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概念及基本意义
幼儿园教育绘画技巧
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作品16号:
飞机有些颠簸①,我从昏睡中醒来了,机舱内仍然是一片昏暗。我走到机舱后边轻轻打开一扇舷窗②,一缕强烈的阳光照射进来,原来天已经大亮了。浩瀚③的太平洋颜色碧绿,简直像万顷碧琉璃;大洋面上睡着一堆堆白云,好像弹飞了的棉絮。因为飞机是向东飞行,往前边看,早晨的阳光把白云的另一边染成了橘红颜色,那种红色是那么娇嫩,好像白云刚在红颜色水里蘸了一下铺在大海面上。
我看着这奇幻的景色,脖子都有点疼了。就在这时候,机身下隐隐出现了一片赭黄④颜色,仔细看去,山峦起伏,丘陵逶迤⑤,下边就是海岸山脉和加利福尼亚谷地——美国本土到了。
到洛杉矶机场迎接我们中国作家代表团的有加州中美文化交流计划负责人成露西女士和梅缵月⑥小姐,还有罗伯特•李思先生和林培瑞教授。
罗伯特•李思先生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艺术院院长,是个知名学者,也是这次中美作家会议的负责人之一,年纪比我还要大。他自己开着一辆面包车来,亲自帮我们把十几个箱子装上车,又亲自开车送我们到旅馆把箱子卸下来。迎接我们这么大一个代表团,没有一个司机,没有∥一个“勤杂人员”,一切亲自动手,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会议期间,我们来到好莱坞,到迪斯奈⑦乐园等地参观,全由李思先生开车陪同。后来我们在旧金山告别时,我对他说:“您是我到美国遇到的第一个美国人,而且印象良好。”
他理解我的意思,幽默地说:“我是一个很好的司机。”
语音提示
①颠簸diānbǒ②舷窗xiánchuāng③浩瀚hàohàn④赭黄zhěhuáng
⑤逶迤wēiyí⑥梅缵月MéiZuǎnyuè⑦迪斯奈Dísīnài
作品17号:
初冬黎明时的灯光,总给人一种温暖,一种慰藉①,一种希望。因为从家家窗户射出来的光明,是这片大地上人们醒起的信号,是灿烂阳光的前奏!
我的卧室是朝南的。我的床紧挨着北墙,从枕上总能看见前面那一座五层楼的宿舍,黑暗中就像一堵大灰墙似的②。
近来睡眠少了,往往在黎明四、五点钟醒来,这时天空沉黑,万籁无声③,而我的心潮却挟着④百感,汹涌而来……长夜漫漫,我充分地体会到古人诗中所说的“秋宵不肯明”的无聊滋味。
这时对面那座楼上忽然有一扇窗户亮了!这一块长方形的橘红色的灯光,告诉我,我不是一个独醒的人!我忽然心里感到说不出的快乐。
白天,我在楼下散步的时候,在我们楼前奔走踢球的男孩子,和在我窗外的松树和梨树之间拴上绳子跳猴皮筋⑤的女孩子,他们和我招呼时,常常往前面一指说:“我们的家就在那座楼上,你看那不是我们的窗户!”
从这扇发光的窗户位置上看去,我认出了那是央金家的盥洗室⑥。这个用功的小姑娘,一早就起来读书了。
渐渐地一扇又一扇的窗户,错错落落地都亮了起来。强强,阿卜都拉⑦他们也都起来了,他们在一夜充分地休息之后,正//在穿衣、漱洗⑧,精神抖擞地准备每天清晨的长跑。
这时天空已从深灰色变成了浅灰色,前面的大楼已现了轮廓,灯光又一盏一盏放心地灭了。天光中已出现了鱼肚白色,灿烂的朝阳,不久就要照到窗前的书案上了。
灯光已经完成了它的“阳光的先行者”的使命,我也开始了我的宁静愉悦的一天。
(节选自冰心《灯光》)
语音提示
①慰藉wèijiè②似的shìde③万籁无声wànlài-wúshēng④挟着xiézhe
⑤猴皮筋hóupíjīnr⑥盥洗室guànxǐshì⑦阿卜都拉ābǔdūlā⑧漱洗shùxǐ
作品18号:
为了装点这凄清①的除夕,友人从市集上买来一对红烛。
划一根火柴,便点燃了,它的光亮立刻就劈开了黑暗,还抓破了沉在角落上阴暗的网。在跳跃的火焰中,我们互望着那照映得红红的脸,只是由于这光亮呵,心才感到温暖了。
可是户外赤裸着的大野,忍受着近日来的寒冷,忍受那无情的冻雨,也忍受地上滚着的风,还忍受着黑夜的重压,……它沉默着,没有一点音响,像那个神话中受难的巨人。
红烛仍在燃着,它的光愈来愈大了,它独自忍着那煎熬的苦痛,使自身遇到灭亡的劫数,却把光亮照着人间,我们用幸福的眼互望着,虽然我们不像孩子那样在光亮中自由地跳跃,可是我们的心是那么欢愉。它使我们忘记了寒冷,也忘记了风雨,还忘记了黑夜;它只把我们领到和平的境界中,想着孩子的时代,那天真无邪的日子,用朴质的心来爱别人,也用那纯真的心来憎恨②。用孩子的心来织造理想的世界,为什么有虎狼一般的爪牙呢?为什么有那一双血红③的眼睛呢?为什么有鲜血④和死亡呢?为什么有压迫和剥削呢?大人们⑤难道说不能相爱着活下去么⑥?
