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筑工程 > 注册城市规划师 > 考试指导 >

08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发展史资料2

2008-10-05 
  中国古代城市结构的“二元对立统一律”   1.城市的独立自在性离不开“园”、“圃”、“苑” ...

  中国古代城市结构的“二元对立统一律”

  1.城市的独立自在性离不开“园”、“圃”、“苑”、“囿”

  城市“二元对立统一”结构形成的思想基础和实际形成过程与家宅“二元对立统一”结构的思想基础和实际形成过程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同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家庭一样,中国传统城市在诞生之时就具有相对的独立自在性——就是在一定地域内的自我生存能力。这种带有封闭性质的独立自在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作为农耕社会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居住场所,要求并且也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另一方面,城市的政治和军事的工具性质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自立的要求和能力。众所周知,城市是随阶级分化、国家产生而产生的,是统治的据点,是军事对抗的堡垒。在残酷斗争的环境中,其坚固和完整是十分重要的。这种坚固和完整不仅体现在兵强马壮、城高沟深上,也体现在食物给养的富足上,所以古人将食、兵、城并列为战守的三大要件。比如《墨子·七患》说:“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再比如《管子·权修》说:“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粟。”它们都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生命的维系所在。

  食物的富足要求适量的土地,也存在一个结构问题,肉食以及瓜果蔬菜和米面一样的不可缺少。在割裂据守,国土面积有限,经济腹地狭小的状况下,从早期农业定居点继承发展而来的、圈养动物种植果蔬的“园”、“囿”、“圃”、“苑”之类便是每个城市肉食以及瓜果蔬菜重要的来源。这时它们的观赏游乐功用属于次要,其生产性质无疑是第一位的。

  一般来说,“圃”、“园”是种植蔬菜、花果、草木的。如《说文解字》说:“种菜曰圃”,又说:“园,所以种树木也”。又如《诗经·郑风·将仲子》毛传:“园所以种树木也。”至于两者的区别,仅在于“圃”的周围常无垣藩,而“园”的周围常有垣藩。“囿”和“苑”,古代典籍一般释作是养禽兽的。关于“囿”,《周礼·地官·囿人》曰:“掌囿游之兽禁,牧百兽。”《广释名》则说:“囿者,畜鱼鳖之处,囿犹‘有’也。”关于“苑”,《说文解字》说:“苑,所以养禽兽。”两者之间的区别,有的认为在于面积的大小,如《吕氏春秋·慎小》高诱注:“畜禽兽,大曰苑,小曰囿”;也有认为区别在于有无墙垣,如《说文解字》:“囿,苑有垣”,《骈文分笺》:“有藩曰园,有墙曰囿”。

  “园”、“囿”、“圃”、“苑”等概念,虽有一定的界限,又往往相互通用,历来典籍的解释也不完全一样。但种植畜养的“生产性质”是公认的,而正是它的“生产性质”使得它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城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西周封建之时,规定“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把苑囿明确作为一个项目,与营国制度共同实施,是否可以认为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呢?

  2 “园”、“圃”、“苑”、“囿”的审美价值

  如今,大部分的园林史学家都认为,“园”、“圃”、“苑”、“囿”是中国古典园林之起始。童寯先生说:“中国有关园林最早的记载,始见于殷、周之际的‘囿’和《诗经》所咏的‘园’,都在三千年前。那时园囿是栽种果蔬、捕猎禽兽有关生活的单位。”但是,不能把“园”、“圃”、“苑”、“囿”看作是纯粹的菜园子、饲养场那么简单,否则很难解释能在它们身上嬗变出璀璨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在当时,“苑”和“囿”更兼有供帝王游猎的功能,而“园”和“圃”应有观赏之作用,也就是说,它们具有审美价值。

  “苑”和“囿”兼着供帝王游猎的功能,这在以“尚武”为时代精神的先秦时期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游猎当中实践了演兵习武,同时获得了精神上的极大满足,带有精神生活领域里享乐的性质。有人认为,在先秦这一时期,从园林美学的角度来看,“苑”和“囿”的历史地位要比“圃”和“园”重要得多,“就二者的特点来看,前者主要是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即主要是供食用,其物质的功利价值是人类社会中产生的第一种价值形式,而后者的价值则已由物质功利的转化为精神的、审美的,……从严格意义上说,先秦阶段的‘圃’、‘园’还不能算是属于艺术范畴的园林,因为它只有实用的物质功利价值,而‘囿’、‘苑’才可以说是古典园林艺术的滥觞,因为它至少同时具有审美价值,在一定意义上摆脱了物质需要而体现了某种精神生活的自由性。”

