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个人其他 > 心得体会 >

把握精神实质 实践科学发展

2012-10-10 
就必须要突出发展这个主题,做到加快发展的意识不能淡化,加快发展的热情不能降低,加快发展的动力不能减弱,加快发展的目标不能动摇,加快发展的行动不能停顿,坚持按科学规律谋划发展大计。

编辑推荐您关注:

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初中教师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生村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党员迎接十八大心得体会范文

本文由读书人编辑为您精心准备,请大家参考!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内涵所作的最明确、最深刻、最全面的概括,是学习理解和科学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石。

  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是实践科学发展的基础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党的十三大提出并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强调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同时,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十五大进一步强调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七大则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现阶段“两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表明,我国迈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我国发展既有巨大潜力,也承受着巨大压力;既面临着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适应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举措推进现代化建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三、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二战结束以后,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但一些国家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导致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经济结构失衡,两极分化严重,社会发展滞后以及社会动荡加剧等,并形成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世界的发展实践表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应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中叶,许多思想家、有识之士由此分析了人类面临的困境,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大部分经济体在正确的发展理念影响下,发展的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生态、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就绝对不能再去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吸收当今各国种种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实质是实践科学发展的关键

  一、牢牢把握第一要义,落实发展为先理念,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从历史角度看,中国近代以来有两大主题,即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前者靠革命实现,后者则靠发展解决。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从现实角度看,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视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只能是坚持发展,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保持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奠定更好的物质基础,才能解决好涉及人民利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牢牢把握核心,落实以人为本理念,贯彻执政为民之要。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贯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经济建设要着眼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合法权益;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还要反映和兼顾不同群体利益,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同时关心每一个体的利益要求,满足人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体现整体、群体和个体利益的有机统一。

  三、牢牢把握基本要求,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途径,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全面,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我们追求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是逻辑的思考、理性的选择。发展的科学性,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强调发展的全面性。亦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是强调发展的协调性。亦即落实“五个统筹”,使各个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三是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亦即促进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努力实现从单纯追求发展数量与当代人的利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到注重发展质量和后代人幸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这三者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共同构成发展的科学轨道,对怎样发展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深化了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途径的认识。

  四、牢牢把握科学方法,落实统筹兼顾这一实现途径,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领域更广,利益关系也更复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全面,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局面亟待改变,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这要求我们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要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在统筹兼顾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更好的统筹协调,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五、牢牢把握精神实质,落实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力点。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发展,发展必须要有新思路。长期以来,我们党坚持不懈地探索发展问题,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总结经验、深化认识,取得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理论成果。这其中,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发展,是党在发展理论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字面涵义发生了深刻变化,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之所在。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科学发展观倡导的又好又快发展,是兼顾“质”和“量”、“好”与“快”,在“质”中求“量”,在“好”中求“快”,是由过去对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统一到产品的质量和更多的品种的统一的转变,克服以往在某些方面存在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物质财富、轻精神财富的偏差,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把握其精神实质,就必须要突出发展这个主题,做到加快发展的意识不能淡化,加快发展的热情不能降低,加快发展的动力不能减弱,加快发展的目标不能动摇,加快发展的行动不能停顿,坚持按科学规律谋划发展大计。

  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注意把握的关系

  一、处理好科学发展观与GDP的关系。运用GDP来衡量经济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GDP往往不能更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实际状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经济的发展,但是也不能忽视教育、卫生、环保等方面的问题。要看到两者的辩证关系,不能只抓GDP而忽视了社会生活指标,也不能为了强调科学发展观就对GDP大加批判。

  二、科学对待统筹兼顾的关系。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全面地考虑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通过协调、平衡达到各得其所,各得其用,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制定切合实际的致富和扶贫这两个方面政策,达到致富是强调发展,扶贫是为发展创造较好的条件,共同协调发展的目的。

  三、把握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关系。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要求扫除各种体制的束缚与弊端,解放生产力。第二、我们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经济建设的动力来自于人民群众,目的为了人民群众。以人为本能够更好地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的和本质。坚持以人为本,要看到人们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要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落实以人为本,而不能离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片面地、孤立地强调以人为本。

  总之,我们对科学发展要有科学的认识,不能同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发展理论对立起来,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我国国情和过去发展过程的经验教训的基础,正确把握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发展观产生巨大的经济、政治、文化效应,才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11期)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