可是突然,不知道是那里的一阵风,吹熄了那一//对燃着的红烛。被这不幸的意外所袭击,记忆中的孩子的梦消失了,我和朋友都噤然⑦无声,只是紧紧地握着手。黑暗又填满了这间屋子,那风还不断地吹进来,斜吹的寒雨仿佛也有一点雨点落在我的脸上和手上,凄惶⑧的心情盖住我,我还是凝视着那余烬的微光,终于它也无声地沉在黑暗中了。
(节选自靳以《红烛》)
语音提示
①凄清qīqīng②憎恨 zēnghèn③血红xuèhóng④鲜血 xiānxuè
⑤大人们dàrenmen ⑥么ma ⑦噤然jìnrán⑧凄惶qīhuáng
作品19号: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①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②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③。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④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⑤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⑥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⑦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⑧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⑨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语音提示
①袅娜 niǎonuó②朵儿duǒr ③似的shìde ④霎时shàshí⑤脉脉mòmò
⑥薄薄baóbaó ⑦酣眠hānmián ⑧参差cēncī ⑨梵婀玲fàn,ēlíng
作品20号:在美国,整个节奏是紧张的,而在这里却令人感到松弛、心旷神怡①。早上起来,我沿着河边散步,在柔和的阳光下,看到一群群大学生开始从宿舍里走向课堂。他们和她们背着鼓鼓囊囊的书包,穿着米色和红色的夹克衫,匆匆地走着,碰到面时,总是笑容可掬的轻轻的道一声:“早上好!”
爱阿华的五万多人口中,有三万大学生,像我这样五十多岁的人在街上就很少看到。这是一个充满着青春气息的城市,这里很少看到西装革履衣冠楚楚的男人,也很少看到浓妆艳抹华服盛装的女人,这里的男孩子和女孩子穿着②打扮③都很质朴,衬衫、夹克、牛仔裤,但朴素的服装并不能掩盖住他们青春的美。
聂华苓在飞机上告诉我:“爱阿华的女大学生们的美丽是出众的,他们一个个都长得苗条丰满,特别是皮肤都是粉红颜色,一个个都像奶油捏成的一样,看了会使人吃惊的!”来到爱阿华后,我虽然没有达到吃惊的程度,但我感到用“奶油捏成”这个比喻已经不够了,她们比“奶油”更美,特别是闪耀在他们笑靥④上的//青春光泽,在早晨的阳光下,使你分不清到底是阳光抑或是“艳若桃李”的青春光辉。
在爱阿华,使人感到既老又年轻。老是因为生活在年轻人中间比较而言;年轻是因为整个城市的青春气息的感染,哪怕你是华发苍颜,你会不自觉的丢弃手杖,你会也想穿上一件夹克衫。特别是走路的时候,你会感到两条腿开始矫健有力,变成了年轻人的步伐。
(节选自李准《充满青春气息的小城》)
语音提示
①心旷神怡 xīnkuàngshényí ②穿着chuānzhu③打扮dǎban④笑靥 xiàoyè
作品21号:
我1913年出生在浙江绍兴母亲家中,九个月时被母亲带到北京。我的父亲钱玄同,那时是中学国文教员。他从三岁就被祖父强迫①着站在书架前认字背书,因此双腿的脚力终身比较弱。母亲受过中等教育,对于家务负起全部责任。她既是慈母又对我管教很严,要我经常做些家务劳动,生活要求自理,不乱花钱,同时非常注意我的营养和健康。
从我有记忆时开始,就看到父亲经常晚上在一对白蜡烛光下看书,编讲义,写文章到深夜。他那时担任北京高等师范教授兼在北京大学任教。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②,又请了一批有进步思想的教授,其中包括胡适、刘复、审尹默、李大钊和父亲等。陈独秀是《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人,他们经常课余聚在一起讨论新文化运动中的问题,研究如何向封建旧势力旧习惯作斗争。1917年,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的文章中提出,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他主张“改良中国文学,以白话为文学正宗”等。父亲是积极赞成和拥护的,并且主张用质朴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或//直叙外界事物,自己如何想就如何写,不需要去套一定的格式。同时他还从他所专长的文字学角度出发,提倡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和简体字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导致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1919年,我入小学的时候,读的是“人、手、足、刀、尺”和注音字母,父亲还为我订了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朋友》和《儿童世界》,作为课外读物。他很关心我们兄弟们的教育和成长,他的“学以致用”的教导,对我一生有重大影响。