  上述引文指出了“苑”、“囿”在生产之外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但排除“园”、“圃”在生产之外的审美价值,进而否认其为中国古典园林之渊源似乎可以商榷。植物观赏不也是审美活动吗?而观赏树木和花卉在殷、周时期的各种文字记载中已经很多了,人们不仅欣赏其形象之美,而且还赋予其象征性的寓意,借以寄情托意。“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诗》三百中那些发自内心的情感流淌,无不回应着心灵对草木自然的天籁响鸣。在血液中浸透了自然意识的先民那里,很难设想会在美丽的植物面前无动于衷。周维权先生认为,起码在春秋战国时期,园圃栽培普及到民间,并从单纯的经济活动逐渐渗入人们的审美领域。相应地,许多食用和药用的植物被培育成为以供观赏为主的花卉。人们在住宅的房前屋后开辟园圃,既是经济活动,还兼有观赏的目的,看待树木花草也愈来愈侧重于观赏的用意。“园圃”应该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我们相信,不仅是物质生产、演练兵马的实际需要,而且是游猎、观赏中的精神享受,也就是审美价值,进一步强化了“园”、“圃”、“苑”、“囿”成为城市的必然构件。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大一统之后,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从国都到州、府县城,城市的经济腹地普遍加大,对“园”、“圃”、“苑”、“囿”的生产性质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直至几乎为零,正是它们的审美、娱乐功能,使得它们继续与城市相伴相随,发展成为园林艺术,从而使城市成为可居可游的美好的人居环境。

  3 丰镐之灵囿

  早在3000多年前,最早的宫廷园林――灵囿、灵台、灵沼就成为西周都城丰镐的组成部分。

  灵囿在长安西四十二里处,跨长安、户县之境,方七十里,基本保持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

  灵囿内有灵台、灵沼。《诗·大雅·灵台》描写了文王深得民心,众人齐心协力修建灵台,以及文王游灵囿、灵沼,兽美鱼欢,歌舞升平的和乐景象。

  4 西汉长安之上林苑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在秦的基础上广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汉旧仪》云:“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之。”上林苑本是汉武帝为出游打猎而建,但在实际中发挥的作用远不止此。

  首先,仍然保留了很强的生产性质。一、果木生产。二、畜牧与养鱼。三、作坊。开矿上林苑中有丰富的矿藏,有金、银、铜、铁、玉等,鼎湖宫附近的铜矿被开采用来铸钱。此外,还可能制造金属器皿以及建筑物的金属部件供应宫廷。汉代人席地而坐,室内地面都要铺席子,宫廷的房屋成千上万,所需席子均由上林苑供应,四、农耕。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上林苑管理机构及官员的设置情况看出,其生产基地的性质是十分突出的。

  其次,昆明池等池沼起到水库的作用,为城市供水和调蓄洪水,并用于灌溉。,昆明池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其它池沼如镐池、太液池、沧池、初池、牛首池等,都有调蓄洪水的作用。

  第三,演武与屯兵。

  此外,上林苑还用以宗教活动,还用以天文活动,;还用以接待外宾。

  总而言之,“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求仙、生产、军训等。”

  东汉(公元25~220)雒阳

  1.雒阳城的营建

  刘秀依靠南阳豪强集团,推翻王莽新朝。公元25年6月称帝于鄗(hao,今河北柏乡县北),10月移都雒阳。史称东汉或后汉。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东汉亡。共历十二帝,雒阳为东汉都约195年。

  东汉放弃长安而都雒阳的原因:

  1)经过西汉末年的战乱,长安破坏严重,人口锐减,城市凋敝。

  2)诸侯割据的形势——公孙述踞蜀,隗(wei)器踞天水,虎视关中;匈奴族在西汉末年乘乱南下,威胁长安。

  3)雒阳离刘秀的起家之地、老家南阳更近一些。

  4)雒阳经周朝的500年经营;秦代吕不韦被封雒阳万户侯的修建;西汉刘邦称帝之始都于成周三个月;新莽末年(公元23年)更始帝刘玄也迁都成周约五个月。雒阳具备了建都的条件。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主张迁都长安,争论一直持续了半个世纪,也就是从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中期到章帝建初中,以班固的《两都赋》发表而结束。

