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资讯 >

高三历史复习:从一轮复习过渡到二轮复习

2012-12-27 
在第一轮单元复习中复习世界近现代史时渗透第二轮专题复习的思想,并随着世界史复习的不断深入,二轮复习的比重不断加大。最后达到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全面复习。
   时间进入三月份,距离高考已不到一百天,历史复习仍然在文综三科中速度最慢、效果最低的现象没有较大改变。历年高考文综试卷调查也表明,高考历史平均分最低,难度最大,学生对文综三科的喜爱程度,历史学科最低。学生普遍感到课本知识无从掌握,历史主观试题难以下笔。这在非重点高中,特别是生源知识基础较差的乡镇高中和民办学校更为典型。如何在短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取得历史学科的突破,提高历史教师高考贡献率是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五年来高三历史教学研究的成果,结合非重点高中特别是乡镇高中和民办高中生源基础较差、高考不到一百天、历史复习正由一轮复习向二轮复习过渡的客观实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提高成绩。

  一、在第一轮单元复习中复习世界近现代史时渗透第二轮专题复习的思想,并随着世界史复习的不断深入,二轮复习的比重不断加大。最后达到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全面复习。

  以往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多是按照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顺序进行。对于非重点高中来说,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历史一轮复习多在八九月份开始,二三月份结束,这比重点高中往往多用半个多月左右,为了体现三轮复习,则只有匆匆的进行二轮专题复习和三轮考前复习。也有许多老师希望在第一轮单元复习中稳扎稳打,力争和重点中学缩短差距,往往出现用时更多的不利局面,导致在二轮复习时由于时间短促和紧迫只好走马观花式的的粗线条地匆匆进行,甚至会出现三轮热点复习时已经没有时间,无法进行查缺补漏,也难以进行高考热身和模拟训练等现象。如果在第一轮单元复习中复习世界近现代史时渗透第二轮专题复习的思想,并随着世界史复习的不断深入,使二轮复习的比重不断加大,那么就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存在的时间不足问题,而且这种单元和专题二合一的复习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实现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全面复习,而且也有利于及时利用中国近现代史的一轮复习成果实现某些专题的中外链接。这样做可能要比世界史一轮复习时间要多用10——20%,但这样做却省去了世界史二轮复习的时间,在世界史复习完之后可以直接进入对中国史的二轮复习,并且在对中国15世纪以来的历史进行专题复习的时候又可以在某些专题上再次中外链接。

  二、在第二轮专题复习中先复习世界近现代史,继而复习中国近现代史,尽自己所能实现世界史与中国史的知识链接,力求更完美的做到世界史中包含中国,中国史中离不开世界,最后复习中国古代史,并在专题整理时力求打破古代史的限制,尽可能的与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实现知识链接。

  前面已述,在第一轮复习世界近现代史时就要渗透二轮专题复习的思想。如果一轮复习已经结束,二轮复习才刚刚开始,那么在复习顺序上就要先复习世界近现代史,继而复习中国近现代史,先复习世界近现代史,继而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最后复习中国古代史。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就近原则和过度原则是复习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在对世界近现代史完成单元复习之后紧接着进行专题复习无疑是趁热打铁,巩固复习。之所以把中国近现代史放在世界近现代史之后、中国古代史之前,是因为在对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时会涉及到许多同一时期的中国史史实,那么同样在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专题复习时又无法回避同一时期的世界史史实,这样做,无疑有利于学生再次及时巩固世界近现代史复习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在对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时思维的展开和课堂的活跃,有利于师生节省二轮复习的时间,提高复习的效果。之所以打破常规把中国古代史放在二轮复习的最后面,是因为一轮复习时把它放在了最前面,中国古代史大约是在八九月份就复习完,一轮复习整体结束多是在春节前后——即二月左右。三月份才开始二轮复习,中间已有五个多月的复习空白,如果再从中国古代史开始,学生已经忘了很多了。二轮复习从中国古代史开始,即使三月份学生熟悉很多了,五六月份又会有所遗忘。把中国古代史放在二轮的最后,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利于中国古代史与世界近代史的综合复习,有利于导入第三轮的热点复习。因为中国古代史晚期恰恰是世界近代史的早期,中国古代的沉沦和西方近代的勃兴的对比一直是高考出题的重点和热点。