(节选自钱三强《我的青少年时代》)
语音提示
①强迫 qiángpò ②学长 xuézhǎng
作品22号:
那是个深秋时节,刚刚下过一场蒙蒙小雨,天色将暮,人在户外,脸颊和双手都感到微微凉意。我才办完一件事回家,走在一条沿河的小道上。小河在左边,蜿蜒①又清亮,缓斜的泥坡三三五五坐着一些垂柳;右边是一面石砌②的高墙,不知当年是哪家豪门显贵的宅院。这石墙很长,向前延长很远。院内一些老杨树把它巨大的伞状的树冠③伸出墙来。树上的叶子正在脱落,地上积了厚厚一层,树上挂的不多。显然无风,不时有一片巴掌大的褐色叶子,自己脱开枝干,从半空中打着各式各样旋儿④忽悠悠落下来,落在地上的叶子中间,立时混在一起,分不开来。大树也就立刻显得轻松一些似的。我踏着这落叶走,忽然发现一片叶子,异常显眼,它比一般叶子稍小,崭新油亮,分明是一片新叶。可惜它生不逢时,没有长足、胀满它每一个生命的细胞,散尽它的汁液与幽香,就早早随同老叶一同飘落。可是,大自然已经不可逆地到了落叶时节,谁又管它这一片无足轻重的叶子呢!我看见,这涂了一层蜡似的⑤翠绿的叶面上汪着几滴晶亮的水珠,兴许是刚才的雨滴,却正像它无以言传的伤心的泪。它多么热爱这树//上的生活———风里的喧哗,雨里的喧闹,阳光里闪动的光华,它多么期望在这树上多多流连一刻。生活,尽管给生命许许多多折磨、苦涩、烦恼、欺骗和不幸,谁愿意丢弃它?甚至依旧甘心把一切奉献给它。生活,你拿什么偿还一切生命对你的奉献?永远是希望吗?
(节选自冯骥才《感觉》)
语音提示
①蜿蜒wānyán ②砌qì ③树冠 guān ④旋儿xuánr⑤似的shìde
作品23号:
1936年7月,我们红四方面军过草地。经过半个月的长途跋涉,来到了水旱相连的边缘地带。
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总部和党校的同志刚做完宿营准备工作,朱总司令来了。
总司令身穿打了不少补丁的灰色粗布军服,脚穿一双草鞋,背着一个斗笠①和一个公文包,拄着一根棍子,棍子的两头已经磨的溜光圆滑。为了党的事业日夜操劳,加上长征途中的艰苦生活,总司令比过去显得黑瘦,额上的皱纹也比过去深了,密了。
总司令站在一个草坪上,边喊边招手:同志们快来呀,告诉你们几个好消息。
一霎②时,这喊声就把大家吸引到草坪的四周来了。总司令看了看面前的人群,兴奋③的说:第一个好消息,毛主席领导的北上红军和陕北的红军打了大胜仗啦!总司令把“大胜仗”三个字拉得长长的,加重了语气。人群沸腾起来,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总司令也激动得和大家一道使劲地鼓掌。接着,总司令又报告了两个好消息:我们已经渡过了最艰难的水草地,而且有了一条牦牛④。
“牦牛”很多人惊喜的叫起来。在这个渺无人烟⑤的草地上,哪来的牦牛呢?经过总司令的解释,才知道是先头部队送给我们的。最//近一个星期,我们每天两餐,每餐只有二两左右的炒面泡水充饥,再过几天,二两炒面也会发生困难。现在居然有了一条牦牛,怎么不叫人高兴呢?“把牦牛杀了,美美的吃一顿。”我们都这样想。
(节选自刘坚《草地晚餐》)
语音提示
①斗笠 dǒulì ②霎 shà ③兴奋 xīngfèn ④牦牛máoniú ⑤渺无人烟miǎowúrényān
作品24号:
上古的游牧民族在辽阔的原野上放牧、迁徙①,那时既没有地图又没有指南针,他们怎样辨别方向呢?靠的是观察空中的星星。上古的农业民族从事耕作,他们怎样确定播种和收获的季节和时令?靠的是观察群星出没时间的变化。古代的渔民和水手在汪洋大海中前进,他们怎样为自己导航?靠的是辨认星空。他们又怎样知道潮水涨落的时间?靠的是观察月亮的盈亏圆缺……于是,大约在6000年前,天文学就悄然②萌芽、诞生了。它是自然科学中最古老的学科之一,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
天文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使人类了解自然、认识宇宙。天文学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促进了其他许多学科的发展。例如,行星为什么环绕太阳旋转③,他们为什么既不会掉到太阳上,又不会跑到别的地方去?三百多年前,伟大的英国科学家牛顿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并建立了他的整个力学体系。如今,交通、建筑、水利、采矿、军事、科研,什么地方离开了力学计算呢?
又如,天文学和数学也总是形影不离。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角度”,首先就是在上古的天文观测中渐渐形成的。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它所需要的数学也越来越深奥,越来越复杂,这样就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请看,历史上一些最著名的科学家,如祖冲之、郭守敬、牛顿、拉格朗日、高斯、拉普拉斯、庞加莱等,不就既是数学家又是天文学家吗?
(节选自卞旈麟《梦天集》)
语音提示
①迁徙 qiānxǐ ②旋转 xuánzhuǎn ③悄然qiǎor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