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年农机化工作基本情况
2009年我市农机化事业实现“十大突破”。
(一)落实购机补贴政策,农机装备水平实现新的突破
2009年,全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49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000万元、市级资金1900万元,比去年增加2000万元,增长68.9%,创历史最高水平。为落实好购机补贴政策,一是突出一个重点。70%的补贴资金补贴玉米收获机械。二是实施“两个倾斜”。向保护性耕作机具倾斜和农机合作社倾斜。通过调整补贴比例促进重点工作的落实。三是推行“四联单”。分别由购机者、农机销售单位和市县两级农机部门持有。这一创造性做法,使四方责任更加明确,程序更加规范,监督更加严格,确保农机生产厂家和经销企业保质保量及时供应机具。四是完善《补贴目录》。2009年有150家企业的697种产品进入《补贴目录》,比上年增加91家企业和429个品种,分别增加60%左右。五是规范补贴程序。严格按照“三个严禁”、“五项制度”、“八不准”的要求,规范工作程序、坚持阳光操作,确保购机补贴资金“用足、用好、管好”。六是搞好全程跟踪检查。纪检部门实行全程参与和监督,并由班子成员带队组织20多名机关干部,组派5个检查指导组,从报名、购机、装机和用机等环节进行跟踪检查、全程监督,确保购机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共补贴各类机具6242台,受益农户5571户,带动农民投资1.1亿元,有效地提高了全市农机装备水平。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748台(套),免耕播种机348台,65马力以上拖拉机641台,手扶拖拉机2664台,卷帘机909台。在6月22日召开的全国购机补贴工作会议上,受到了大会表扬,并得到了农业部张桃林副部长的充分肯定。
(二)精心组织农机生产,农机服务水平实现新的突破
2009年,全市农机从业人员达到48.4万人,完成服务经营总收入35.7亿元,为农民人均增收793元。农机服务产业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一是三夏、三秋期间,分别成立了农业机械调度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协调三夏、三秋农机生产工作;二是首次召开了三夏小麦长势观摩会、三秋农机工作观摩会,研究分析全市农机生产形势,超前应对不利天气、机械不足等情况,全面部署三夏、三秋农机生产;三是组织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农机化发展主体,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作业面积和作业效益实现了新的突破。三夏期间,共组织1万多台联合收割机适时抢收小麦394万亩,机收率达到99%,确保广大农民增产增收;三秋期间,克服了降雨较少、持续干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组织拖拉机、播种机和灌溉机等机械35万台(套)抗旱保秋种,完成小麦机播面积371万亩,机播率达到99%;完成花生机收面积98万亩,机收率达到62.8%。四是针对三夏期间柴油供应紧张的问题,积极协调中石化、中石油青岛分公司,加强农用柴油资源储备和供应,确保三夏农机作业的用油需求。五是局班子成员分头带队5个农机生产督导组,分工包片,指导协调农机生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阎启俊到平度市调研时,对三夏农机生产给予充分肯定。市委王文华副书记先后两次对农机工作做出专门批示,在《三夏农机生产工作总结》上批示:今年夏收,行动早,组织的好,准备的充分,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向大家表示祝贺!望不断取得更大成绩。在《三秋农机生产工作总结》上批示:今年农机局谋划周到,准备超前,完成的很漂亮。希望大家永不满足,不断创新,取得更大的成绩!市政府张元福副市长多次视察三夏、三秋农机生产,并在《我市三秋生产农机发挥作用显著增强》上批示:今年三秋农机工作组织的很好,应认真总结,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农机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三)组织农机跨区作业,农民增收水平实现新的突破
先后于5月25日在平度市、9月15日在胶南市了举行三夏、三秋跨区作业出征仪式,推动了农机服务市场化快速发展。全年组织1万多台农业机械参加跨区作业,全年完成作业面积693万亩,为农机手增加收入2.12亿元以上。其中,三夏期间,共组织5000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完成作业面积400万亩,实现作业收入1.4亿元。三秋期间,组织5256台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完成作业面积293.38万亩,实现作业收入7183.4万元,比去年增加1536万元。尤其是玉米跨区机收实现新突破,共组织玉米收获机1603台,完成作业面积89.9万亩,为机手增收5000多万元。
(四)加快推进玉米机收,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性导向作用,大力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新机具。2009年全市新增玉米联合收获机748台(套),使玉米收获机保有量达到3481台(套),为提高玉米机收水平、保障三秋农机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加快实施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装机计划,早打算,早行动,层层落实责任,顺利完成了353台互换割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装机任务。三是通过召开现场会、演示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大力推广以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为重点的农机化新技术。四是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等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重点区域的玉米机收工作,全力提高玉米机收水平。五是加强检查指导。组建了5个检查指导组,实行包市(区)责任制,从国庆期间开始,深入各市(区)检查指导,协调解决问题,切实加快玉米机收进程。2009年,全市完成玉米机收面积209.2万亩,玉米机收率达到58%,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比全国(13%)、全省(53%)分别高出45个、5个百分点;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73%,比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全面完成了玉米机收和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目标任务。
