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请回答:
(1) 本语段“盘庚之迁”的典故引自于( )
A: 《论语》; B: 《尚书》; C: 《春秋》; D: 《孟子》
.标准答案:B
(2) 这一语段引用“盘庚之迁”典故用意是( )
A: 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
B: 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C: 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D: 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标准答案:D
10.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请回答:
(1) 文中 “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的双重喻义的是( )
A:酒有味,人有愁; B:酒无味,人无愁
C:酒有味,愁易消; D:酒无味,愁难消
.标准答案:D
(2) 这一语段中赞颂“爱情至上”的典型语句是( )
A: 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B: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C: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D: 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标准答案:C
11.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姚纳沉默了一忽儿,接着说:
“是这么回事,小母马……库司玛?姚尼奇下世了……他跟我说了再会……他一下子就无缘无故死了……哪,打个比方,你生了个小驹子,你就是那小驹子的亲妈了……突然间,比方说,那小驹子跟你告别,死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干草,听着,闻闻主人的手……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请回答:
(1) 一语段对“人与马”关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中( )
A.人与马关系的和谐 B.人与马之间的隔阂
C.人与人关系的隔阂 D.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标准答案:D
(2) 一语段在描写“人与马”对话中,运用了类比手法的句子是( )
A.小母马……库司玛?姚尼奇下世了;
B.他跟我说了再会;
C.他一下子就无缘无故死了;
D.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标准答案:A
12.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精兵一人可以抵得许多人用,疲癃残疾和没有训练、没有纪律的兵愈多愈不易调动,反而成为累赘或障碍。一篇文章中每一个意思或字句就是一个兵,你在调用之前,须加一番检阅,不能作战的,须一律淘汰,只留下精锐,让他们各站各的岗位,各发挥各的效能。排定岗位就是摆阵势,在文章上叫做“布局”。调兵布阵时,步、骑、炮、工、辎须有联络照顾,将、校、尉、士、卒须按部就班,全战线的中坚与侧翼,前锋与后备,必须有条不紊。虽是精锐,如果摆布不周密,纪律不严明,那也就成为乌合之众,打不来胜仗。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种阵势,每一段就是一个队伍,摆在最得力的地位才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用。
请回答:
(1) 作者在这一语段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
A.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 B. 写文章的关键是选择和安排材料
B.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种阵势; D. 遣词用字如同调兵遣将
.标准答案:B
13.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请回答:
(1) 文中“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一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A.象征; B.借代; C.比喻; D.烘托
.标准答案:A
(2) 这一语段综合运用的艺术手法有( )
A.呼告、递进、比喻、借代、排比;
B.设问、反复、比喻、借代、象征;
C.呼告、反复、比喻、拟人、象征;
D.反诘、递进、比喻、拟物、排比
.标准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