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
寒假我阅读了老师给我们推荐的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对主人公保尔十分敬佩。
这本书讲了保尔出生于工人家庭中。因家境寒,只念过三年小学就被迫走向人间独立谋生。1919年进发电台当司炉助手。同年乌克兰解放,加入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1920年因重伤退伍,进铁路工厂任助理电气技师。1924年加入共产党1927 年由于病情恶化而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在病榻上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虽然保尔的生活十分不好,但他十分坚强、自觉、无私、刚毅坚强。
保尔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受尽屈辱,但他面对富人是没有奴颜媚骨,他告诉人们穷人不是好欺负的。
保尔不但十分坚强,而且是一个自觉、无私的人。保尔总是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不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一次战争中,保尔他勇于献身、敢于牺牲、不怕牺牲。
保尔不但是一个自觉、无私的人,也是一个刚毅坚强的人。保尔许多次与病魔斗争中,多次即将要逝世,但还是击败了病魔,创造了奇迹。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篇小说,我体会到了保尔的坚强、自觉、无私、刚毅坚强。我感受到了保尔是多么的勇敢,他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篇2
终于,断断续续地,我在寒假历时一个月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著名的、经常出现在文学常识考题中的小说读完了。之所以断断续续,是因为在阅读期间我无数次被侦探小说,科幻小说的神奇所打断,而这本书所描述的内容,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些遥远和陌生。
人们常说要居安思危,但是在和平的21世纪的温床中成长的我们,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的。即使我在阅读中确实能感受到柯察金在大冬天穿着薄如蝉翼的“衣服”大修铁路时的痛苦、那些被纳粹烧杀抢掠的犹太人的不幸、甚至于阿尔焦姆有一颗火热的心却由于种种原因娶不上自己心上人的说不出的让我惋惜的疼痛,但坦白地说,我对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那个神圣的组织还是知之甚少。因此,本书作者最想表达和最想昭示那个年代的东西,对我来说,略显空洞。
每天在《散文名家》的陪伴之下,我感觉作者在对保尔的刻画上,总是无法让他“活”起来。虽然作者已将一个革命战士战胜病魔、永不掉队的英勇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我认为一个真正的人是多元化的,即使是一个钢铁般的革命志士,绝对理性的英雄,也应该有他生活中真实的一面,而不应该不食人间烟火。当然,在面对那个人心惶惶,黎民涂炭的年代,作者没时间废话,他所要做的是类似于一种宣传,树立起钢铁般的榜样,去激励、鼓舞战士和民众,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力量。这也许就注定了这本书只属于那个年代,尽管故事距现在只有一个世纪左右,但对于从小就被革命精神耳濡目染的我们来说,还是略感遥远了。那些在战争之下激发出的坚强、勇敢的品质,是否会在将来消失殆尽,或者又要以一场世界大战来再一次激发?真不好说。
这本书主要讲述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如何克服人生道路中的千难万险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真实画面。柯察金只是他们当中的一个缩影,而钢铁这盛誉,也不仅仅是属于他一个人,疗养院的那些同志,和本书没有提到的千千万万的为革命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志士,也应享有如此盛誉,他们每一个人的革命之路,与柯察金一样艰苦。虽然我不能深切地体会他们所经历的艰苦,但对此不能漠视,或是不以为然。
每个人都享有像我们今天这样享受生活的权利,然而柯察金一生下来就低人一等,在被退学后又要自力更生,做那些根本不该他做的事情。即使革命军队来了,他参了军,暂时远离被剥削的苦海。再看看阿廖沙,刚刚收获爱情,却在战场上结束了动荡的一生!这些画面还是很难想象,但是读到这里时,莫名的悲痛和义愤就会从我的心底涌出。本书中,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数不胜数。
柯察金一生的主旋律,就是做出奉献,与命运斗争,与不应该在这个世界存在的罪恶斗争。作者花费大量的笔墨去书写这些,用意恐怕在于展现革命志士坚忍不拔,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年代,并留给我们。
本书有我读不进去的地方,有我认为不好的地方,也有能触动我的地方。抛开这些不谈,我认为本书的一个亮点,就是他刻画了很多个性迥异的人物,几近包含了我们在人生当中能遇到的各种人。像阿尔焦姆,一个勤勤恳恳,心地善良,能吃苦的哥哥形象。虽然对当今来说,这样的哥哥有点理想化,但碰到了是一定要珍惜的。朱赫来,机智,勇敢,有领导能力,很长一段时间是保尔的依靠,属于良师益友型,是他引领者保尔走上了革命之路。茨维塔耶夫,反面人物,这种人很常见。一开始嫉恨于保尔的才能,害怕保尔夺走自己的权利,便不顾立场般地唱反调。后来与保尔深谈后,才解除了心理防线。再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可能是我没读清楚),又跑到了杜巴瓦那里,开始造反,看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保尔做得头头是道,从某个角度来讲,这可能是炼成钢铁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书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在于,描绘了保尔在那个革命年代里的纯真爱情。在情窦初开的青年时期,他邂逅了冬尼娅,双方情投意合,彼此惺惺相惜。然而就在这段爱情达到高峰时,保尔选择了从军,革命。毕竟冬尼娅是林务官的女儿,他们的个人追求和目标相距甚远,固然是青梅竹马,但理想的差异和阶级立场的不通让保尔再也不能容忍这个曾经的挚爱。书中描写保尔在分手时十分冷淡,并且在第二次相逢时来个一刀两断。但我以为,保尔的脑海中必然永久的给那段时光保留着一席之地。如果生活在当今,他们说不定就会共同走完一生,这应该算保尔为了革命所作的牺牲吧。
如果说第一段爱情是为了革命而牺牲,那么第二段爱情就是一个遗憾。导师丽达,平易近人,两人理想相同,志同道合。很快的,就互相欣赏,互相吸引了。然而在双方决定敞开心扉,接纳对方时,保尔因为在大冬天穿着薄如蝉翼的“衣服”大修铁路而积劳成疾,昏死了。丽达怀着失去心爱人的心情离开了(被调走了),两人直到一次大会上才阴差阳错的碰在了一起。保尔极力想拾起断续了数年的感情,得知他的挚爱已名花有主,并育有一女时,我想,保尔的心灵是在遗憾地颤动,滴血般的颤动。最后,保尔以撕碎信纸来对这段感情做决断的时候,没有读者会不为他感到难受。又一次因为革命,失去了这段感情。
保尔的结婚,更是一次奉献。为了让达雅摆脱其家庭的束缚,过上自主的生活,保尔选择了他,并在他的影响下,达雅也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共产党员。
就保尔一生来说,他在不断地为革命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就本书来说,是一群人,像保尔一样为革命做着贡献。虽然本书在当下,在未来不会像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能成功地激励起起受欺压的人们,拿起棍子大棒,向命运斗争,但是,它真正做到了让那段历史变为永恒。保尔们生来不公,却能勇敢地站起来为了今天的和平做出那么大的贡献,值得我们永远记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