  2.城市形态

  雒阳相对于西汉的长安又称东京。在吕不韦扩大成周城的基础上建成。考古勘探表明,其遗址在今河南洛阳以东15公里处。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地形北高南低,既有天然屏障,又便于交通。建城时间约经20余年。光武帝年间修太庙,建社稷,修南宫殿,筑城墙和城门,建明堂、灵台和辟雍;明帝刘庄,修北宫及诸官府、园苑,在城外建市场。考古表明,雒阳城的城墙全部由夯土筑成,基部厚度为14~25米。东城垣全长约38662.7米;西城垣全长约3811米;北城垣全长约2600米;南城垣因为历史上洛水改道全部被冲毁。全城周长约13000米,合汉代约31里。城内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平面为南北长约9里,东西宽约6里的长方形,故时人又称之为“六九城”。雒阳城门12座,但不是每面3门,东西各3座,南面4座,北面2座。城门皆有亭。城门均有3个门道,中间为御道。南面的平城门最显赫,直通皇宫,皇帝到郊外祭祀由此门出入。出平城门南下,有明堂、灵台、辟雍。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此举行。《孟子·梁惠王下》:“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二年春正月,郊祀天地、明堂。”灵台——周代台名。《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名堂所以祀上帝,灵台所以观天文。”东汉雒阳明堂以西的灵台就是张衡观测天文的地方。据考古探测,灵台范围约44000平方米,周有夯土墙,中心建筑是一座方形的夯土台,残高8米多。台的四周有两层平台,环筑回廊。

  3.宫殿

  雒阳城内有南宫、北宫两座主要宫殿。西汉时已有,东汉大规模扩展修建。南宫面积约1.3平方公里,南北长约1300米,东西宽约1000米。刘秀在这里主要修建了前殿,《后汉书·武帝纪》:“十四年春正月,起南宫前殿”。南宫是皇帝议政和受群臣朝贺的地方。其遗址在今龙虎滩村西北,这里地势隆起,当地群众称为“西岗”。北宫位于雒阳城北,略为偏西。它的北墙离雒阳城的北墙很近。北宫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1200米,面积约1.8平方公里,大于南宫。《后汉书·明帝纪》载:永平三年(公元60年)起北宫及诸官府,八年冬十月成。北宫的正殿叫德阳殿。南北七丈,东西三十七长四尺,殿高二丈。周围广场可容万人。北宫风景秀丽,是皇帝和嫔妃寝居之所南北两宫均设四门,南门均称朱雀门,北门叫玄武门,东门为龙苍门,西门为白虎门。二宫之间以复道相连。北宫的东北方还有一处宫殿,叫永安宫,周围698丈,为离宫。

  4.园林

  芳林苑,位于城北部,与宫城相连。汉灵帝刘宏在宫中建“裸游馆”,绿苔被阶,引渠绕流,乘船以游。西苑。

  5.街道与市场

  据记载,东汉雒阳城有24条大街,长衢夹巷,四通八达。大街最长达3000米,宽度一般约40米。城内多树木,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雒阳有三市:南市,位于城东外;马市,位于城南外;金市,位于西城中,此市最大。

  6.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6.1.中央集权制的中心

  刘秀以雒阳为中心实施的政策,使东汉前期出现了大治之势。

  6.2.手工业、商业、文化

  蔡伦发明蔡侯纸。商业发达,居民多弃农经商。王符说:“今察雒阳,资末业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货物多为奢侈消费品。

  《后汉书·仲长统列传》:“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聚积贮,满于都城。琦珞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shi,猪),山谷不能受。”

  以刘秀为首的东汉君臣有“儒者之象”,雒阳文化繁荣,教育昌盛。刘秀重视教育,爱好经术,礼待知识分子。使“儒者云会京师”。建武五年(公元29年),立太学。太学位于辟雍。

  辟雍——太学名。本为周天子为贵族子弟所设。东汉以后历代都有。校址圆形,四面环水如璧,前门外有通行的桥。《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pan)宫。”《汉书·礼乐志》:“刘向因是说上:‘宜兴辟雍,设庠(xiang)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攘之容,以风化天下。”《三辅黄图》卷五:“周文王辟雍,在长安西北四十里,……,如璧之圆,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辟雍也是乐名。《庄子·天下》:“文王有辟雍之乐。”顺帝以降,是太学最盛时期,学生多至3万人。皇帝有时亲自到太学讲学。佛教传入中国后,雒阳建立了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这可以说是佛教在我国的发源地,故又称“释源”、“祖庭”等。白马寺位于雍门之西,现在的洛阳老城东25里陇海铁路北侧。创建于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

