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框架柱的破坏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压弯破坏或弯曲破坏、剪切受压破坏,[剪切受拉]破坏,[剪切斜拉]破坏和粘结开裂破坏。
2. 混凝土强度等级、纵向钢筋配筋率等是影响框架柱延性和耗能的因素。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剪跨比]、[轴压比]和箍筋配置。
3.框架柱的箍筋有三个作用:抵抗[剪力]、对混凝土提供[约束]、防止纵筋[压屈]。
4.框架柱纵向配筋量,除满足[承载力]要求外,还要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5.剪跨比大于2的柱,箍筋加密区的范围为:(1)柱的两端取矩开截面高度、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者;(2)底层柱的柱根以上取不小于柱净高的[1/3];(3)当为刚性地面时,除柱端外尚应取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6. 柱箍筋加密区的最小配箍特征值与框架的[抗震等级]、柱的[轴压比]以及箍筋[形式]有关。
7.在竖向荷载和地震作用下,梁柱核芯区受力比较复杂,但主要是[压力]和[剪力]。
8.保证核芯区不过早发生剪切破坏的主要措施是配置足够的[箍筋]。
9.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梁柱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不宜[小于]核芯上下柱端的较大的配箍特征值。
10.框架纵向钢筋的连接应能保证两根钢筋之间力的传递。有三种常用连接方法:[机械]连接、[绑扎]连接和[焊接]。
11.受力钢筋宜在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连接,抗震设计时,尽量不要在[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等部位连接。
12.钢筋混凝土房屋建筑结构中,除框架结构外,其它结构体系都有[剪力墙]。
13.剪力墙是钢筋混凝土房屋的主要[抗侧力]结构单元。
14.剪力墙的抗震设计原则应符合[强墙弱梁]、[强剪弱弯]、限制墙肢的[轴压比]和墙肢设置边缘构件、加强重点部位、连梁特殊措施等原则。
15.在轴压力和水平力作用下,墙肢的破坏形态与实体墙的破坏形态相同,可以归纳为[弯曲破坏]、[弯剪破坏]、[剪切破坏]和滑移破坏等。
16.为加强抗震等级为一级的剪力墙的抗震能力,保证在墙底部出现[塑性铰],其弯矩值取法有一系列规定。
17.墙肢斜载面的破坏形态可以归纳为三种破坏形态:[剪拉破坏]、[斜压破坏]和剪压破坏。
18.剪力墙截面两端设置[边缘构件]是提高墙肢端部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改善剪力墙延性的重要措施。
相关推荐:2010年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报考完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