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一附中学生刘昱博被明尼苏达大学录取,成为唯一获得该校“全球杰出金牌奖学金”的中国学生2006年参加全国英语口语比赛,获全国二等奖、湖北省一等奖。 2007年参加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入学考试,口试与笔试成绩均为第一。该校至今为其保留录取及奖学金,并由其挑选专业。 2007年7月托福考了103分,其中阅读和口语均为满分。 2007年10月美国高考SAT1成绩为2120分,12月考SAT2,成绩为2400,满分。 2008年2月被美国著名高校明尼苏达大学录取,并获得该校授予中国学生的唯一一个“全球学生金牌奖学金”(Gold Global Excellence Scholarship)。
这样的“牛人”也许在常人看来,遥不可及。但当记者走进这个18岁男孩刘昱博的世界后,发现他并非天才或神童,而是靠良好的家教、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持之以恒的信心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昨日(6月30日,下同),记者来到刘昱博家,见到了这个身高1米88、体重90公斤的帅小伙。目前,他是华师一附中高三(18)班的学生,现在正为8月份赴美求学做准备。
环境:耳濡目染 从小听英文歌刘昱博的父亲刘敬忠是一名会计,妈妈刘晓芳是一名公务员,他们对刘昱博的教育一直是潜移默化,从不喜欢说教。“受爸爸的影响,我从小就对英语很感兴趣。”刘昱博回忆,小时候,他每天早上起床后,父亲就会在录音机里放上几首英文歌曲,那时候他觉得英文是一种很美妙的语言。从小的耳濡目染让刘昱博培养了良好的英文语感。
但正式强攻英文,是在初中阶段。那时起,就读于武珞路中学的刘昱博经常买来一些英文原版的磁带、CD、VCD等进行听力、口语训练。
初二时,见同学们对英语有畏难情绪,身为班长的刘昱博便组织了一个英语班会,联系到校外一名美国老师做主持。“那个班会搞得热闹且生动,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这是我们学校第一次请外国人和本校同学互动呢!”刘昱博至今记忆犹新。
决心:一心留美 放弃其他高校高一时,班主任兼英文老师张伟娟发现了刘昱博的英语天赋,认为这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很强,适合到国外发展。刘昱博和爸妈也开始关注留学信息。
高二时,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到华师一附中招生,刘昱博作为唯一的高二学生前去参加考试。在迟到一小时的不利情况下,刘昱博依然取得了笔试第一名的好成绩,面试环节也是第一名。该校许诺为其提供一笔丰厚的奖学金。
但一心想去美国深造的刘昱博婉拒了坎特伯雷大学的邀请,他把该校的录取通知书锁入抽屉,开始准备托福考试和美国高考。这可把父母和班主任惊住了,但后来爸妈还是尊重了孩子的意愿:“孩子的兴趣和目标在美国,我们不烦扰他。”
计划:分秒必争 学习高效兴趣广泛为了达到目的,刘昱博给自己制定了两个学习计划。2007年6月份做前期准备:白天的课程要保证,晚自习从6点到10点,前一段时间做作业,后一段时间用来背单词。每天规定的单词量不一样,但必须全部得背完。课余时间听“美国之音”的磁带。9月份,昱博制定了第二个学习计划:每天利用吃完早饭至上早自习的空档时间背单词,白天上课努力提高效率,尽量完成课堂上作业,晚自习时间用来做美国高考的强化训练题,一套试卷大概有10张左右,每天都必须做完,做不完,回寝室再做半个小时。但刘昱博从不会“开夜车”,11点必须上床睡觉。
高中时,刘昱博还是学校广播台的英语广播员,身为英语课代表的他曾在班上组织过多次新概念英语比赛,并在学校即兴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虽然参与较多的课外活动,但刘昱博的成绩仍在班级前十名。
理想:期待拜师诺奖得主今年8月份,刘昱博将赴美求学。“我选择明尼苏达大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该校整体实力比较强,特别是经济、金融等专业在国际排名都很居前。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3位得主之一赫维茨(Leonid Hurwicz)就是明尼苏达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我很期待成为他的学生。说不定我努力,也可能会拿个诺贝尔奖。”刘昱博笑说,自己本身也比较喜欢经济,所以大二选专业时可能会倾向于经济学。
对话刘昱博 美国高考整体比中国高考简单长江商报:SAT考的成绩不错,如果让你参加中国高考,你觉得自己会考出一个什么样分数?
刘昱博:中国高考更难考一些。我想我可能会考上武大、华科吧。
长江商报:中国的高考和美国的高考有什么差别?你更喜欢哪种形式的考试?
刘:我感觉SAT考试主要考逻辑和知识的运用,而中国的高考主要考知识面。对比二者,美国高考的英语比中国高考难,数理化则比中国高考简单,没有考得很深入。相比二者,我更喜欢美国高考,因为我英语占优势。
长江商报:你觉得你取得现在的成绩,对别人来说有借鉴意义吗?比如,以后大家多来参加这样的考试?
