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使“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的根本措施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谏逐客书》中,李斯用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都出产于别的诸侯国,来证明驱逐
客卿是错误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
a.演绎法 b.例证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3.《谈时间》一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a,演绎论证; b,比较论证;
c,归纳论证; d,类比,对比,归纳论证
4.《论毅力》中,梁启超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这里所包含的一个成语是( )
a.半途而废 b.功亏一篑
c.事倍功半 d.劳而无功
5.《选择与安排》中,作者在论证一件艺术品必须是一个有机整体时,所用的比喻是( )
a.擒贼先擒王 b.浮雕突出于石面
c.常山蛇阵 d.自己打自己耳光
6.《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对刻画南霁云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手法是( )
a.类比显现 b.对比反衬
c.象征暗示 d.侧面烘托
7.李密的《陈情表》一文属于
a,书信; b,小说; c,辞赋; d,奏疏;
8.《爱尔克的灯光》中,象征着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的是( )
a.故居大门内亮起的昏暗灯光
b.哈里希岛上的爱尔克的灯光
c.“我常常看见的”“我的心灵的灯”
d.“傍晚,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
9.《往事》中说,“海是神秘而有容”。这里的“有容”的寓意是( )
a.容貌美丽 b.胸怀宽广
c.从容自得 d.充实丰富
10.《背影》中,叙写父亲买桔子之前,先描述他是个胖子,穿铁路、爬月台困难,这种表现手法是( )
a.铺垫 b.侧写
c.对比 d.象征
11.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
a.沉郁顿挫 b.飘逸奔放
c.清新淡雅 d.通俗易懂
12.孔子认为“大同”与“小康”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a,人事制度; b,物质文明;
c,所有制形式; d,精神文明建设
1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与王维齐名并称的著名诗人是( )
a.王昌龄 b.岑参
c.孟浩然 d.高适
14.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情感内涵是( )
a.赞春花秋月之美好 b.叹良辰美景之易逝
c.盼良辰美景之再来 d.发物是人非之伤痛
15.《陌上桑》同“脱帽著帩头”相同表现手法的是
a,采桑城南隅; b,缃綺为下裙;
c,冉冉府中趋; d,但坐观罗敷;
16.《前赤壁赋》中,苏轼用来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 )
a.“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b.“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c.“变”与“不变”是相对的
d.“登仙”、“长终”是不可能的
17.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修辞手法是
( )
a.流水对 b.鼎足对
c.反复 d.顶针
18.下列作品,通过副标题点明主题思想的是( )
a.郭沫若的《炉中煤》 b.高尔基的《鹰之歌》
c.屠格涅夫的《门槛》 d.契诃夫的《苦恼》
19.《断魂枪》描写的时代背景
a,戊戌变法; b,近代中国(辛亥革命前后);
c,清明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20.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句是
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还是留在人间!
b,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想起美女,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c,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昨夜又刮起东风,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
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色的你的衣服,就在我的心里。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大学语文”的考试范围和基本内容,限于本“考试大纲”规定的28篇精读课文,但泛读课文可用作阅读理解的例题材料。具体考试内容包括:
1、 指2、 定的8篇课文要求背诵;
