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关注读书人网站:http://www.reader8.com/
内地高校如何向香港开放招生?
据媒体报道,明年内地有63所高校将通过免试的方式,招收香港学生。依照教育部的要求,凡是具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或非永久性身份证及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者,只要是2012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应届生,或是2012年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应届生,且愿意按照内地高校要求完成相应学制学习的考生均可报名。
内地高校向香港开放招生,体现了大学的开放意识。有舆论担心这会导致内地高等教育更为紧张。从资源角度看,这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如果我们想到哈佛、耶鲁、牛津、剑桥其实是在全世界招生,就会发现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生源是国际化的。在高等教育领域,评价一所大学是否是世界一流大学,攻读学位的留学生比例通常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我国内地高校,向香港地区以及国外开放招生,是多元化招生的必然。这与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招生,是一个道理。
其实,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包括国内学生在内的全球受教育者,今后接受教育的选择面将越来越大。而究竟能有多大的选择空间,一方面取决于一国、一个地区的教育开放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考生的实力,除了家庭经济实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自身的能力与素质。为此,每个学生需有开放的心态,并做好选择的准备。
对内地高校向香港地区开放招生,让人真正忧虑的在于另外两方面,一是内地高校是否做好了开放的准备?从目前的情况看,不少高校是在政府部门的安排下开放招生的,算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二是内地高校在香港地区的招生标准会不会太低,既影响内地高校在海外的形象,也可能带来不公平招生问题。像哈佛、耶鲁,在海外的招生标准是相当严格的,如果他们在海外的招生标准远低于美国本土,那也会引来质疑。
而且,如果内地高校在海外的招生标准低,开放招生很可能成为某些权势阶层进内地名校求学的特殊通道。毕竟,在内地要考上北大、清华实在太难,而如果能搞到香港地区永久居民身份证,或者非永久性身份证及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那上这些名校不就如囊中取物?身价千万的富豪,完全可以给子女弄一个境外身份。
类似的事情其实已经发生。最近被热炒的“中国狼爸”,号称“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以三个孩子上北大为卖点,推销其书籍。可大家发现,他们上北大的途径,均是通过“港澳台全国联考”,竞争激烈程度与内地的高考(微博)不可同日而语。还有前不久翁帆被清华大学录取为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专业博士生,针对社会的质疑,清华的回应是,“翁帆是以香港居民的身份提出博士生入学申请的”。
要避免这种问题发生,关键还在于内地高校。如果内地高校把招收境外考生当作是一项政绩,并有相应的指标要求,就很可能为达到指标而一再降低入学门槛。
内地高校在开放境外招生时,需要从自身的办学质量出发,做好一个学生都不来申请、“修炼内功”提升吸引力的准备,而不能从“面子”出发,以招生规模论成败。事实上,采取境外生和内地生不一样的录取标准,并不利于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这除了可能制造新的招生不公之外,也可能降低内地高校在海外学生中的形象。
当然,这里提到的录取标准,不是指要求境外考生也参加内地的统一高考,而是要求大学推出适用于各地考生的多元录取标准。不同地区的申请者有不同的地区教育背景和家庭背景,但对于大学来说,对这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考察,应该基于学校的办学特点和招生录取要求进行。比如,美国高校对本土学生实行申请入学制,同样对海外学生也实行申请入学制。
另外,要让我国内地高校真正融入国际竞争,更大程度的开放,应该是双向的,即允许海外名校在内地自主招生,同时,允许一名内地考生同时可获得海外名校和内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有意思的是,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一名考生可同时获得香港地区高校的多张录取通知书,但却不能同时获得香港地区高校录取通知书和内地高校录取通知书;我国内地高校在香港地区实行免试申请入学,一名学生可申请四所学校,可在内地,却还把名额有限的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嫁接,这种状态表明国内高等教育的开放还极不充分。这需要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