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申论指导 >

热点时评:公益救助与商业推销应分清界限

2014-09-05 
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时评:公益救助与商业推销应分清界限日前,中国医师协会“融化渐冻的心”公益项

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时评:公益救助与商业推销应分清界限

        日前,中国医师协会“融化渐冻的心”公益项目受到网友质疑。该项目被认为是“借公益敛财的商业项目,以慈善名义进行临床人体试验”。对此,中国医师协会回应说,这种质疑毫无根据,该项目近10年中一直进行免费救助,将在近期公布被救助者名单。

        慈善被指敛财,这样的社会反响确实令人始料未及。目前,双方的“攻防战”仍在继续,而事件的真相还远没到清晰的时候。不过,仅仅从已经披露的一些信息看,围绕“融化渐冻的心”这一公益项目,有些问题确有公开回应的必要。

        其一,中国医师协会公开公示善款用途,本来就是募捐的必要程序。除非捐款人有特殊要求,公益机构对于每一笔捐款的捐赠信息和使用信息,都应该及时、主动、翔实公开。这一点,既是相关制度规定的刚性要求,也是任何慈善组织获取公信力的前提所在,并不需要公众特别提醒。这样的工作,早在其筹划募捐之前,就应该一体规划,同步实施,而不是非要等到有网友质疑,才出来表态。也唯有尽可能详尽地公开善款去向,才能够自证清白。

        其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仅公开善款还远远不够。中国医师协会应该向社会讲清楚,其所推动的“ALS援助项目”真正的定性是什么,究竟是公益还是商业?

        从目前实际操作看,其所开列的“药品救助”“呼吸机救助”“沟通工具救助”等,均需要患者支付费用。而医协或从厂家购买药品和器械,或作为中介转让二手呼吸机。这样的操作模式,显然会使人产生商业运作的印象,甚至被认为是名为公益救助,实则为商品推销。于是,这里面就出现一个问题:公益救助与商业推销的边界到底在哪?

        如果是纯粹的公益救助,则很难解释协会与企业高度紧密的联系,而“公益”二字的落地,也需要一些相对清晰的数据和事实支撑。现在仅凭协会自己说,“让患者以出厂价在药店买到原价数千元的药品”,很难让人信服。而如果是商业推销,则大可不必非要挂上“公益慈善”的牌匾,直接走市场就可以了。这种将公益与商业混同在一起的做法,不仅公众难辨是非,客观上,也会对公益机构的公信力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

        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下,公益如何与商业进行分割的问题。事实上,商业捐助本身并不存在问题,问题在于公益机构应该对二者的边界有一个界定。厂家捐赠之后,公益机构不能没完没了地与其紧密合作,推销产品。更不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为一谈。

        一句话,让公益的归公益,商业的归商业。如此,方能谈得上公开、公信。不然,受到伤害的,只能是依然十分脆弱的公益事业。

        申论部分不仅要多关注社会热点,更重要的是勤动笔练习,并使用适当的教材提升自己,《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标准教材》(查看教材详情)申论部分主要提供对申论的全面认识、提升申论应试能力、申论的应用文写作以及相应真题演练,能够助备考者一臂之力,切实增加申论科目分数。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