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报考指导 >

根据自身情况正确填报高考志愿

2010-12-09 
考生填报志愿,要依赖自己的判断。在客观分析了自己的应考实力以后,要大胆地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未来从事的专业(方向)。

推荐阅读:
 

  一、志愿填报的“四项原则”

  1.定位原则

  每一位考生要清楚了解自己的高考实力,然后才能为自己选择相应层次的学校。由于我国的高考录取目前仍然采用分省划线、分省招生的办法,考生的实力只需与本省考生比较,即可比较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升学实例。将考生实力与不同层次的高校作一个定位联系,列出下表并作说明,可参考。

  考生实力定位

  优异生 → 国家重点支持的若干所学校

  优秀生 → 国内其他著名大学

  优良生 → 列入重点批次录取的大学

  良好生 → 列入普通批次录取的大学

  中平生 → 列入普通专科录取的大学

  达标生 → 列入民办专科录取的大学

  我们将考生按文化成绩分为优异生(约占全省考生的2%),优秀生(向上累计占全省考生的10%),优良生(向上累计占全省考生的20%),良好生(向上累计占全省考生的35%),中平生(向上累计占全省考生的50%),达标生(向上累计占全省考生的65%)。这六类考生分别对应于六类高校,它们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列入“985工程”(即建设一批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一流高校工程)的九所高校——北大、清华、复旦、上交大、南大、浙大、西交大、中科大、哈工大;第二批获得支持的国内名校——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等;在各省列为重点批次录取的大学;民办专科学校。由于各省普通批次录取的不同,以及群众认可度的差异,此种分类仅供参考。考生应该针对自己的状况,实事求是地为自己定位。

  上述分类对应均以学校为单位,不涉及校内各专业的差别。而专业差别有时是比较大的,如某些学校虽然在普通批次录取,但其声誉较高、就业情况较好,考生在定位时就应该提高档次落座。

  2.发展原则

  根据前几年的情况,填报志愿时考生经常会在以下两类矛盾中彷徨犹豫、举棋不定:

  其一是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

  笔者认为哪个优先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你个人的特点和将来的发展方向。一般来说,学校层次越高,师资力量越强,学科级别也越高,校园风气会好一些,就业的单位层次也会高一些,出国或读研的机会也大一些。但是踩线进入的学生往往不能选择到理想中的专业。考生如果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对将来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那么这一点倒可以不计较,只要学校好就行;不过对有的人来说情况可能就不是这样,他有比较专一的爱好,或者希望今后在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成果,那他应该一开始就重视专业,一便打好基础。所以对于考生来说,要视自己的情况决定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防止不顾一切的追逐名校或追逐热门。而对于中学来说,要从根本上为自己的学生着想,指导帮助他们选好高校、专业,而不是为获得政绩鼓励学生冒险向名校冲刺。

  其二是兴趣优先还是就业优先。

  考生考大学的直接动因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为就业做准备。于是那些社会需求量大、行业待遇高的专业受到普遍欢迎,门槛线居高不下。然而热门专业总是少数,大量的专业也不算热门,在社会上却仍有它不可替代的地位。甚至一些暂时社会还用不上的专业,由于人类智慧财富的延续性,也必须进行人才的培养和积蓄。近几年的考古、地质等专业报考人数很少,但从相关行业传来的用人信息却十分明确。例如三星堆的考古发掘,据说要挖100年,有经验的考古人员大量缺乏。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逐步提高,那些必须由国家投资才能运作的行业会逐渐兴旺起来。

  考大学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它关系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故填报志愿时眼光需放长远一点。如果仅为谋一份生计去念大学,在为自己作选择时将就业放在优先位置,这其实是一种短视的行为,最后结果也不见得符合你的初衷。一则各种专业的就业行情在不断变化,二则在知识经济社会,信息量的扩张十分惊人,本科所学的只是在社会上很难满足需要,有条件的话要考虑进一步的深造,所以如果不是以兴趣来引领你的大学学习,不是着眼于懂“渔”而是满足于得“鱼”来学习,可以预见,你的学习将永远被动,而且收效不大。

  3.宽松原则

  填报志愿要留有余地,切记满打满算,要以正常发挥水平作基础,不能以幻想超常发挥的分数作依据来填报。据调查,如果试卷出题比较正常的话,考生超常发挥和失常发挥的比例都在5%以下,用5%的可能性去押高考之宝,冒险性不言而喻。在选择学校时,如果还附加有较高的专业要求,则考生的实力必须达到本层次的上限或者更高,否则就应该放弃专业要求,或降一级学校层次来追求专业的满足。

