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频道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之文言文阅读(6)

2010-11-14 
读书人网站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了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系列,每一节为一个知识系列。希望同学们好好利用,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十六)(2004·昆明)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史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节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1.结合句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故愿得观贤人之光濯( ) B.闻一言以自壮( )

  C.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 D.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 )

  2.请从文中摘出表明作者见解的一句: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答:

  4.读完这段文字,请联系全文说说,苏辙的这番慷慨陈词能否打动太尉,为什么?

  答:

  (二十七)(2004·重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于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 B.公问其故

  立有间 并驱如故

  C.肉食者鄙 D.何以战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翻译: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4.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字)

  答:

  (二十八)(2004·佛山)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与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执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媵人持汤沃灌( )

  ⑵同舍生皆被绮绣( )

  ⑶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

  3.找出表现作者幼时守信用的句子。

  答: 。

  4.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

  答: 。

  (二十九)(2004·兰州)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用“/”给下面语句标出正确的停顿。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2.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3.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①曹操:

  ②诸戎、夷越:

  (三十)(2004·郫县)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之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世之妻私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D.时时而间进

  辍耕之垄上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皆以美于徐公 以: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

  ③期年之后期 年:

  ④皆朝于齐 朝: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答: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

  5.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

  答:

  6.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

  (三十一)(2004·上虞)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然得而腊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苛政猛于虎也( )

  2.能统领第一段内容的一个词语是 。第二段作者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要说明 。

  3.下列各句中“去”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⑴去死肌,杀三虫 ⑵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⑶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⑷挈妻子而去之走

  A ⑵⑶ B ⑴⑵ C ⑶⑷ D ⑵⑷

  4.翻译句子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答:

  (三十二)(2004·大连)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1.“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只写序号)。

  2.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句:

  4.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答:

  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