刘:我想我能考出比较好的成绩,对其他准备参加SAT考试的考生是个鼓励。不过,对于其他考生会不会因此也来准备SAT考试,我觉得很难说。路是自己选定的,决定权在自己。
长江商报:你有可能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于你的大学生生活和以后的发展有什么规划?
刘:因为我从小对数字感兴趣,同时关心国内外的重大时事新闻,因此在专业上选择了经济学。到大学后,会积极参加社团,目前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加入器乐团、合唱团等。以后会多找机会和老师学习,大学毕业后想继续在美国深造。
妈妈刘晓芳介绍,孩子上小学主要是培养他的学习习惯。
刘昱博小学就读于长春街小学,当时班主任喻玲要求学生天天练字,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有一次,刘昱博因为写不好字在家里大哭,刘晓芳将老师写在作业本上的鼓励话语耐心地念给儿子听,告诉他,老师和家长都相信他能写好,只要认真,只要肯下功夫,一定能够成功。
不到三个月时间,刘昱博的字突飞猛进,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让他树立了自信。
●从小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不能马虎。
读研妈妈带着孩子进课堂冬天,刘晓芳有用热水泡脚的习惯,这个习惯也影响了孩子。
每次泡脚时,妈妈和刘昱博分别看自己的书,有时还会交流读书心得,分析文章。“其实我们中学的阅读文章就有一些来自这些书上。”刘昱博说,这些文章小故事,大人生。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在刘昱博眼里,爸妈就是自己无形的榜样。刘晓芳自己则利用业余时间,从专科、本科,一直读到研究生。读研究生时,刘晓芳把刘昱博直接带到课堂上。妈妈上课,自己则在旁边安静地写作业。她说,一方面是充实自己,另一方面对小孩是一种激励。
刘晓芳说,自己有看报的习惯,孩子大了之后自己每天做剪报,把看过的报刊文章、书摘剪下来放到孩子书桌前,有时间孩子会自己去看。“有一年,妈妈特别喜欢给我看参考消息,那些小短文语言非常精炼。”刘昱博说,妈妈经常做的那些剪报对自己的写作阅读水平提高很有好处。
●树立榜样目标,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志存高远。
其他心得
●宽松的家庭环境,家长比较民主,不给孩子心理压力,小孩不愿做的事绝不强制。
●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按照孩子自己的意向发展,家长给孩子指导性意见足矣。
●积极鼓励孩子参与班级、校级及社会活动,培养孩子综合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
●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教育孩子行为规范,做人真诚,多帮助别人,以有能力帮助他人为荣。
对话妈妈 每个孩子都有潜力关键在于发现长江商报:我们感觉到孩子独立性很强,您是不是有意识地在培养啊?
刘晓芳:儿子之所以有如此成绩,儿子自身的努力和家长的教育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更加功不可没的是儿子的三个班主任。一是小学班主任喻玲,培养了儿子良好的习惯。二是初中班主任刘英,培养了儿子的自立能力和管理能力。三是高中班主任张伟娟老师,因材施教,为儿子指出了一条适合个性发展的道路。
长江商报:您觉得自己的孩子可以被别人复制吗?
刘晓芳:我觉得家长应该多发现自己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一起来挖掘孩子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潜能,只看你这个家长有没有这个能力发现孩子的潜力。孩子都有潜力,就看你能不能发现,能不能挖掘出来。这就要求家长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否则,你的孩子就是有潜能,你也有可能看不出来,更别说去挖掘了。有的家长总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如别的孩子,我认为,不是孩子的问题,一定是家长的问题。
学习方法谈 学好英语其实不难,重要的是兴趣和方法很多同学感觉背单词枯燥没有效率,但在刘昱博看来,背单词其实可以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当拿到单词表时,第一遍把解释遮住,考自己是什么意思,然后把已经知道的词作个记号,表明不用再看了。然后再看一遍没有最开始想到解释的词,再遮起来,再考一遍,把第二遍记进去了的词做个记号,如此往复,直到没有自己不会的为止。当然,背完单词也要复习,他会在早上吃完早饭之后早自习之前看一看,主要看昨晚不太会的,坚持每天做到这些,这样要忘记也很难。
英语阅读的基础其实是词汇,把基本的词汇掌握之后,再分析一下常见的句型,一般都能够读懂。读阅读的顺序有很多种,刘昱博会先把全文浏览,把文章类型(说明文、记叙文等)搞清楚,主要人物和事情或者阐述的东西搞清楚,然后再看题,把已经知道的做了,再看细节题,当全文的脉络把握清楚后找细节其实已经很方便了,这个时候做题就是时间问题了。
刘昱博说,在课外时间,可以适当多看看英语电影,暑假时候可以看看英语电视剧。他比较喜欢的是《越狱》、《英雄》以及《迷失》这三部电视剧。这对培养对英语的热情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多听听美国之音等电台的广播也是大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