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考研政治 >

考研政治辅导之考研政治试题精华解析

2010-09-17 
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提出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而且揭示了这种能动反映的基础和机制,这就是实践。
推荐阅读:
  • 名师解读2011年新大纲 关注三处变动

  • 考研政治复习提醒要注意四点

  • 2011年考研大纲应对策略:以不变应万变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本质

      首先,如何理解认识的本质,这是认识论的关键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从认识与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多重矛盾关系的统一中把握认识活动及其成果的本质规定性,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其次,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提出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而且揭示了这种能动反映的基础和机制,这就是实践。认识之所以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正是由于实践不仅能把客观的事物提供给主体作为其认识的内容,而且能为主体提供加工、改造客体内容的认识模式,从而把认识的反映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

      A项“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和D项“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是能动反映必要途径和内在环节。C项“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完全违背了能动的反映论的原则。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2.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实践论

      B.反映论

      C.构建论

      D.创造论

      3.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对客体的选择和重构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的本质的理解。它的具体内涵包括:其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的目的是在观念中再现和揭示客体固有的结构、性质和规律;其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不是直观的、消极的、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积极地、逐步深入的过程。反映和能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理解的认识的两个基本的规定。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学术界曾经就认识的本质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者自觉吸收了当代自然科学的成就,揭示了“反映”的复杂性、曲折性和多层次性,从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们试图以“选择”、“建构”、“创造”等等代替“反映”来界定认识的本质的观点是不可取的。“选择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它不是客体结构和性质在人脑中的反映,使主体积极地、能动地对客体进行选择和改造的结果。“建构论”认为,认识不是主体刻板地接受外界刺激的结果,而是以主体的智力结构为中介,把认识对象纳入自己的结构中,从而达到对对象的理解。“创造论”认为,认识的本质在于创造。认识活动的实质就是在主观之内创造主观之外的客观事物。但是“选择”、“建构”、“创造”等等其实都是“反映”的不同形式、要素和环节,是主体“能动性”的体现,即使把它们全部整合起来也没有穷尽“反映”的所有形式、要素和环节,更不可能用其中一种去代替“反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但并不是所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实践论,比如旧唯物主义,但所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反映论,因此第2题的正确答案选B。3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4.“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可知论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可知论与不不知论观点的辨别。

      “存在”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哲学范畴,有两个基本含义:(1)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相对于思维而言,是指物质。辩证唯物主义在回答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时,通常将存在理解成在人的意识、思维之外并且不依赖于它们的客观实在。这种意义上的存在与物质是同义词。(2)在特定的情况下,相对于非存在,即无,存在这个概念指的是“有”。这时,存在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批判杜林运用这种意义的存在代替物质从而主张世界统一于存在时指出:“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尽管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是统一的。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

      物质世界不仅是独立于人与人的意识之外而存在着的,而且是无限地存在着的,它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对物质的“存在”或“非存在”的状态的认识依赖于实践和观察,是一个无限的“悬而未决”的反复过程。对我们视野之外物质状态的认识,只有不断地扩大我们的实践范围,才能不断地解决,使得人的认识不断丰富。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能是处于不断解决的过程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世界上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尚未认识的东西,没有绝对不可能认识的东西。恩格斯的这一观点是包含着认识相对性、无限性的可知论观点。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5.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个体差异。

      意识的个体差异,指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的反映,在反映的速度、反映的内容和反映的程度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意识的个体差异使意识带有明显的主观的印记。造成意识个体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素质方面的原因,如弱智、先天性生理缺陷或疾病等,也有后天实践方面的原因,如实践经验、社会环境、阶级立场、原有的认知定势或结构等,其中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后天实践的不同。无论是由于人们生理素质的差异,还是由于社会经验、经历的不同,个体意识的差别虽然是主观的,但其产生根源却是客观的。这些差异都可以而且必须用物质的过程(社会的和生理的)去说明。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