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信之一
尊老,敬老作为中华民族几千残暴文化之精华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多少敬老,爱老的故事被传为千古美谈。作为新世纪的学生,更应当有责任和责任发扬这一美德。为了提高和培育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了解老人生活的同时带给他们快乐。3月是学习雷锋月,我们琼海志愿者团于这一个月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们,献出一份关爱,送去一片真情。
下午时分,外面仍然细雨蒙蒙,恶劣的气象正考验着这群充斥着爱的青少年。平生第一次来到敬老院,原来现场的感动远远大于电视中的动人,他们——各位爷爷奶奶,是一群非常平常的人,可却有着非常不平常的事,每个人都是一部历史,心酸史,血泪史…… 他们年纪已高,谈起伤心往事却仍抱以感恩之心,生活的窘迫,日本的侵占,没有打垮他们,因为在他们的心理充斥爱。“曾经的磨难过去了,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生活富裕了,多亏有了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引导人民解放了,现在男女平等了,女孩也可以上学了,祝贺国家繁华昌盛。你们个个身体健康,步步高升!……”这是一位70多岁的奶奶说的话。当时,听了,哭了,流泪了,心痛了……为什么?我们会哭了,痛了…… 为什么他们在经过了那么多风雨,那么多磨难,仍然健康地,积极地,豁达地生活着,并且给予我们这么一段平常而又经典的话语,而为什么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裕的社会里,却不能从容地面对生活。
不知是我们的真挚打动了他们心,还是我们的人情熔化了他们的心,他们谚语给了我一个上面最精确的答案。“用爱去做事,做人,并心存感激感激,上天就会眷顾你……” 或许是我们的爱感化了爷爷奶奶,而爷爷奶奶带着爱与感激又融进了我心,很感激志愿者团,让我能有一次这么特殊的爱。
爱与感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懂得爱与感激,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通过与院长的沟通,我们大致了解了一些老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爱好,我们的任务就是:表演文艺节目、陪老人们聊天、消除卫生、等等。当我们迈入门口的时候,有许多老人脸上都绽放出了笑容。首先,送给他们的是我们的慰问品,伴随着我们学生代表的优秀节目。与此同时,同窗们与老人聊天。老人是很渴望与别人交换的,他们并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念,同窗们耐烦与他们谈话,他们的努力给老人带来了喜悦,幸福和满足。看到老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这么残暴,全部敬老院充斥了他们的欢声笑语。然而,部分同窗消除了敬老院内的各个角落,使得全部敬老院焕然一新同窗们自然是忙得一不意乐乎,拖地、倒水,虽然辛劳,但是看见老人的欢笑他们自然也不在意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上午就逝过去了,我们依依不舍的向所有老人们及院长道别,随后离开了。
慰问信之二
2011年11月2日,下午三点,绵绵细雨,我们志愿者成员坐车到达敬老院,慰问敬老院心得体会。这次敬老院之行在略表心意的同时,更旨在现实客观地诠释和谐二字的涵义,让处于黄昏时段的老人感受到社会上最单纯的温暖,让我们更深刻的领会十七大精神。的确,创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更离不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构建。敬老院老人平均年龄超过65岁,其中年龄最高的有90岁高龄。我们全体同学者分成两组,一组负责给老人表演节目,一组专门跟老人聊天。分工完毕后,同学们就热火朝天的干起来。屋里的老人也都笑逐颜开,与同学们聊了起来。整个大院里除了同学们的干劲还有老人和工作人员的欢声笑语,溢满温馨好似春花开满园!
这次活动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通过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心得体会《慰问敬老院心得体会》虽然我们满头大汗,全身湿透,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首先要做的,便是尊重老人。也许他们脾气有点坏,也许他们对我爱理不理,也许他们头脑不清醒,也许他们耳朵不好使,我便耐心地和他们慢慢地说,关切地问他们的生活状况,亲切地叫他们一声“爷爷、奶奶”,长时间的孤独让他们有一些封闭,要融化这层隔阂需要时间,也需要关怀。我们还为老人们精心安排了节目,以此来给他们单调的生活送去一份欢笑、一点温暖。
活动的时间过的很快,很快要和老人们道别了, 看见很多老人用期盼的眼光看着我们,90岁的老爷爷拉着同学们的手:“你下次还会来吗?”同学们大声说:“会的,会的,因有你们在,我一定会来。”我心里很酸,我们语言沟通不太理想,不可能每个老人都能和他们聊的尽兴,关爱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的明天。正如古代先贤所倡导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善待天下所有的老年人。尊老爱幼是我们的应该做的事,而且,每个人都有老了的那天……
慰问信之三
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我总学得缺少一点什么,总是呆在风平浪静的象牙塔做着最天真的事。今天,作为武汉理工大学一名青年志愿者,我有幸跟随大家前往阳光福利院,心中起伏不断,有点顾虑会不会又是千篇一律活动,形式一下,然而整个上午的感觉,却把这种无知的顾虑冲击得云消雾散,这确实是一次爱心之旅,更是对人心的洗礼。
2010年10月25日,阳光明媚,一大早,我们志愿者协会成员徒步去敬老院。这次敬老院之行在略表心意的同时,更旨在现实客观地诠释和谐二字的涵义,让更多处于黄昏时段的老人感受到社会上最单纯的温暖,让我们更深刻的领会十七大精神。的确,创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更离不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构建。敬老院老人平均年龄超过65岁,其中年龄最高的一位有85岁高龄。我们全体职员者分成两组,一组负责帮他们布置重阳节日表演会场,一组专门跟老人散步聊天。分工完毕后,同学们就热火朝天的干起来。屋里的老人也都笑逐颜开,与同学们聊了起来。整个大院里除了同学们的干劲还有老人和工作人员的欢声笑语,溢满温馨好似春花开满园!
这次活动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通过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学校这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大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大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学校组织的劳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回来的路上,我百感交集,老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了一辈子,现在尽管子女都不在身边,但是依然保持了一份坚强、乐观的心态,在生活中老有所为。那么作为后辈的我们,更应该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的晚年生活,或许这些老人的处境还算好,社会上还有更多的老人沦落到街头,饱受人世的冷眼。我想,每一个热血青年都不忍让老一辈人在流离失所中,生活在无尽空虚中。就让我们携起手来,献出自己的应有力量吧。慰问活动结束了,我觉得回校后会发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献爱心的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关爱生命、服务他人的美好情操,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青春和力量。
相关推荐:
读书人为你提供精彩,更多信息请查阅http://www.reader8.com/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