  著名人物:班彪、班固父子。班固有史学名著《汉书》,还有著名的《两都赋》。伟大的思想家王充。青年时代曾到雒阳太学以班彪为师。杰出的科学家张衡。

  三国与隋唐

  三国都城分别是蜀汉成都、吴都建业、曹魏邺城。其中要特别注意曹魏邺城,它的规划对后世影响极大。隋唐长安是中国城市规划的一座辉煌丰碑。

  曹魏邺城

  (兼论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特征的奠定问题)

  曹魏邺城位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17.5公里处。北临漳河,南望广漠无垠的大平原,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黄河下游经济文化的中心。由于漳河南移,曹魏邺城已被冲毁,仅留下金虎(南)、铜雀(中)、冰井(北)三台台基和部分建筑材料,其它荡然无存。

  邺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春秋时,齐桓公在这里筑城,所谓“以卫诸夏”;战国时,魏文侯在这里建都,任命西门豹为邺令,引漳水灌田,发展农业,结果“河内称治”;汉时这里是魏郡治所;东汉末年,袁绍据邺,曹操灭之,挟天子以令诸侯,以邺城为基地,不断营建。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十三年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yi舟师。”“十五年……冬,作铜雀台。”“十八年……秋七月,始建魏社稷宗庙……九月,作金虎台,凿渠引漳水入白沟以通河。”“二十二年……五月,作泮宫。”(泮pan宫,即学宫,犹如天子之有辟雍。)

  1.城市形态

  《水经注》卷十《浊漳水注》记载,邺城是东西向的长方形城市,“东西七里,南北五里,饰表以砖,百步一楼。凡诸宫殿、 门台、隅雉,皆加观榭。层甍(meng)反宇,飞檐拂云,图以丹青,色以轻素。当其全盛之时,去邺六七十里,远望苕亭,巍若仙居”。

  俞伟超,《考古》1963年第1期,《邺城调查记》,邺城有七门,南面三门由东向西为广阳门、中阳门、凤阳门;北面二门,由东向西为广德门、厩门;东西各一门,为建春门、金明门。若按1尺24厘米来计算,1里为432米,则邺城南、北垣各长3024米,东、西垣各长2160米,面积为6.53平方公里。(和教材上略有区别)

  曹魏邺城的规划布局对后世影响极大。它的创新可能与曹操的雄才大略以及他明于法而又不拘法的政治素质有关。他的学识、胆略、精神,反映到建筑上,必然如王沈《魏书》所说:“及造宫室,缮治器械,无不为之法则,皆尽其意。”所以能够冲破秦汉以来都城建设的模式,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格局,为后世所参照沿袭。

  邺城在规划上的突出特点,影响后世较大的是:

  一条横贯东西的干道,通向东西城门,把全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皇宫、禁苑和贵族居住区,南部为官衙和居民区,形成明确的分区。从宫城端门通往邺城正南门中阳门的干道,又形成一条宽阔笔直的中轴线,与东西干道构成丁字骨架。依托着丁字骨架,派生出纵横交错的道路网,分割出井然有序的里坊。邺城的布局方式,可以认为是“城”、“郭”区分结合的继承与发展。

人事部日前公布了2007年一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两类资格考试合格标准。

  一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各科目考试60分合格,注册城市规划师资格考试各科目合格标准为60分。人事部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合格标准,并做好资格证书发放工作。

  2.3.4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各学科的交叉和横向的发展使城市规划成为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出现了一大批理论著作,标志着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的重大突破。在城市规划编制上,各国政府对规划实行统一领导,宏观控制。从过去的物质建设规划发展到多学科的综合规划,把物质建设规划与经济发展计划、社会发展规划、科技文化发展规划以及生态环境发展规划互相结合,并采取综合评价,以系统论的观点进行主总体平衡。为防止无计划的过度的城市化,控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的概念在大多数国家中仍受到重视。在大城市的布局形态上,封闭式的单一中心的城市布局渐为开敞式多中心所取代。规划的范围从国土、从区域、从大城市圈、从合理分布城镇体系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布局,使全国的人口与生产力布局与城市规划协调,使城乡融为一体,并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重点内容和目标。在发展过程中,世界城市将进一步现代化,这包括城市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新技术革命、现代科学方法论,以及电子计算、模型化方法、数学方法、遥感技术等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将产生愈益显著的影响。建设技术密集型的科学园区或科学城是各国为发展尖端技术与新兴产业的一种重要建设任务。城市群体布局也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模式之一,这种布局的特点是在一定区域内聚集着众多的城市,组成一个相互依赖、兴衰与共的经济组合体,称为大城市连绵区。