  填报志愿时的宽松原则还体现在考生、家长、学校三方的宽松处置上。学校应该提供尽可能真实的信息,如本校历年毕业生高考成绩分布情况、今年高考政策、各高校的办学能力、本届学生的特点、本校在全省学校中的位置等,学校不宜过分强调学生的志愿取向。家长则要根据自己的阅历、孩子的特长和独立生活能力、家庭经济条件等给孩子以志愿指导,在志愿填报上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除非孩子确实没有主见。在录取后,三方也需要以宽松原则对待录取结果,避免相互埋怨和指责,因为我们始终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

  4.自立原则

  考生填报志愿,要依赖自己的判断。在客观分析了自己的应考实力以后,要大胆地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未来从事的专业(方向)。如果还没有形成浓烈的兴趣,可以按照大口径选择专业,如有的学校按大文科、大理科招生,入学两年后再分专业,这样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兴趣,确立思想,锻炼创造能力,有利于个人的发展。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门类多,学习中途改换专业或跨专业选修的机会多,不失为兴趣未明的同学的优选。有些专业招生本硕连读的学生,将来免除一次研究生考试,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适用于那些基本功强、有培养前途和有理想的学生选择。

  在填报志愿中,要慎对“热心人”的建议。某些“热心人”处于盈利目的,利用考生或家长攀名校的心理,给予不切实际的诱导;甚至谎称“有门路”,借口要“打点”,大肆敛财,事不成则逃之夭夭,考生和家长对此要有所警惕。考生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向地方招生部门咨询,也可以直接咨询各高校招生办公室。

  二、不打无准备之仗

  许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失误,主要问题是“情况不明,心中无数”。要在几百所大学的上万个专业里挑选,就像走进琳琅满目的花布店,如何取舍呢?《孙子·谋略》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志愿填报不是摸彩,而是运筹,需要事先了解三方面的信息——个人、高校和政策信息。

  1.客观评价自己

  人对自己最熟悉,可是又最难评价自己。处于高考前夕的考生们,最好拿出半天时间,邀上老师和家人,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的高考能力。需要评价的因素有:

  ① 本人在学校的真实名次,这种名次不能以最佳发挥的一次来代替,要以平均值加权计算(越接近高考难度的权重越大)。

  ② 本校在全省中学的档次,上几个年度本校的高考分数分段人数;

  ③ 本人在学科上的强项和弱项;

  ④ 本人的兴趣与志向;

  ⑤ 如果是考后填志愿,再估计一下自己的分数。这种分数不能当真,估错的比例不小。实力越强的考生估分越准确;

  ⑥ 考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

  根据①和②,考生可以估计出自己在全省的相对名次,从而作出学校定位;根据③和④,考生可以决定专业方向,是否服从分配。根据⑤,考生复核自己所作出的选择,审查有多少偏差。根据⑥,决定就读的学校的地理位置。

  家庭贫困的学生填报志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政府、社会和大学为贫困生准备了学多帮扶措施,贫困生可以择而用之;

  ② 国家助学贷款是助学主渠道。发放助学贷款的商业银行要求学生勤奋学习、讲究信用,因此以后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

  ③有一些减免学杂费或获取资助的途径,如报考军事院校、面向西部地区和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可以考虑报考。

  2.全面认识高校

  高校除了有办学实力方面的层次差异外,列于同一层次的学校在办学水平和学校特长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应尽量实现掌握清楚。需要了解的情况有:

  ① 高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图书藏量、体育设施等;

  ② 高校的强势学科和弱势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本科点;

  ③ 高校以及所属专业历年的分数线、学校正式的录取数。有些特长生以低分录取,不能以此为参考;

  ④ 高校是否对特定专业(如艰苦专业)或特定考生(如文体特长生)有优惠政策;

  ⑤ 高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有些家长多次到高校明察暗访,作出比较,不失为有心人。

  掌握了以上情况,即便高校远在千里,亦不难运筹帷幄作出选择。

  3.透彻掌握政策

  教育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招生部门发布的招生信息中均包含各类政策,其基本内容有:

  ① 录取批次;

  ② 体检与政审条件;

  ③ 高校报考信息(奖学金、定向信息、收费标准、医疗保险要求、保送生与推荐生的条件、理念就业和录研比例等)。

  从今年起,教育部要求高校公布自己的“招生章程”,尽量把一切都说清楚,考生应仔细阅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