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8日(星期四) 多云
每天,孩子们的作业中出现错误的时候,我都会让他们自己进行该错。我的要求是:
1、先认真检查,看看错在什么地方。
2、再想一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3、经过一番思考之后,还是不明白的,要问老师,不能问同桌。
这样要求的目的在于:首先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这样这些出错的地方才会真正印在孩子的脑海中,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同样的问题更加细致,避免在同样的问题中反复出现错误。其次,孩子自己能够把错误的题目纠正过来,说明孩子对这样的题目能够独立完成,经过认真思考之后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这样也让孩子在纠错的过程中进行一次知识的重现、重组和灵活应用。再次,不让孩子问同桌,能够避免有的孩子自己不明白,又不好意思问老师,看着同桌的作业写一写,就起不到纠错的作用了。毕竟是二年级的孩子,很多题目就是知道该怎么做,有时候也讲不清道理来,心里有表达不出来的情况是经常出现的。让学生问老师,一来可以锻炼孩子,二来我还可以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充分了解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再说了,这样做还可以增加师生情感呢!
这不,今天的作业也一样,发下去之后,有错的孩子都在认真的进行订正。王阔眉头紧皱,拿着书来找我。
“老师,这道题我算了好几遍,还是不知道错在哪儿?”
我看了看他的作业,是因为把数抄错了,这个马虎的孩子,肯定没有再读题,只把自己的算式重新演算了。
“哦,你真是用心,算了好几遍。如果还是没有发现错误原因的话,那说明症结不在计算上,而在其它的地方。”
“其它地方?这道题就是计算。”王阔不解,这个本来就不爱说话的孩子眉头又开始皱起来,不再说话了。
“你再读一读题目,或许会发现。”
他默读,读了一遍,看看我,又读了一遍,眼睛在书上的几行字间搜索着,忽然,他嘴角露出笑容,轻轻的抬起头,不好意思的对我说:“是我抄错数了,题目中是771,我写出711了。”
我也笑了:“是这样呀,以后注意些,做题之前要认真核对,做完之后要认真检查,才不至于犯同样的错误。”
“知道了。”王阔很快的把自己的做题改正过来,开开心心的去玩了。
像这样孩子自己找不出错误原因的情况,在以前经常出现,每一次,我都提醒学生:在这个地方找不到原因,就换个角度去想想。多次的提醒、纠错之后,现在很多的孩子在做题的时候都能够“防患于未然”,也因此错误很少出现了。看来,在孩子的练习中,作为老师或家长,我们在批改检查孩子的作业时,发现孩子的错误之后,不要一味的指给孩子你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去分析,寻找出错的原因,这样孩子才能够在不断的出错、纠错、判断、分析中真正的理解、掌握,才能慢慢的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