(五)深入推进保护性耕作,农机作业的科技水平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落实实施地块,抓好示范方建设。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建立了10个国家、省、市级示范区,涉及48个村6000多农户。规划了33个核心示范方,开展免耕播种作业补贴,实现成方连片、整村推进、集中建设。二是落实作业机具,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对保护性耕作实行40%的购机补贴政策,新增小麦免耕播种机373台,保有量达到847台,为加快推进保护性耕作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持。三是加强试验研究,在平度市兰底镇河北村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一年两作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围绕该项目申报的《持续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试验研究》项目已通过农业部八大创新研究项目评审,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四是开展观摩测产对比,取得明显的示范效果。召开了全市保护性耕作项目工作会议暨“三夏”现场观摩会,观摩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小麦长势。全市共举办机具演示现场会35次,参观人数达到9800人次,起到示范一点带动一片的目的。2009年,全市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20万亩,比上年增长16%。经专家组测产,免耕播种小麦亩产量为490.1公斤/亩,亩均增产5.4%,每亩实现增收节支100元以上,共为示范区农民增收节支2000多万元。
(六)建设农机化示范基地,农机化推广水平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合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和各地环境资源条件,在五市三区规划建设10个农机化示范基地,初步探索农机化突破种植业局限,向渔业、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逐步推进大农业领域的生产机械化。二是明确目标,狠抓落实。下发实施了《青岛市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意见》和《申报指南》,明确目标任务,加强工作指导,狠抓工作落实。三是突出示范,加快推进。6月1日,全市首个大蒜机械化示范基地在平度市仁兆镇正式挂牌。到10月底,马铃薯、大蒜、花生、茶叶、水产、畜牧养殖和现代农业等10处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相继建成,积极探讨解决不同领域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共引进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装备100多台(套)、新技术20多项。示范基地成为农机化新装备和新技术示范推广的样板,引领了农机化向更宽领域发展,为适应青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机化与产业化相结合开辟了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子。
(七)启动农机“安居工程”,农机化设施保障水平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与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了《2009年青岛市农机安居工程项目指南》,率先在全国开展农机“安居工程”试点,探索解决大型农机存放难问题。二是强化扶持措施。采取“民办公助”方式,扶持5个基础条件好、经营管理规范、有发展潜力的农机合作社建设“安居工程”,每个合作社补助20万元,加快了农机库房建设。三是建设标准高,规模较大,农机存放条件明显改善。库房采取砖混或钢结构方式,属独立院落。到10月底,全市5处农机库房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206.4万元,总占地面积12315平方米,建筑机库、机棚面积3073平方米,实现了我市农机安居建设零的突破,成为农机化发展的新亮点。10月12日,副市长张元福视察部分农机安居工程,给予高度好评。
(八)健全农机合作服务体系,农机组织化水平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加大力度发展农机合作社,提出了到2010年,在全市有农机作业的乡镇实现全覆盖的发展目标。二是率先在全国出台购机补贴向农机合作社倾斜的政策,重点扶持20个规模大、机制活、服务能力强的农机合作社,补贴额度由30%提高到40%。并且把农机合作社纳入全市重点扶持的农业合作社范畴,今年扶持了3个农机合作社,每个扶持15万元。三是发挥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3月31日,在胶州市召开了“全市建设农机合作社现场会”,总结推广了胶州市的创建经验,引导和规范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健康发展。全市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达到1617个,其中农机合作社70个,比去年增加24个。四是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机械数量、经营规模和服务效益显著增长。2009年,作业面积达到1280万多亩,服务总收入达到3.8亿元。
(九)积极加强农机培训,农机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面对全省统一取消“农机(驾驶员)技术培训费”的新形势,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编委支持,保障农机培训工作经费,确保了农机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转。二是组织编写并发放《现代农业机械应用技术》教材,重点培训10个农机示范村的购机农民。三是积极开展送科教下乡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赶科技大集、现场指导示范、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农机化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2009年,全市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6300多人次,完成职业技能鉴定3500余人,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操作技能和致富能力。
(十)深化“平安农机”建设,农机安全生产水平实现新的突破
