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调研报告 >

2010年大学生村官关于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0-07-16 
    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管理民主”为目标.围绕“四化、三包、两专管、一引导’’的思路搞好村容整治工程。

 

  **村距城东4 0公里处,所辖**三个自然村,倚建于**河东岸,**线旁.通过对**村的实地走访与调查摸底,我们对该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当前这样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制订出符合该村经济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对策.下面将**村的基本情况与今后工作总体思路向镇政府汇报:

  一、基本情况

  **村共有农户2 5 0户,总人口8 9 0人,劳动力3 7 0人,总耕地面积7 5 0亩。2 0 07年总收入1 2 2.5 6万元,年人均收入1 2 0 0元。农民收入主要为粮食、经济果林、板材加工、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为玉米谷子、经济核桃,矿产资源为白沙岩石板材。

  二、当前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方面:l、农业投入偏少,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滞后,农业发展后劲不足。2、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发展滞后的农村二、三产业,极大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3、土地经营规模小,人均占有耕地不足一亩,传统的种植业长年停留在“高投入,低产出”的水平。

  (二)产业结构方面:1、主导产业不明显,市场竞争力弱,对相关产业拉动力小。2、产业经营水平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农民的增收带动力不强。

  (三)农民自身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接收新事物能力较弱,观念落后,重农轻商意识严重;小富则安,小成则满,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与市场风险意识。

  三、今后工作整体思路

  通过实地走访与调查摸底,我们对**村的发展现状是“是什么,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又对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即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最后就要“对症下药”,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这个课题,在“怎么样”上做文章,找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今后的工作的总体思路就是:

  (一)要坚持观念先导,切实重视为什么要建设新农村的问题。先导就是观念引导、典型促动、政策引导,其中首要是观念,而关键是要转变村干部的观念,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外在市场压力+内在发展动力=团体活力。在这两种力双重作用下,村干部和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政府职能转变后,不改变以(来源: http://www.reader8.com)往的等、要、靠观念,就没办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首要转变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的观念,强化责任心,树立公仆意识,通过领导带动,典型促动,邻里帮带等方式,克服群众的依赖思想,调动他们的积极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开拓精神与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

  (二)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解决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的问题。

  一切要以规划为先,建设一步到位,减少的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在公共设施,住宅规划上要坚持科学、超前、实用的原则。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总体要求:就是围绕农村产业园区化、居民社区化、生产规划化、组织合作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的基本思路,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三方面入手.要“外塑形象”,“内聚精神”。

  (三)要依托县乡经济发展,统筹解决怎样建设新农村的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就好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所以要依托县乡经济,发挥本村优势产业,转化经济发展的劣势项目,招商引资,整合资源,壮大集煞经济,解决经济基础的问题。具体做法可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经验,重新整合本村的矿产、土地、人力资源,采取集中创立的方式,达到扩大规模和集约经营的目的,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村民的自主创造能力。

  (四)坚持上下联系互动,形成合力,以创新精神,为经济发展打造坚强后盾。

  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是党委、政府,主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民,社会各界的资金、技术、人才、经验的支持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动力,只“三为一体”,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水平。

  四、今后推动本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经济发展的标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本村的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基固本。具体思路与对策如下:

  (一)、扩大规模,招商引资,培育白沙岩开发龙头企业。

  **村现白沙岩石头厂,开发规模小而分散,主要是半成产品。拟组建一个大规模的板材加工销售集团企业。

  (二)、就地取材,做农林产品深加工文章,打造“拳头”产品。

  充分利用本地核桃品质优势,大做农林产品深加工文章。具体做法可以多方筹资,引进技术、设备,建核桃加工厂;也可采取与知名企业联营在本村设立分厂的办法。总之,要积极探索与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打造“拳头”产品,提高农林产品的商品率和加工增值率,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三)、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要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综合规划,集中发展,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1、要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定单”的经营模式;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高效农业;大力推广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推广“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充分开发荒山、荒坡,大力发展优势经济林,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经济林的管理。3、提供坡地及退耕还草的耕地.努力发展食草牧业,增加农民的养殖业收入。