3、 语言知识:考核文言文课文中的常见文言虚词、实词和句式。现代文不4、 考语言知识;
5、 文体知识:考核文言文课文所涉及的古代文体分类及其主要形式特征。现代文不6、 考文体知识;
7、 作家作品知识:考核与精读课文相关的古代和现代作家作品基本知识;
8、 课文阅读分析:考核每篇精读课文的主要观点(或主旨)、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语言修辞等。要求既能从整体上领会把握,9、 又能结合课文的有关段落进行分析论述。
10、 文字表达:考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11、 但不12、 限文体(诗歌除外)。
二、28篇精读课文的考核要求:
(一)课文阅读分析的总体考核要点:
1、把握并归纳课文的主旨(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论说文的中心论点,诗歌的基本思想感情,小说的主题等),理解其思想认识意义;
2、 领会课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或艺术表现手法,3、 如论说文的论证方法,4、 记叙文中的叙事方法、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方法,5、 抒情诗文的情景交融,6、 比兴象征及其他抒情方法等,7、 能联系课文实际进行具体分析;
8、 识记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或富于艺术表现力的精彩词句,9、 对其含义及表达作用作出简要说明;
10、 记并理解课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11、 如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对偶、排比、夸张、反语、用典、反诘、设问、借代、暗示、层递等,12、 并能具体说明其表达作用。
(二)28篇精读课文的具体考核要点:
1、《孔孟语录》(十二则)
(1) 概括这12则语录所包含的主要思想观点,(2) 理解其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3) 重点理解这12则语录中关于人格修养的论述。
(4) 体会这些语录在表达上精辟警策的特点。
(5) 背诵这12则语录。
2、《渔父》
(1) 把握屈原崇(2) 高品格、人生态度的精神实质。
(3) 理解本文所用的对比描写手法,(4) 说明这一手法对突出文章主旨所起的作用。
(5) 认知本文用人物对话形式展开叙述的写作特点。
3、《念奴娇
8226;过洞庭》
(1) 领会词中的抒情主人公超拔高洁的人格魅力。
(2) 分析这首词物境描绘与心境呈示两者高度融合、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3) 体会这首词下片以展开想象来拓展意境、强化情感的特点。
4、《秋夜》
(1) 认识鲁迅先生的人格精神力量,(2) 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怀念和崇(3) 敬的感情。
(4) 把握本文通过描述梦境来写人、抒情的构思特点。
(5) 理解并分析文中象征手法的表现作用。
(6) 理解并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表现作用。
5、《秋水》
(1) 理解本文关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2) 因而(3) 不(4) 能自满自足这一人生哲理,(5) 说明其客观认识意义。
(6) 从寓言运用、景物描写、援譬设喻等方面,(7) 具体分析本文把抽象哲理化为具体形象的特点。
(8) 领会本文逐层推进的论证方法,(9) 并联系课文有关部分进行说明。
6、《归园田居》(其一)
(1) 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安顿生命、返归自然的喜悦心情。
(2) 领会此诗中以入俗之苦反衬归隐之乐的对比写法。
(3) 理解并分析这首诗以常景写真情、情景相互生发的艺术特点。
(4) 体会这首诗自然中见工致的语言特色。
(5) 背诵这首诗。
7、《前赤壁赋》
(1) 体会苏轼写作此赋时的复(2) 杂心态和情感变化,(3) 把握作者忘怀得失、随遇而(4) 安的人生态度。
(5) 理解并分析此篇赋文创造性运用赋体主客问答,(6) 抑客伸主的手法来表现内心矛盾的独特构思。
(7) 具体分析此篇赋文写景、抒情、说理有机结合,(8) 具有理趣之美的特点。
8、《徐文长传》
(1) 理解徐文长独立一时、卓尔不(2) 群的奇特个性,(3) 和忧愤成疾、颠狂自戕的悲惨命运。
(4) 体会本文“文中有我”,(5) 感情强烈的总体特色。
(6) 分析本文不(7) 求事件完整、围绕笔下传主个特征精心选材的写作特点。
9、《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
(1) 理解作者忧伤国事、虽遭闲置仍志在恢复(2) 的思想感情。
(3) 理解这首词的抒情层次,(4) 体会其跌宕起伏的抒情特色。
(5) 认知这首词以古喻今的表现手法,(6) 分别说明词中典故的寓意。
(7) 背诵这首词。
10、《登西台恸哭记》
(1) 理解本文中为抗元英雄文天祥、为宋朝覆亡而(2) 恸哭的强烈爱国民族感情。
(3) 领会本文的“哭”字贯串全文的结构特点。
(4) 具体分析文中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在表达主题、抒发感情、烘托气氛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功能。
(5) 体会本文隐约其词、意在言外的行文风格。