  具体内容如下:

  1、 六十年代以来的城市化

  2、 六十年代以来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

  3、 伦敦、巴黎、华盛顿、东京与莫斯科的城市总体规划

  4、 六十年代以来的新城建设

  5、 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大城市内部的更新与改造问题

  6、 六十年代以来的科学城与科学园地

  7、 六十年代以来的古城和古建筑保护

  8、 六十年代以来的城市中心、广场、步行商业街区、城市园林绿化、城市雕塑、街头壁画

  9、 六十年代以来的居住环境与居住区

  10、六十年代以来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环境-行为研究

  11、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12月,一些世界知名城市设计学者于秘鲁利马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该宪章是继1933年雅典宪章以后对世界城市规划与设计有深远影响的又一文件。宪章分为11小节,对当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中主要问题作了论述。这十一小节分别为:城市与区域、城市增长、分区概念、住房问题、城市运输、城市土地使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与保护、工业技术、设计与实践、城市与建筑设计。宪章强调了"规划必须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反映出城市与其周围区域之间的基本动态的统一性","规划过程应包括经济计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它必须对人类的各种要求作出解释和反映","规划、建筑和设计,在今天,不应当把城市当作一系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来考虑,而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在建筑领域中,用户的参与更为重要,更为具体"等观点。

  12、新技术革命、现代科学方法论,以及电子计算、模型化方法、数学方法、遥感技术与城市环境生态学对西方城市规划的影响。

  2.4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

  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

  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2.5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

  城市全球化

  空间市场化

  信息网络化

  全球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表现:

  1、 人口职业的转变

  2、 产业结构的转变

  3、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城镇化

  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3)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4) 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三、城市化的历史过程

  城市化的历史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30%

  中期阶段:60%

  稳定阶段:

  四、中国城市化道路和特色

  21世纪将是一个新的城市世纪”。世界城市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并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态势,城市化道路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显示出其特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18.96%提高到目前的37%,预计到2010年及21世纪中叶将分别达到45%和65%。中国城市发展必须适应当今世界的三大潮流;其一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其二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其三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行动。但同时必须选择正确的道路。

  (一)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在过去的讨论中,关于城市化道路主要集中在重点发展什么样的城市,是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或城市体系问题上。我们认为这确实是城市化道路问题,目前基本上已经取得共识,即我们必须同时发展各类城市,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因为每一种规模和类型的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但也有自己的弱点,都需要发展,不能以一种类型和规模的城市去代替另一类规模和类型的城市。城市化道路的另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指,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来实现城市化?实际存在两种主要的途径。一是政府主导型;二是市场导向型。

  1、政府主导型。主要是通过政府投资新建企业,主要是工业企业,建立工业基地。同时投资建设职工属宿舍,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使在短时期内随着企业的建设形成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建设规模,并按城市运行的新兴城市,并由此来推动国家城市化的水平的提高。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主要是采取这一道路发展和建设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

  政府主导型发展建设城市,提高城市化率的主要特点是:1)计划性很强,政府完全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其他既定的条件和政策,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决定城市发展的个数的规模。包括在特殊情况下减少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规模;2)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完全通过自上而下来实施,甚至是一级一级来实施的,一般居民和下级单位没有主动权和积极性;第三,城市化过程受到严格的行政控制和政策限制,最明显和突出的是人口政策和户籍限制,辅之以经济政策和其他手段等。政府主导型虽然在一定期内使城市得到 一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是总的来说,城市发展速度和城市水平提高缓慢,造成城市水平的滞后。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低下,不能不与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城市化自身的道路以政府主导型是分不的。

  2、市场导向型。城市发展应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所选择的唯一的空间形式。没有完整的城市体系,就不可能有成熟的市场体系。市场要发展和扩大,就必须发展城市。可以说先有市,而后才有城市。一般说,市场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市政设施的建设应该是同步进行的,是三位一体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就是市场经济发育和发展的结果。例如,浙江的义乌市、福建的石狮市、浙江温州市的龙港镇等等,无不如此。充分显示了市场与城市相互促进和成长的过程和规律。