  (四)、争取资金,修滩造地,为发展规模经济“奠基”。

  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的扶持,修滩造地,恢复9 6年8.4洪灾冲毁的耕地,结束**人民10年来“望滩兴叹”的历史。如果将修好的滩地用于发展庄园经济或作为蔬菜生产基地,预期效益将更可观。

  (五)、规划先行,改旧建新,建设文明新村。

 

  **村距城东4 0公里处,所辖**三个自然村,倚建于**河东岸,**线旁.通过对**村的实地走访与调查摸底,我们对该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当前这样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制订出符合该村经济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对策.下面将**村的基本情况与今后工作总体思路向镇政府汇报:

  一、基本情况

  **村共有农户2 5 0户,总人口8 9 0人,劳动力3 7 0人,总耕地面积7 5 0亩。2 0 07年总收入1 2 2.5 6万元,年人均收入1 2 0 0元。农民收入主要为粮食、经济果林、板材加工、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为玉米谷子、经济核桃,矿产资源为白沙岩石板材。

  二、当前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方面:l、农业投入偏少,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滞后,农业发展后劲不足。2、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发展滞后的农村二、三产业,极大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3、土地经营规模小,人均占有耕地不足一亩,传统的种植业长年停留在“高投入,低产出”的水平。

  (二)产业结构方面:1、主导产业不明显,市场竞争力弱,对相关产业拉动力小。2、产业经营水平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农民的增收带动力不强。

  (三)农民自身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接收新事物能力较弱,观念落后,重农轻商意识严重;小富则安,小成则满,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与市场风险意识。

  三、今后工作整体思路

  通过实地走访与调查摸底,我们对**村的发展现状是“是什么,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又对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即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最后就要“对症下药”,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这个课题,在“怎么样”上做文章,找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今后的工作的总体思路就是:

  (一)要坚持观念先导,切实重视为什么要建设新农村的问题。先导就是观念引导、典型促动、政策引导,其中首要是观念,而关键是要转变村干部的观念,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外在市场压力+内在发展动力=团体活力。在这两种力双重作用下,村干部和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政府职能转变后,不改变以(来源: http://www.reader8.com)往的等、要、靠观念,就没办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首要转变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的观念,强化责任心,树立公仆意识,通过领导带动,典型促动,邻里帮带等方式,克服群众的依赖思想,调动他们的积极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开拓精神与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

  (二)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解决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的问题。

  一切要以规划为先,建设一步到位,减少的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在公共设施,住宅规划上要坚持科学、超前、实用的原则。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总体要求:就是围绕农村产业园区化、居民社区化、生产规划化、组织合作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的基本思路,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三方面入手.要“外塑形象”,“内聚精神”。

  (三)要依托县乡经济发展,统筹解决怎样建设新农村的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就好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所以要依托县乡经济,发挥本村优势产业,转化经济发展的劣势项目,招商引资,整合资源,壮大集煞经济,解决经济基础的问题。具体做法可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经验,重新整合本村的矿产、土地、人力资源,采取集中创立的方式,达到扩大规模和集约经营的目的,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村民的自主创造能力。

  (四)坚持上下联系互动,形成合力,以创新精神,为经济发展打造坚强后盾。

  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是党委、政府,主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民,社会各界的资金、技术、人才、经验的支持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动力,只“三为一体”,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水平。

  四、今后推动本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经济发展的标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本村的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基固本。具体思路与对策如下:

  (一)、扩大规模,招商引资,培育白沙岩开发龙头企业。

  **村现白沙岩石头厂,开发规模小而分散,主要是半成产品。拟组建一个大规模的板材加工销售集团企业。

  (二)、就地取材,做农林产品深加工文章,打造“拳头”产品。

  充分利用本地核桃品质优势,大做农林产品深加工文章。具体做法可以多方筹资,引进技术、设备,建核桃加工厂;也可采取与知名企业联营在本村设立分厂的办法。总之,要积极探索与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打造“拳头”产品,提高农林产品的商品率和加工增值率,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三)、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要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综合规划,集中发展,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1、要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定单”的经营模式;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高效农业;大力推广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推广“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充分开发荒山、荒坡,大力发展优势经济林,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经济林的管理。3、提供坡地及退耕还草的耕地.努力发展食草牧业,增加农民的养殖业收入。

