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复习提示:本章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四个方面的内容。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 ...
第4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复习提示:本章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四个方面的内容。
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的全局性、总体性的科学判断。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判定适合当代中国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本章重点掌握初级阶段的理论、改革的理论、开放的理论(主要是十七大关于改革开放的新观点)、以及作为最新理论成果的基本经验。
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一九五六年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完成到
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我们党对此作过有益的探索,但总的来说,一
直处在不完全清醒的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先后多次提出我国的国情判断的观点,到一九八七年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特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我国要在这一很长的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
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只有全面地把握这两层含义,才能同右的和“左”的两种错误倾向划清界限。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党的十五大文件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形态、文化教育、富裕程度、地区差别、经济政治体制、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目标等九方面论述其表现,
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的
阶段性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动态的发展过程是由量变积累引起部分的质变,在新的基础上再由新的量变积累引起新的部分质变的过程。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
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转 贴 于 我 的 学 习 网 HTtp://wwW.gzU521.coM)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这些情况表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只有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正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并据以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现在,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但从根本上说,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过程的初始阶段。
一方面,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有了很大发展,许多主要工农业产品的总产量居于世界前列。
另一方面,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
要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容概括为:
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后,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国在此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的,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政治、实践意义:
理论上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政治上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反对右倾和“左”倾错误;
实践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为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提供了科学的客观依据,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取得成功和胜利。
政治上指明方向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以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既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又是主观判断的认识问题,这属于中国基本国情的主要内容,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和重点的重大问题。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因此,要解决这一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