  三、在二轮专题复习时尽量少搞大专题,如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专题,多搞小专题。

  大专题涉及的内容多,含量大,如果探讨时线条过粗则骨架坚实而知识空洞,如果探讨时线条较细则用时很多联系不强。我们在专题复习时应坚持45分钟上限原则,即每个专题的探讨和训练总用时不得超过一课时。如果超出45分钟,不把专题细分的话,就应当减少专题内容。当然,一节课也可以探讨两个乃至更多的专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复习,也有利于老师对课堂的驾驭。

  四、在二轮复习时采用把大专题分解为若干小专题进行复习,同时也不忘构建小专题与大专题的联系,此专题与彼专题的联系,并在专题之间的连接上力求自然而合理。大力推广小专题复习法并不是完全否定大专题,而是把大专题建立在小专题的基础之上,无论是老教材的二轮专题复习,还是新课程的二十五个必修小专题,都以较小的切口进行历史史实的专题探究,然后总扩为政治专题史、经济专题史、文化专题史三个模块(即三个大专题),新课程选修的改革专题史、和平战争专题史、民主思想与实践专题史、人物专题史、历史奥秘专题史、文化遗产专题史六个模块虽然看似是大专题,其实是内容详细和全面的小专题。

  五、在处理老考试大纲与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不同版本时,考试大纲还是首要的备考依据,新课程标准可以参考,新教材的大象版、岳麓版、人民版、人教版的教材内容完全不必向学生补充。

  无论何时,高考大纲都是高三师生高考备考的最高指示,是高考出题的首要依据,这个笔者不再赘述。对于新课程标准,做为使用老教材的最后一届高考生,是否必须十分重视呢?我们可以从高考出题的模式、现行复习方法和新课程标准的共性中加以研究。前有所述,二轮复习就是专题复习,新课程标准就是专题标准,而今文综历史高考出题的模式就是专题模式,三者的共性就是专题,因此笔者认为,新课程标准中必修的三个模块25个小专题和选修的改革、和平与战争、人物、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四个专题可以做为二轮专题复习的主线,但是绝没有必要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专题复习,今年高考毕竟是老教材的最后一年高考,还是以稳定为主,任何改革和创新都不能拿高考生的命运做代价。笔者认为,为了做好最后一届老教材高考生的稳定工作,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文综一类卷试题难度有些许降低,教育部也会适当增加录取名额。笔者经历了山东试验区的使用老教材的最后一年高考(2006年)和使用新课程标准的第一年高考(2007年),事实就是如此。

  六、在研究高考文综试题时,以全国一类卷为研究对象,至少应包括连续的五年高考文综一类卷试题,重点放在其问题设置的专题内容上。

  之所以研究全国一类卷,是因为福建省一直用的一类卷。之所以要五年以上,是因为规律的出现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高考做为全国性的选拔考试,肯定有一定的出题规律,而且规律很隐性,只有研究历年的高考题,才有可能找出规律。之所以重点放在问题设置的专题内容上,是因为高考试卷的每个选择题组包括问题3——5个,每个非选择题(无论是历史单科还是文综之历史部分)也包括问题3——6个,很显然这都体现了小专题的思想。至于全国非一类卷和地方文综卷,老师可以研究,但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训练,也没有必要对学生讲解,因为福建历年来用的是一类卷。师生专心研究一类卷才有可能应试一类卷。毕竟高考是应试教育,但我们不能因为是应试教育而让学生什么高考卷都应试啊,这样即让学生感到题海战术太让人疲乏,也会因关注支流(非一类卷)而遗忘主流(一类卷)。


精彩推荐:
2013年宝鸡市高考报名人数同比去年减少
2013年在沪设点组织艺术类专业考试一览表
京沪两地随迁子女:异地高考中的伪公平

欢迎访问读书人网

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读书人网www.readEr8.cn/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