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申论指导 >

八省统考申论热点——自主创新能力建设(3)

2009-04-25 
申论热点解析

    材料十: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断推进 自主创新硕果累累

  在2008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奇瑞、华晨、吉利、一汽、东风等国产汽车品牌,纷纷亮出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车、概念车、电动车、绿色环保节能车,以及高性能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由于缺乏自主创新,我国企业曾经饱尝“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10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尴尬。随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包括汽车工业在内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和新成就。

  从2006年年初的全国科技大会,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自主创新正从反复探讨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全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自主创新,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对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在自主创新的号角下,我国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如在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方面,禽流感疫苗、抗虫棉、矮败小麦、超级稻、双低油菜等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还开发应用了一批精密制造、清洁能源、智能交通、信息安全等产业关键性技术,攻克了一批对控制城市环境污染、资源勘探开发、减灾防灾、生态保护等有重大作用的关键技术,在微电子材料技术、功能陶瓷、纳米材料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

  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华为、海尔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开始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走向世界。

  分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将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这是继2005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后,中国共产党在党代会报告中再次强调这一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
 材料十一:自主创新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发展,成就举世公认。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加工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名列世界前茅,钢材、彩电、摩托车等一百多种重要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我们在世界市场上并没有相应的销售网络、品牌和定价发言权,生产靠订单、销售靠外商、技术靠引进(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我国总的对外技术依赖率超过50%。所有这些现象的背后,就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从长远看,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确保我国安全的能力,归根结底还是自主创新能力。

  历史昭告我们:中国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就是刻不容缓地、持续不断地增强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是我们胜利到达彼岸的“独木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不变的决心和勇气。我们喊了这么多年“科教兴国”,为什么全国研发资金刚刚超过GDP的1%,而国外普遍是2%~3%?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如果我们真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看作国家战略、生死抉择,研发投入和创新体系都不是难关。只要切实把我们的决心、意志和注意力凝聚起来,“两弹一星”这样的业绩不难再现!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持续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自主技术创新需要持续改善制度供给条件和重构组织体系,目的在加大动力和激励。我们要在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体制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上下功夫,形成有效的创新战略与政策决策机制,包括风险资金在内的资金筹措、分配和评估机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机制,人才的激励机制,同时推进有关自主创新的法律建设,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深化企业改革,培育和完善技术市场和技术中介组织。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配套的政策和措施。迄今为止,我们在科技进步方面遇到的问题,有不少实际是政策失当和措施不力的问题。例如在政策层面上,引进的机器设备可以免税,自行研制的机器设备却必须上税;企业研发资金难以在税前列支,研发人员的激励性薪酬不能进入成本;首次采用新设备和新工艺没有激励措施,风险难以分散……在企业措施层面上,吸引、留住、使用人才的有效措施受到各方牵制而难以实施,如此等等。其实这些问题只要有决心,依靠完善体制机制,是不难解决的。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高质量的社会环境和人才。要努力构建创新文化,引导、弘扬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宽容失败、保护权益的价值观和思想文化。在其中,尤其要突出“人才为本”的战略思维,要从教育培养、竞争择业、评价使用、报酬待遇、社会地位等各个方面,给人才以肯定、尊重和激励。

  在上述过程中,青年群体和青年才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中国的未来在青年,中国现代化的前途在青年,中国自主创新的灿烂前景也在青年。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一路走来,今天的青年群体无疑受教育程度最高、眼界最开阔、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最密切,因而注定肩负着最终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无论从社会新陈代谢的过程看,还是从人才出成果的年龄规律看,从今往后,解决中国现代化关键问题的真正决定性力量,还是中国的年轻一代。青年人更要有创新意识、创新决心、创新勇气、创新能力和创新文化。

  分析:历史昭告我们:中国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就是刻不容缓地、持续不断地增强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

  近代中华民族对现代化的孜孜追求,充满对科学技术进步的神往。从“洋务运动”欲借科技与实业富国强兵的未果尝试,到“五四运动”尊崇“赛先生”的启蒙呐喊,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越来越被国人所认识。在真正展开波澜壮阔现代化实践的新时期,这方面的认识首先被深化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这次党的十七大上,又被升华成“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首次把科技进步聚焦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这是一个历史性进步,其背后凝聚了太多的酸甜苦辣,集中起来讲,是中国现代化攻坚闯关的必然选择。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