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共六十条,其中“十二、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42)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节中提到: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这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的目的,就是要造就学生的“三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三爱”的基础是学习,“三有”的归宿点是社会责任感。
那么,怎样使“学习”,能促进成“社会责任感”呢?
目前的升学制度、考试制度,有什么需要改革的地方呢?应该说目前的这两项制度有责任感,但缺少社会责任感。学习只是为了读教科书,读书就是为了考试分数,因为考分决定升学,升学决定前途、命运,因此这充其量只是个人责任感。
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才能培养出三有呢?应该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把学习当成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但要学,还要实践,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检验学习,体现成果,最终是否与国家命运相联系。这样的学,“知、行、效”三者合一的学,才是真正的学习。
“社会责任感”,就是要对社会有所贡献,要贡献,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而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其基础是学习,广泛的学习,不单纯囿于教材、教科书,应该包括各种课外读物,学了还要实践、体验,有助于国家利益。
因此,阅读,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把课外阅读排除在学习之外是一种不全面的学习现象,不准读课外读物更是一种违反学习规律的行为,尤其是把学校图书馆作为后勤服务,而不列入教学辅助部门,这是一种对学习不全面的看法。学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提供优秀的课外作品,为学习开拓更宽广的途径。是学生自觉学习的最好手段,是为培养三爱、三有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决定》指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其目的就是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除了改变课内的“满堂灌”教法外,更重要的是要革除课外的习题、作业太多、太难,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了几十年,越减越重?问题还是出在我们培养目标需要商榷,如果能按三爱、三有去做,负担应该可以减下来的。
《决定》提出解决的办法是“学校标准化建设”、“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三点,就是让资源平衡,一旦资源平衡,在同一个标准上办学,比的不是考试分数、升学率,而是能否培养出三爱、三有人才。一当我们的“招生和考试分离”、“考试多次选择”、“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这些逐步实施,完善,三爱、三有人才就有望脱颖而出。
相关阅读:
本文由读书人编辑木文miss为您精心准备,请大家参考!
更多精彩请访问读书人网文档频道:http://www.reader8.com/data/xd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