  这类城市产生和发展的特点是:(1)城市投资的多元化。主要是企业、居民和政府同时进行投资,各种所有制的企业投资建设产业和相关联的设施;居民投资建设住宅,包括购买住宅;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2)发展和建设速度快,协调性强,城市各项事业和设施一般都可配套建设,同步行进;(3)城市建设和发展,讲究成本核算和经济效益 ,重复建设较少,更新换代快;(4)城市建设发展不仅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且能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进而带动周围农村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改变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道路的模式,而更多地走市场导向型的发展之路。

  我们必须指出,在一些地方,并没有正确科学地认识城市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崇拜指标,过多地用行政手段和首长命令,或制定规划,来规定城市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时限、速度和指标,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指标,而不是着眼于从基础上发展经济社会,特别是作为发展城市化基础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不去着力去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三农”问题,不去大力培育市场经济。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出现一些副作用。这是值得我们严重关切和认真研究的

  实例一

  某企业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占地面积24500平方米,由于企业效益不好,打算利用区位优势,将一部分多余的工厂用地出让,建设住宅。经与房地产开发商洽谈达成协议,由房地产开商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住宅。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核实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该用地使用性质规划为公共设施用地。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现场调研,并分析了周围建设情况和各种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向市政府作了请示,经市政府批准后核发了“两证一书”。

  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现场调研后并作了分析,根据该用地所处具体位置和具体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由于该用地“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根据规划法的规定,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由市政府审批的,要调整必须经过市政府的批准,才能改变用地性质。因此,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程序合法又合理,在报经市政府批准的情况下,核发了“两证一书”,这是正确的,不是多余之举。

  实例二

  某区属企业位于工业区内,占地8400平方米,由于设施老化,产品落后,最终破产倒闭。区政府想利用原厂区土地开发住宅,并将获得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经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被驳回,理由是该用地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为工业用地,不能改变用地性质。

  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考虑到这个企业位于工业区内部,如果建设住宅,将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子女上学、购物、文化娱乐等,另外,周围的工厂企业产生的废气、粉尘、噪声等将对居民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能开发建设住宅。但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区政府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将位于居住区内的某些工业企业搬迁到这里,然后开发建设位于居民区内已腾出的用地,利用这方面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这样做,可以收各得其所的效果。

  实例三

  某中学有两个校址,一处位于城市中心区,占地4000平方米;另一处位于中心区外围,占地8000平方米。根据国家规范,两处均不满足中、小学用地标准。因此,教育部门拟对两处用地进行合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经市政府批准,将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出让,开发公共设施项目,用置换来的资金在中心区外围校址旁边征用一块用地,建设一座标准中学。

  评析:将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校址用地改变使用性质,不仅是合理的,而且应该予以积极支持。因为根据规划法的要求,市政府可以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调整。一个中学有两处校址,且规模都不符合标准是不合理的。市政府应该对不合理的用地进行调整。使城市功能更加合理。

  实例四

  某市中心区北部有一工厂位于主干道安平北路东侧,共有用地4.5ha.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该厂周围多已建成居民区,沿安平北路两侧也已成为商业、办公区,该厂成了污染扰民企业。但因该产品有特色,销路很好,经济效益颇佳,不能停产。按照该厂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拟将该厂搬迁并出让原址,所获资金用于搬迁。出让后原址2.0ha改为商业、办公用地,1.8ha改为公寓用地,原家属宿舍约占地0.7ha保留。

  评析:这是将原工业用地改变使用性质的规划选址管理问题。按照建设用地性质变更程序,其审批手续应按规定办理:

  1.厂方申请改变用地性质。厂方应持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其改变厂址用地性质、出让厂址和搬迁的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改变用地性质和搬迁的申请。

  2.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审核。由于该工厂位于市中心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审核同意的意见报请市政府批准。然后向厂方发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3.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规划设计条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发出选址意见书的同时,根据该地区的具体情况和有关技术要求、技术标准,向该厂提出各个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

  4.受让方和厂方申请立项。厂方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文件、与受让方的协议,向计划部门申请项目建议书。

  5.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厂方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市计划部门批准文件和与受让方的用地出让协议,向土地部门办理用地出让手续,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合同。该合同必须包含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各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

