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考研政治 >

2011考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方法分析

2010-10-15 
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几门政治理论课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分值一般是占20%左右。但涉及170年的历史,学习这门课程还是很困难的。因此建议2011年的考生复习方法如下:

推荐阅读:

  从纵横两个维度宏观上、总体上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体系:

  从纵向的维度,就是要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这160多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前三章叙述1840至1919年,80年的历史,主要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第四至第七章叙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的历史,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胜利的历史;第八至第十章介绍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60年的历史。

  从横向的维度,就是要在把握上述历史脉络的基础上,着重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第一,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

  认清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国情,是认清一切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依据。所谓基本国情,包括这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基本特点、面对的中心任务等。

  16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从社会发展阶段划分,可以分为三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09年间,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面对的中心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的7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时期的主要矛盾在完成土地改革任务后是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所面对的中心任务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直至当前,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以及重要人物的主要事迹、功过是非。

  例如,1840年以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以及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洪秀全、洪仁玕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与戊戌变法;孙中山等与辛亥革命;毛泽东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邓小平与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创,等等。这些历史事件,有的胜利了、成功了,要把握其胜利的主要原因、成功的基本经验;有的失败了,要把握失败的主要原因以及教训。相应地,还要把握相关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以及评价。

  第三,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党派组织、重要会议和文献著述等方面的主要内容。例如,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建立过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等党派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国共两党之间,还有民盟等中间党派。要了解和把握各党派的政治主张,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召开过一系列重要会议,历史文献及历史人物的代表性著述,例如,教材中提到的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荣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鲁迅的《狂人日记》,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等,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以及视察南方时的谈话等,要把握这些著述的中心内容以及历史意义。

  第四,把握和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经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历史专业的“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等课程相比较,最大的特点在于,不仅要求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脉络、基本史实,而且要求自学者进一步把握和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基本经验。这些内容往往是分析题的命题方向。从基本规律看,例如,近代中国从1840年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历次反侵略斗争为什么遭到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革命为什么要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20世纪20年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什么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等等;从基本理论看,例如,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以及纲领、路线,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纲领、路线,等等;从基本经验看,例如,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以及实现的历史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基本经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等等,这些重大问题,要求考生能够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做到融会贯通。

  (二)记忆与理解相结合。

  在目前的几门公共政治理论课中,惟一带有“历史课”色彩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所以,考生在复习这门课程时,除了和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几门“纯理论”的课程时一样,要重点掌握其基本原理外,还一定要注意掌握其“历史课”的性质和特点,注意掌握其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历史课中的相关知识点,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会议、著作及重要的时间、地点等。这门课的复习中,记忆题是占有一定的比重的,客观性试题主要考同学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所以,不仅要注意“面”、“线”,而且要注意“点”。

  (三)历史与理论相结合。

  既要了解基本历史知识,弄清历史发展脉络,更要把握历史规律、基本理论、基本经验等理论问题。从考试内容看,主观性试题依然考基本理论、原理、历史经验、教训、重要结论等。

  (四)2010年是第一次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参照2000年及之前的“中国革命史”试题和“毛泽东思想概论”的试题。

  命题重点:

  1.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及原因。

  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基本特点、阶级关系、主要矛盾及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3.一些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也是命题的重要方向。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