积极推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涌现出国家级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县2个,省级示范镇10个、300个市级示范村和3000个示范户。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学习、广泛宣传,严格执行《条例》各项规定。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有所作为”的原则,进一步总结总结推广了莱西市工作经验,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基层农机监管体系。同时,指导胶州市4处乡镇依托农机合作社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召开了推进农机监理中队建设现场会,加快中心镇农机监理中队建设;平度市紧密联系实际,切实加强乡镇农机站建设。目前,各市、区基层农机安全监理体系建设已经全面展开,逐步形成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的良好局面。三是切实履行好法律赋予农机部门的监管职责,加大对拖拉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超速超载、违法载人、脱检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把机械安全检验关、驾驶员培训考试关,从源头上消除农机事故隐患。全市严格查处无牌、无证拖拉机5000多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在册数达到12万台;核发驾驶证4000多名,驾驶员在册数达到11万人。2009年,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年检率达61%、挂牌率达66%;驾驶员持证率达63%,农机“三率”水平在全省领先。四是积极推进农机保险工作,农机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全市有10万多台拖拉机和6万多名驾驶员参加了第三者责任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其中,新挂牌的拖拉机参保率达到90%,累计为农机手挽回损失600多万元。五是切实加强质量投诉和维修行业管理。全市创建起“星级农机市场(销售企业)”60余个,累计核发《农机维修点技术合格证》43个,农机和配件合格率达到90%以上,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2009年,发生农机事故1起,死亡1人,农机事故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农机安全生产指标在控制范围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2009年,预计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10万千瓦,较上年增长2%;农机总值达到43.8亿元,较上年增长3%;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机科普工作先进集体标兵和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并连续第5次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实现了“五连冠”。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与全市现代农业和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相比,农机化的发展还有一定差距;二是购机补贴政策还不能实行普惠制,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农民的购机需求。三是农机化基础配套设施比较薄弱,还不能满足农机数量快速发展的需求。四是农机的组织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2010年农机化工作思路
2010年,全市农机化工作总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一个水平、着力推进两项工程、重点落实三项措施,促进农机化与产业化、区域化、组织化和优质高效化的结合,推动农机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对农民增收和劳动力转移的贡献率,促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主要目标:农机总动力达到739万千瓦,比2009年增长3%;农机总值达到45亿元,较2009年增长3%;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0%,比2009年增加1个百分点。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一个水平
即提高主要农作物的农机作业水平。在小麦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着力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力争玉米机收率达到63%,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78%,分别比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全年组织1.2万台以上农业机械参加“三夏”和“三秋”跨区作业,为农机手增加收入2.5亿元以上。
(二)着力推进两项工程
一是推进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达到385万亩,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达到580万亩。建设保护性耕作示范区15个,其中部级4个,覆盖60个示范村,辐射100个村庄,实施整村推进、成方连片、区域发展,小麦免耕播种面积达到35万亩。
二是推进“平安农机”建设工程。重点加强农机监理装备建设,建设5处县级农机安全检测考试中心,推广应用移动式机械检测、电子桩考等新技术,提高驾驶员考试和农机技术检测水平。大力推广农机综合保险,加强农机维修行业的监督管理,继续开展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重点落实三项措施
一是认真落实购机补贴政策。重点补贴玉米收获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和花生收获机械,统筹推动经济作物、园艺作物、设施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的生产机械化。强化对购机补贴和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二是加强农机队伍建设。全年完成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2500人,培训保护性耕作技术骨干1070人,农机管理人员300人。
三是健全农机合作服务体系。全市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达到1650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90个以上,使主要农业乡镇基本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全覆盖,作业量占到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