  (四)、争取资金,修滩造地,为发展规模经济“奠基”。

  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的扶持,修滩造地,恢复9 6年8.4洪灾冲毁的耕地,结束**人民10年来“望滩兴叹”的历史。如果将修好的滩地用于发展庄园经济或作为蔬菜生产基地,预期效益将更可观。

  (五)、规划先行,改旧建新,建设文明新村。

  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管理民主”为目标.围绕“四化、三包、两专管、一引导’’的思路搞好村容整治工程。“四化”即搞好村民各小组的硬化,净化,美化与绿化工程。目前,街道硬化工程已基本完成。“三包”即每户村民要负责各自门前的净化,美化,绿化。“两专管”即公共场所卫生专人负责和定点堆放的垃圾由专人清运。“一导’’即规划引导,有条件的情况下,改旧建新。规划建设一个集办公楼、小学、幼儿园、文化广场、老人之家、卫生所、绿化带、住宅区、农家乐连锁超市等功能设施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六)集思广益,建立“核心+民主”的农村特色民主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1、创新群众参与机制,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管理制度:重大事项上“四会”即“两委”会拟定方案——党员、小组会讨论——村民代表会表决的村民自治机制。2、建立“两委,,班子议事会,确保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与村民自治的统一。3、畅通意见反馈渠道,规范村务公开,征求意见,民主决策制度。4、建立完善监督制的机制,成立村民监督组,由群众进行行业考核和评议,有效的凝聚民心,调动民智。

  (七)扩大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通过“工业富村”和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的工作思路,实施工业带动,首先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努力创造条件,面向市场对劳动力进行“定单’’式的培训,“菜单”式培养,提高劳动力的自身素质与就业能力。努力壮大“打工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另外一方面要加大劳力输出的组织化管理,切实保护村民的正当合法权益。

  (八)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打造村民“求变、求富、求强” 的团体精神,加强对村民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强村民的文明意识与卫生意识,实行分片分组负责制,定期组织大扫除;要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设立教育基金,奖励拔尖生,资助贫困生,同时要建立技术培训基地,聘请农业专家与技术员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培育农村科技能人。

  总之,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由“村民、政府、社会”三方组成支持系统,开源辟路,依托县乡经济发展的大气候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干群一心,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共谋发展。

目前,街道硬化工程已基本完成。“三包”即每户村民要负责各自门前的净化,美化,绿化。“两专管”即公共场所卫生专人负责和定点堆放的垃圾由专人清运。“一导’’即规划引导,有条件的情况下,改旧建新。规划建设一个集办公楼、小学、幼儿园、文化广场、老人之家、卫生所、绿化带、住宅区、农家乐连锁超市等功能设施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六)集思广益,建立“核心+民主”的农村特色民主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1、创新群众参与机制,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管理制度:重大事项上“四会”即“两委”会拟定方案——党员、小组会讨论——村民代表会表决的村民自治机制。2、建立“两委,,班子议事会,确保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与村民自治的统一。3、畅通意见反馈渠道,规范村务公开,征求意见,民主决策制度。4、建立完善监督制的机制,成立村民监督组,由群众进行行业考核和评议,有效的凝聚民心,调动民智。

  (七)扩大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通过“工业富村”和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的工作思路,实施工业带动,首先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努力创造条件,面向市场对劳动力进行“定单’’式的培训,“菜单”式培养,提高劳动力的自身素质与就业能力。努力壮大“打工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另外一方面要加大劳力输出的组织化管理,切实保护村民的正当合法权益。

  (八)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打造村民“求变、求富、求强” 的团体精神,加强对村民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强村民的文明意识与卫生意识,实行分片分组负责制,定期组织大扫除;要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设立教育基金,奖励拔尖生,资助贫困生,同时要建立技术培训基地,聘请农业专家与技术员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培育农村科技能人。

  总之,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由“村民、政府、社会”三方组成支持系统,开源辟路,依托县乡经济发展的大气候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干群一心,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共谋发展。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