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导游资格 > 行业知识 >

华山三险来源说明

2011-07-08 
不管韩愈是因畏险投书,还是因为感叹手中的笔无法状写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折笑投书,也许是两种原因都兼而有之。而韩愈在华山留下的这段佳话却流传甚广,华阴人更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编辑推荐:

商业布局与区位决策
一口气读完日本史
浅论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保护

  第一险 长空栈道

  长空栈道在南天门外,是华山著名险道之首。栈道路分三段,出南天门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凿出,长20米,宽二尺许,是为上段,折而下,崖隙横贯铁棍,形如凌空悬梯,游人须挽索逐级而下,称之“鸡下架”,是为中段,西折为下段,筑路者在峭壁上凿出石孔,楔进石桩,石桩之间架木椽三根,游人至此,面壁贴腹,脚踏木椽横向移动前行。

  此道开凿在南峰腰间,上下皆是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成尺许路面,下由石柱固定。由于栈道险峻,故当地人有“小心小心九厘三分,要寻尸首,洛南商州”之说。这里只是探险之道,并非登山必由之路。所以石刻上不少警告之语,如“悬崖勒马”等,体力和胆量没有把握的游客,则最好不要轻易冒险。

  沿长空栈道行十余米,有一大石洞,名为“朝元洞”,洞内有塑像。从洞口沿栈道直下,西折乃为“九节臬臬椽”,长六七丈,宽不足一尺,是用九节木椽搭成的。因山高气爽,气候多变,即使换上去不久的椽也会像朽木一样,故称“臬臬椽”。此处望之森森,登之危危。过臬臬椽,有一石庄,高三四尺,粗尺许,名“定心桩”。过桩便是一石洞,名“贺祖洞”。

  在洞的西南半山上,有一倒坎绝崖,上刻“全真崖”三字,每字三米见方,其字古朴刚劲,刻工精湛。此崖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悬空向里,是谁又如何把这样的大字镌刻在崖壁上呢?古民间曾有“不是神仙谁能凿”之说,让人不得不信,又难以置信。如今常有游客将华山与金庸小说中的事物对号入座,因此绝壁上的“贺祖洞”被认为是华山派剑宗风清扬的隐居之地。当然,这只是游客出于对华山和金庸小说的喜爱而引发的笑谈。

  长空栈道是华山险道中险中之险。古往今来,历险探胜者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文士名流,多有记述传世。明代“后七子”之一的李攀龙《太华山记》记述:“出南天门向西就是栈道,栈虽有铜柱铁索拦护,然阔不盈尺。行二十余丈方至尽头。下折为井,高约三丈,旁出复为栈……”《说铃》也有记述说:“长空栈在半壁,广八寸,长十丈余,背空虚行。”吴同春《太华双游记》把栈道的体态记述得更为形象:“垂双索下坠,行则面壁,臂缘索,足横移,踵常落板外……”

  第二险 鹞子翻身

  鹞子翻身在华山东峰,是通往下棋亭的必由之路,为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其路凿于倒坎悬崖上,下视唯见寒索垂于凌空,不见路径。游人至此,须面壁挽索,以脚尖探寻石窝,交替而下,其中几步须如鹰鹞一般、左右翻转身体才可通过,故名。

  从视觉冲击上来看,鹞子翻身远远比不上长空栈道。但是真的下去了,才知道这鹞子翻身的难度更大一些!首先它是倾斜的,而且是往里倾。其次铁链太松动,左右摇摆度偏大,不易抓牢。再者人是从上往下攀缘,崖壁往里倾,眼睛看落脚点有点困难。这就需要手、眼、脚、膝的全面配合了。

  在鹞子翻身的全途中,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手要抓紧,眼要看准,膝要顶住,脚要踩稳。全神贯注,集中精神。论难度,这鹞子翻身比长空栈道要多一颗星。小心翼翼,看不见就用脚来试探。一步一个坑的往下攀岩。有一小段只有一边的铁链可以抓握。这一段需要掌握好身体的平衡度。

  近年华山旅游发展总公司已对鹞子翻身险道全面整修,凿深脚窝、石阶,多处更换了铁索。此处并非登山必经之路,胆量和体力没有足够把握的游客观望一下景色即可,没有必要一定下峰游览。另外,健康上有状况的游客请勿轻易涉险。

  第三险 云梯?苍龙岭?

