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说明”再读:
实验考察可能增加
瞿汉武(杭州西湖高级中学)
●内容上的变化
一:共点力的平衡,和2009年比,今年正式当做考点列出。二:电场中2009年“静电现象”考点今年变为“静电现象的解释”。三:电场中“示波管”和磁场中的“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考点,今年删去。四:把“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两个知识条目的考核要求,从2009年的Ⅰ级调整为Ⅱ级。五:今年增加“多普勒效应”、“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三个知识条目的Ⅰ级考核要求。
另外,在31个Ⅱ级考点中力、能量和电磁的占了21个,所以“力与运动观点”、“能量观点”仍然是高考重点,在高考中占据比例很大,依旧是冲刺复习重点。
● 试卷结构的变化
2010年理综卷在结构上有个很大变化,正体现在物理学科上。与2009年理综物理部分比:总分120分保持不变,但选择题由去年的“4单选+4不定项选”变为“4单选+3不定项选”,不定项选择减少一个,将此题的分值移到Ⅱ卷的非选择题中去。
这6分会加到Ⅱ卷哪里?Ⅱ卷中只有实验题和计算题。6分平分到3道大题的可能性不大,因为2分分差没有太大意义,所以6分加到实验题的可能性很大,可以增加一个提问。如果真是这样,意味着2010年高考物理实验考察会加重比例,复习时要特别注意。
◆明确考点抓主干知识
朱柏夫(杭州长河高级中学)
从近几年学生高考成绩看,理科综合成绩学生区分度、波动性最大,物理是理综中比例最大、区分度最大的学科。冲刺复习建议——
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试卷结构为:4道单一选择题、3道不定向选择题、2道实验题、3道计算题。12题题量只能覆盖大部分知识点,高考试题超纲的概率几乎为零。
考生要降低复习高考I类要求内容难度,如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动摩擦因数为I类要求,这几个知识点难题出现概率很小;明确放弃高考不作要求的知识点,如碰撞与动量守恒,只限于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知道有效数字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多做各地模拟考试卷,它们是一批高水平老师按考试说明命题的,有较高参考价值。
◆ 四种方法和三类试题复习策略
屠旭滨(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四种复习方法
1、总结典型方法。物理解题有很多典型方法,如整体法和隔离法、直接合成法和正交分解法、假设法、等效法、图像法、临界法、极限法、对称法等,这些方法在很多试题中都有体现,要学会总结、归纳。
2、总结典型模型。试题中很多典型模型也要注意归纳,如相对滑动模型、弹簧动态变化模型、子弹打木快模型、类平抛运动模型、纸带法模型、闭合电路模型、导体棒切割模型、磁流体泵模型、磁流量计模型、霍尔效应模型、正弦发电机模型等。
3、总结易错考点。做过的试卷拿出来,统计一下出错频率高的知识点,针对易错点巩固。
4、反思做错试题。细分析试卷上错题错误原因,粗心要小心(特别是审题错误、计算错误和书写不规范);知识不熟要重读课本补做练习;方法不熟要找类似题目强化练习。
三类题的区别对待
最后30天,不必再做大量的试题,只需适当练习。练习要做适合自己的题。一般任何一份高三综合试卷都可分为三类:一是有充分把握可以正确解答的;二是读了几遍题,但总不能在头脑中清晰反映出题目所述物理过程,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的;三是虽然可以正确解答,但总觉得心中无底,或好像自己能做出来,但一时又不能给出正确的解答的。冲刺阶段对这三类题目要区别对待。
对第一类题,要“做过且过”。练一下起到复习、巩固目的就可,不必花太多精力。
对第二类题,要“得过且过”。凭自己能力水平短时间内很难真正搞懂,果断放弃。
对第三类题,要“坚决不放过”。最后阶段复习这类题是主攻方向,力求彻底搞懂,不能满足于解出正确答案。搞懂后还要回味,通过该题在知识上澄清了哪些概念,分析、解决问题方法技巧上有哪些新收获,收到“会一题而懂一片”效果。
◆抓准主干:电学和力学
管海平(杭州高级中学)
考生在冲刺复习过程中,主干知识要狠下工夫。中学物理主干知识集中在力学和电学:
●力学:含有考试Ⅱ级要求18个,其中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及其应用;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电学:含有考试Ⅱ级要求12个,其中包括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安培力、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等。
●光学:光的折射。
由于高考物理试题的题量较少(仅11题),所以突出学科内综合已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近几年物理高考试题中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要求越来越高,要特别注意。如:
●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3种具体综合形式:一是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二是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规律加几何知识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 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
●利用串、并联电路规律解决电学实验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
小建议:考生做些近年全国及各地高考题及各地高三统测题。
◆ 从3个典型题看冲刺复习策略
胡亦民(杭州第二中学)
解题要灵活应用规律
好思维方法的特征是:把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和物理过程有机结合。
例1.如图所示,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第一次把质量为m1的小球从 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在P点,第二次将质量为m2(m1>m2)的小球放在B点,而质量为m1的小球仍从A点释放,两球相碰后分别落在M和N点,经研究得出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如果A、B两球发生碰撞过程中动能不损失,则
A. S1+S2>S3
B. S1+S2
C. S1+S2=S3
D。三段线段的关系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上述说法都不对
分析:例1要求以教材实验为基础,结合新加条件“如果A、B两球发生碰撞过程中动能不损失”进行逻辑推理。从解题过程看,它有思维活动的拓展,将动量守恒式与动能守恒式联立消除质量m1和m2,得到一个新的表达式,这就是有待验证的表达式。从需要验证的内容看,它有不同的表达结果,由 变为 。由此可知,实验中不需要用天平称小球质量,由实验条件变化引发所需实验器材变化,这是中学物理实验的重要问题。从思考的积累看,应从具体的解题思考上升为实验思想:实验方案的变化会带来相应实验仪器的变化。
例2.绳AC,BC 在结点C 挂一重为G 的物体,两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β和α,且β>α ,如图,对物体施一水平力F 后可以使AC 、BC 二段绳子张力相等,并保持两绳的方位不变。设原来这两段绳上张力分别为FAC和FBC ,则有( )
A .F 的方向必向右,且FAC增大
B .F的方向必向左,且FAC减小
C .F 的方向必向右,且FBC增大
D .F 的方向必向左,且FBC减小
分析:例2要求学生将物理问题的复杂环境简化,简化的目的是通过问题“分解”,将一个问题分解为几个容易的子问题,即把一个问题分成几个简单问题。这就是“分解”。“分解”是为了突出问题的主要特征,显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这是解题中最宝贵的思路。将各个子问题研究清楚后,再将它们“组合”起来,这是思考的第二步,也是解题的关键环节,解题能力就体现在此。就该题而言,分析中要牢牢抓住C点的受力平衡,它是研究各子问题的衔接点。具体思维流程如下图所示:
初态C点的平衡(如图1),竖直向上的力F1平衡物体重力。然后将原图分解为上、下两部分,先研究下部分(如图2和图3),向右拉物体使竖直绳子向右倾斜,绳子拉力增大。
再把图3合成到上部分中,继续研究C点的平衡(图4),发现FBC和FAC的合力F2向左倾斜并增大,此时考虑F2在两绳子上的分力就很方便。这是一种良好的思维方法,能善于进行这种思维方法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
关注重点、热点方向
在“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了31 个Ⅱ级要求的知识内容,Ⅱ级要求的知识考查难度就是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它告诉学生该对哪些知识的应用引起注意,对这些知识能辐射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要熟悉。
例3.质量m=2.0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F=18N的水平力推物体,t=2.0s内物体的位移 s=10m,此时撤去力F。求:
(1)推力F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
(2)撤去推力F后物体还能运动多远。
分析:运动学内容组合动力学内容是物理分析的基础问题,利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过程,细心体会物体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特征,是这类问题的思维特点。知识应用过程中善于画出运动草图是解题中的好习惯,不同过程列出相应的牛顿定律并找出对应加速度是正确解题的保障。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回避多质点的相互追赶问题,注重单质点的运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