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稳虎:首个发布异地高考细则的黑龙江,一位佳木斯的高中生遭遇学籍门槛,如果这位考生学籍过不了这道坎儿,异地高考政策对她来说效果就归于零。我记得今年黑龙江省率先公布异地高考方案后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充分肯定,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个别地方在学籍这个技术环节出现了问题。
异地高考政策就是一种利益的重新分割,表面上看本地考生和外地考生争的是在哪考的问题,其实背后争的却是占用哪的录取名额问题,也就是瓜分教育资源问题。按照现行的高考制度,报名按户籍,录取指标按省市区划分,也就是说高考的竞争不是全国性的竞争,它其实是在各省市区内部竞争的,粥就那么多,来喝的人多了,自然竞争就激烈了。由于历史原因,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被分配的录取指标又多一些,高考相对其他地方来说就容易一些,这是历史形成的一种不公平。
有一种观点就认为,要解决这种不公平,应该彻底打破集中录取的制度,全面实行高校自主招生,我觉得这种做法是用新的不公平取代旧的不公平,因为现在全国各地的教育资源严重的不均等。各地教育水平相差也很悬殊,一旦取消按省市区划分名额的办法,那么很多地方真正能考上大学的学生肯定特别少。高考制度需要改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改、改的路径是什么?
在考试环节,我觉得要积极推进异地高考制度,虽然根据规定到年底各地都要出台异地高考方案,但是离年底还剩下3天,现在只有9个地方出台了方案,看来这项工作困难不小,阻力也不小,但是虽然有困难、有阻力,这项工作必须往前推,这是在考试环节。在录取环节,仍然要按省市区划分录取指标,但是指标是以当年各省高考人数为基数按相同比例计算确定,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录取上的不公平。
任何改革都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现在的现实是什么呢?就是各地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在这种大背景下,要想一步到位,达到绝对的公平是不现实的,中国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改革过程中,渐进式的改革也许是达到最终目的的一个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