  天云梯在中峰北面,于1984年凿辟,是从引凤亭经东石楼峰通往东峰的一段捷径,成为华山一处新的险道。

  云梯高十余米,与地面垂直呈90度角,中上部外突,呈倒坎崖之势。梯上置悬索三条,游人挽索而攀,身体无法贴近崖壁,因而随索摆动,心旌神摇,如同云驾雾,故名云梯。云梯的开辟,既缩短了自中峰登东峰的时间,又增加了游人履险的兴趣,开通以来,许多游客都愿在此攀登,一试身手。


  云梯旁架有金属制的人工楼梯复道,方便游人上下。攀登此处需要臂力较好,因为中段崖壁隐隐有大于90度之势,腿脚不易用力,主要靠手臂的力量攀登。如果上到中段才想放弃攀爬,原路下去会更加困难,只有努力攀顶。

  苍龙岭是指救苦台南、五云峰下的一条刃形山脊,属华山著名险道之一。因岭呈苍黑色,势若游龙而得名。岭西临青柯坪深涧,东临飞鱼岭峡谷,长约百余米,宽不足三尺,中突旁收,游人在上面行走,心旌神摇,如置云端,惊险非常。因此便产生了唐韩愈在此畏险大哭投书求助的故事,留下了苍龙岭上端“韩退之投书处”的胜迹。

  相传韩愈登华山览胜,游罢三峰下至苍龙岭时见苍龙岭道路如履薄刃,两边绝壑千尺,不由得两腿发软,寸步难移,坐在岭上大哭,给家里人写信诀别并投书求救。华阴县令闻讯便派人把韩愈抬下山。此后,又因这个传说引发了几则趣闻。

  山西武乡有个叫赵文备的人,百岁时游华山,闻韩愈投书故事,放声大笑,并在崖壁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辞家, 赵文备百岁笑韩处”。有个叫李柏的人登山至此北,观苍龙岭奇险,感慨万端,知韩愈投书和赵老笑韩趣事留诗抒怀说:“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哭一笑传二妙。李柏不哭亦不笑,独立岭上但长啸。”

  历代文人中对韩愈投书事也有表示异议的。明代沉颜提出“仲尼之悲麟,悲不在麟,墨翟之泣丝,泣不在丝”。他认为韩愈之哭一定另有原因,绝不是因为惧怕路险而怜惜性命;明杨嗣昌也认为,韩愈之所以在苍龙岭痛哭,是因为苍龙岭的奇险壮美,实在太令人惊叹了,以他的才华,也不能用笔墨表达出来,只好大哭一声来抒发自愧才疏的心情;清华阴名人王宏嘉在《华山记》中记述到这个故事时说,韩愈面对宪宗皇帝,面无惧色,慷慨陈词,指出皇帝的错误,要皇帝改正,他的胆量是超过一般人的,怎么会在苍龙岭胆怯失态呢?他认为这个传闻一定是人编造的。

  不管韩愈是因畏险投书,还是因为感叹手中的笔无法状写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折笑投书,也许是两种原因都兼而有之。而韩愈在华山留下的这段佳话却流传甚广,华阴人更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韩愈肯定是上过华山的,要不他的《古意》诗又怎能把华山的玉井及莲花渲染得那样神奇灵异呢?

  再说韩愈敬畏苍龙岭艰险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隋唐以前,苍龙岭既无阶又无栏,《水经注》里记述,行人走到这个地方,要行在岭口的庙中向神祷告,求神赐云,使两侧云与岭平,以便人望不见岭两边的深渊。尽管如此,行人还不敢站着行走,而是骑在岭上,一寸寸往前移动,因此,人称又称苍龙岭为搦岭。直到唐末,岭脊两侧始设石栏矮墙,也才有了少量的石登石窝。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朝廷对华山神祭祀次数增多,整修华山道路有了大的举动,苍龙岭有了250级石阶。因此民间有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开凿苍龙岭的故事。故事说毕沅让石工凿岭时,长安城里下了三天血雨,原来苍龙岭是条活龙,被毕大人凿死了。据说从此华山断了龙脉,再不会出杨震、杨坚那样的大人物了。民国年间,岭上石阶增到350级。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