  6.受让方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受让方持计划部门批准文件、土地出让合同和地形图等有关资料,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如受让方为多家应分别办理。

  7.受让方继续办理有关建设的各项手续。受让方在原址如何建设,将由受让方依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设方案、施工图和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项手续。

  8.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建设方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考虑到该地区位于市中心,对受让方的建设方案在审核过程中除依照规划设计条件外,还将邀请一些专家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提出修改意见。在没有了其他问题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实例五

  某市市区总体规划方案规定,市区东北部有一绿化隔离地区,面积约400ha.为使该隔离地区近期实施绿化,市政府采取鼓励政策,如在该地区已实施绿化面积达30%之后,可以利用2%用地开发经营不影响绿化的低层建设项目,并在开发建设的同时将该地区全部绿化。为此乡政府依据市政府的政策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在该用地内建设3万平方米的二层乡村式别墅和1.0万平方米的游艺设施。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定建设总用地为7.5ha,并经市政府批准。

  评析:这是将城市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用地性质变更问题。虽有市政府的局部调整用地政策,并经市政府批准,但仍需办理用地性质的变更手续。首先,应办理将集体所有土地改变为国有土地,因为依照规定集体所有土地是不能用来开发建设的申请。使用土地单位向计划部门立项后,经土地部门核准,再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其次,如果该开发项目由乡政府组织开发公司自行开发经营,应由开发公司办理一切手续,如果该项目由乡开发公司与其他单位合作或联营开发经营,则应共同办理一切手续;如果该用地经市政府批准,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出让部门应特别注意在开发建设的同时,应对该地区的整体绿化情况加强监督。

一、单项选择题


2.城市规划管理严格执法,要贯彻执行()。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法有规定必须行,法无规定不得行

d.假设、处理、制裁与治病救人相结合

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城镇体系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

b城市总体规划应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

c.区域国土规划应以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

d.城市总体规划应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

4.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管理工作,应该贯穿于()。

a.城市规划的制定之中

b.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之中

c.城市规划的制定审查之中

d.城市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管理之中

5.近期建设规划应当包括在()内。

a.控制性详细规划b分区规划c.规划纲要d.城市总体规划

6.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部门正确的是()。

a.省或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

b省或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c省或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务院

d.省或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7.新区开发建设是指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部署进行集中成片、综合配套的开发建设活动,其地域应是()。

a.现有建成区以外的一定地段

b.在建成区内的任何地段

c在建成区的外围

d.在毗邻建成区的内侧地段

8建筑基地内的绿地面积占基地总面积的比例我们常称之为()。

a.绿化率b.绿地率c绿化覆盖率d.绿化指标率

9.土地使用者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的,必须征得()同意。

a.出让方和市、县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b.土地所在市、县人民政府土地及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c.出让方和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d.出让方和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10.对法律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是人们行为的准则

c.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法律是国家用来规范人们行为的

11.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具体划分为()三大类。

a.土地、技术、权利b财物、智力成果、行为

c.资金、专利、义务d.生产资料、技术资料、管理行为

12.城市规划管理主体具有()权力。

a.审批权、惩治权、执行权、参议权、表彰权、其他法律授权以及根据管理需要制定的相关管理规范的权力

b.审批权、惩治权、执行权、参议权、表彰权

c审批权、管理权、控制权、监督权、引导权

d.审批权、管理权、执行权、参议权、表彰权

13.城市规划编制一般分()两个阶段。

a.城镇体系规划和总体规划

b总体规划和纲要规划

c.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d.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

14.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规划立法,以()为核心,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特点。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b《土地管理法》

c《环境保护法》

d.《文物保护法》

15.下列()类城市的总体规划中不需要编制城镇体系规划。

a.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

b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

c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

d.非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制镇的总体规划

16.某市辖县共有甲、乙、丙、丁4个建制镇,甲镇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这4个建馘镇的城市总体规划应()进行审批。

a.全部由市人民政府审批

b全部由县人民政府审批

c甲镇由市人民政府审批,乙、丙、丁镇由县人民政府审批

d.甲镇由县人民政府审批,乙、丙、丁镇由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17.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不包括()。