11、《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
(1)理解本文颂扬“民族脊梁“的坚强意志,树立民族自信心的基本观点。
(1) 领会本文逐层推进、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
1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 体会诗人对祖国母亲的深沉挚爱之情,(2) 以及渴望祖国日益强盛的殷切(3) 情意。
(4) 理解诗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5) 理清诗篇情感逻辑层次。
13、《垓下之围》
(1) 理解本文肯定项羽重大历史功绩,(2) 同(3) 时批评项羽缺乏政治远见的基本倾向。
(4) 把握本文通过三个场面描写塑造项羽悲剧英雄形象的写作特点,(5) 分析项羽的主要性格特征。
(6) 具体分析本文运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特点。
14、《秋兴八首》(其一)
(1) 领会这首诗将诗人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相交织的深厚意蕴。
(2) 具体分析这首诗绘景与抒情联系密切(3) 和洽的艺术特点。
(4) 背诵这首诗。
15、《闺意上张水部》
(1) 体会这首诗所表现的唐代士子应举考试时既踌(2) 躇满志、又忐忑不(3) 安的心理特点。
(4) 理解这首诗运用比喻,(5) 借新嫁娘见舅姑来抒情达意的艺术特点。
(6) 背诵这首诗。
16、[般涉调
8226;哨遍]《高祖还乡》
(1) 理解这个套曲蔑视帝王、揭露其本来面目的中心意旨,(2) 概括刘邦形象的主要特征。
(3) 具体分析这个套曲通过误解、变形等手法所造成的反讽效果。
17、《陈情表》
(1) 理解本文通过标(2) 举孝道来获得同(3) 情,(4) 使皇帝罢诏的意旨。
(5) 领会并分析本文真切(6) 动人的抒情特色。
18、《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1) 体会作者对妻子情真意切(2) 的悼亡之情。
(3) 理解本词将生者与死者合写、以体现悼亡主旨的构思特点。
(4) 具体分析本词赋、比、兴结合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19、《再别康桥》
(1) 把握作者故地重游的眷恋、珍惜、忧郁交杂的情怀。
(2) 理解这首诗通过选择意象、运用比喻象征来丰富诗歌内涵的艺术特点。
20、《蒹葭》
(1) 理解这首诗所包含的向往“伊人”、执着追求而(2) 不(3) 可得的情意内容,(4) 以及诗歌中心意象所蕴涵的象征寓意。
(5) 体会这首诗意境朦胧、含蕴不(6) 尽的艺术特色和重章叠句的形式特征。
(7) 具体分析这首诗通过时间、空间的推移变化来深化意境,(8) 表现感情的写作手法。
21、《长恨歌》
(1) 认识这首诗所表现的李、杨之间忠贞不(2) 渝的爱情,(3) 以及作者既满怀同(4) 情又不(5) 无讥刺的复(6) 杂感情。
(7) 具体分析这首诗中心理描写对推动情节发展,(8) 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22、《鹊桥仙》
(1) 领会这首词借牛郎、织女故事提示人间爱情真谛的新警立意。
(2) 理解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三者结合的写作特点。
(3) 具体分析这首词以天上双星暗喻人间男女的象征手法。
(4) 背诵这首词。
23、《登幽州台歌》
(1) 理解诗人怀才不(2) 遇、报国无门的伤痛之情、及其在封建社会的普遍意义。
(3) 领会此诗以拓展时空背景来突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艺术特色。
(4) 背诵这首诗。
24、《西塞山怀古》
(1) 理解这首怀古诗所表现的深沉忧患意识,(2) 及其劝戒当朝居安思危的现实意义。
(3) 具体分析这首诗叙事、议论互为表里,(4) 怀古、论今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
(5) 具体分析说明诗中几个关键性动词的表达作用。
(6) 背诵这首诗。
25、《春江花月夜》
(1) 体会这首诗中复(2) 杂交织的种种人生感慨,(3) 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 理解并分析这首诗以月光统摄群象,(5) 画意、诗情、哲理相互融汇的艺术特色。
(6) 具体分析本诗以暗示手法写人情的特点。
26、《双双燕》(过春社了)
(1) 把握这首词借咏双燕以寄托情思的总体特点。
(2) 具体分析这首词摹写物象形神兼备(3) 的写作特色。
27、《梅圣俞诗集序》
(1) 把握本文所确立的“穷而(2) 后工”这一文论观点的内涵。
(3) 理解本文将说理、写人、谈诗三者糅为一体的写作特色。
(4) 具体分析本文多角度、多手法阐述梅尧臣诗之工的行文特点。
28、《板桥题画》(三则)
(1) 分别概括这三段题跋所包含的理论观点。
(2) 重点理解和分析“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三者的关系。
三、试卷题型和分数结构:
(一)选择题:20分
(二)填空题:10分
(三)词语解释题:10分
(四)翻译题:10分
(五)简答题:20分
(六)分析题:30分
(七)作文:命题作文,文体不限(但不能写成诗歌),字数要求800字以上,50分。
四、命题、考试用书:
《大学语文》,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编、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