好,但决定人生高度的并非先天条件的好坏,而是付出的努力多少,坚持了多久。黄渤磨破的38双鞋也许正是他之所以成功的最好诠释。

热点排行

Warning: include(/www/wwwroot/reader8.com/data/cache_template/phpcms_analytics.tpl.php) [function.include]: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reader8.com/data/cache_template/phpcms_show_dsrtyshow1_gushi.tpl.php on line 4

Warning: include() [function.include]: Failed opening '/www/wwwroot/reader8.com/data/cache_template/phpcms_analytics.tpl.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www/wwwroot/reader8.com/include/') in /www/wwwroot/reader8.com/data/cache_template/phpcms_show_dsrtyshow1_gushi.tpl.php on lin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