a.集体所有的土地

b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c.全民所有的土地

d.农村土地

18.行政法治原则是指导行政法的立法和实施的基本原则,它具体可以分解为()。

a.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自然性原则、行政改革性原则

b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决策性原则、行政组织性原则

c.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应急性原则

d.行政管理原则、行政沟通原则、行政控制原则

19.制定城市规划、制定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等是一种行政行为,这种行政行为属于()。

a.一般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c.具体行政行为d.特殊行政行为

20.城市规划管理的控制原则中的弹性原则,其意思是()。

a.根据建设单位意愿,灵活处理

b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c根据领导意图,灵活处理

d.处理有一定灵活性,做到相对合理

案例1

图1、图2为a、b两个住宅小区规划方案。a小区用地面积21hm2,可住居民2430户。b小区23.5hm2,可住2850户。除b小区有两栋高层住宅外,其余均为5~6层住宅。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试指出两个小区在适应居民组织管理、保障安全、解决行人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矛盾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不必涉及小区出入口位置、公建分布、建筑朝向、间距、容积率、密度、层数、绿地布局等其他问题)


案例2

随着“轰隆隆”的一串巨响,矗立在长江河道之内的××外滩花园1号楼顷刻间化为瓦砾灰烬,整个外滩花园7万m。的住宅楼也相继炸掉,万里长江河道内最大的住宅建筑群终将灰飞烟灭。1994年,在××市政府提出了开发“两江”“两桥”,“以堤养堤,开发防汛产业”的背景下,某投资有限公司决定在这片并不被看好的江边荒滩上投资建住宅楼(名为××外滩花园),规划滩地面积约5.3hm2,计划建筑面积4.5万m2。经市计委批复同意,市规划局正式立项。1995年8月,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并提出,x x外滩花园作为××市“两桥”开发的启动项目,省市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支持,把启动项目建成示范项目,决定“由市防汛办提出防洪审批意见送市规划局,市规划局呈报市政府审批后发土地使用证”。1996年4月,××市规划局和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批准了“××外滩花园”项目,同时考虑到项目对防洪、泄洪可能产生的影响,向该公司提出了应采取的工程措施。1997年,外滩花园一期工程开工建设,1998年大洪水之后完工,建筑面积2.1万m2,145套住房全部售出。2000年1月,××市防汛办根据1995年省政府专题会议有关精神,在督促公司筹措缴清外滩花园项目范围内堤基隔渗工程全部款项的基础上,同意兴建二期工程。2000年6月,省水利厅做了《关于×市外滩花园二期工程建设的批复》,原则同意外滩花园二期工程建设,并要求开发商建立防洪责任制。到2000年底,二期工程竣工,拥有300余套房屋的5幢楼房建成,建筑面积达4.9万m2,已经售出近90 9/6。2001年12月,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发出通知指出,外滩花园建筑违反了国家有关防洪法规,应坚决拆除此项违法建筑,这对长江防洪大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行政机关的违法审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案例3

某市是一个滨海平原城市,属县级市,共有24个建制镇。该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如图3所示。

请指出该体系规划图中的不妥之处。

案例4

图4为某城市新区主干路ab与次干路cd交叉口规划平面图,规划主干路ab的横断面为双向6条机动车道三块板布置,次干路cd的横断面为双向4条机动车道一块板布置。交叉口设置了5个公交停靠站,其中2、3、5号站为直行、右转公交站,1、4号站为左转公交站,停靠站距交叉口距离如图4所示。

图4某市道路规划平面图

试指出该交叉口规划平面布置存在的问题。

案例5

某城市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紧邻长江,城西北有战国时期的故都,东西长约16km,南北宽约3km,是一个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城市。规划人口为30万,城市用地为30krn2。城市发展方向经多方面的综合比较,采用向西发展。该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如图5所示。

对该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进行分析评价。

案例6

某市有一引资宾馆工程,有关领导部门特别重视该项建设。投资方坚持要占用该市总体规划中心地区的一块规划绿地。有关领导自引资开始至选址、设计方案均迁就投资方要求。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曾提出过不同意见,建议另行选址,但未被采纳,也未坚持。之后,投资方依据设计方案擅自开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未予以制止。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此事,立即责令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此违法建设活动。

该工程为什么受到查处?省、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案例7

某市近郊区一乡镇企业为拓展其经营生产,与大王村委会协商,并报镇政府同意,租借大王村20hm2土地,建设厂房。厂房开槽施工时,城市监督检查大队发现,并责令其立即停工,听候处理。

该工程为什么会受到城市监督检查大队的处理?应该如何处置?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