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音阁位于宁寿宫后区东路南端,座南面北,为清宫内廷演戏楼。乾隆三十七年(1772)始建,四十一年建成。嘉庆七年(1802)曾维修,二十二年于阁后(南)接盖卷棚顶扮戏楼。光绪十七年(1891)维修。现存建筑为嘉庆年间改建后的规制。畅音阁三重檐,通高20.71米,卷棚歇山式顶,覆绿琉璃瓦黄琉璃瓦剪边,一、二层檐覆黄琉璃瓦。阁面阔3间,进深3间,与南边5开间扮戏楼相接,平面呈凸字形。上层檐下悬“畅音阁”匾,中层檐下悬“导和怡泰”匾,下层檐下悬“壶天宣豫”匾。内有上中下三层戏台,上层称福台,中层称禄台,下层称寿台。寿台面积210平方米,台内不设立柱,采用抹角梁。台面后部设有4座楼梯,接平台,上楼梯可抵达禄台。寿台北、东、西三面明间的两柱上方装饰鬼脸卷草纹木雕彩绘匾,惟正(北)面挂联:“动静叶清音,知水仁山随所会;春秋富佳日,凤歌鸾舞适其机。”台面中部设地井,盖板可开合。台下地面四角各有窨井一眼,南边中间有一眼水井,可为戏中表演喷水提供水源。禄台、福台均将前沿(北侧)做为台面,使观戏者抬头便可看到。三层台设天井上下贯通,禄台、福台井口安设辘轳,下边直对寿台地井,根据剧情需要,天井、地井可升降演员、道具等。使用三层台的剧目不多,绝大多数只在寿台上表演。畅音阁建筑宏丽,京西颐和园内德和园大戏楼即仿畅音阁规制建造。
琅璈逸韵应嵩乎,久矣八方从律;
阊阖晴光凝嶰吹,康哉九叙惟歌。
——乾隆题畅音阁大戏台
琅璈:古乐器;八方:四方与四隅;嶰吹:泛指箫笛等乐器;九叙:代指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