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商务文书 > 企业文化 >

海尔企业文化的结构、功能分析及启示(3)

2009-05-02 
海尔的超速发展与壮大,得益于以创新为典型特征的海尔文化。
  从其来源可以看出,人本主义是伴随商品经济发展出现的一种社会思潮与价值观,强调自由、平等是人的“天赋权利”(卢梭)。西方人本主义后来演变为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含义是以个人为本位,个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与集体主义对应的一种价值观,发展的极端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

  李泽厚先生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认为,中国儒家学说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就是一种原始人道主义。通过比较儒家价值与人本主义我们发现,前者要求在等级制结构中各负其责,尊卑有序;后者重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前者宣扬群体本位,后者宣扬个体本位;前者属于自然经济社会中的主流价值观,后者则是商品经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儒家学说中并没有西方意义上的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因素。

  (二)社会转型与人本主义理念的发展壮大

  中国社会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杨学功在《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一文中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场带有根本性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不仅要改变落后的、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管理体制等等制度层面,而且也必然要求、必然带来整个社会在价值观念、情感心态等文化心理层面的一系列变革和更新。

  杨学功认为,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变革的主要趋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秩序观念。中国的社会转型首先是社会结构秩序的转型,表现为中国社会正在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从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型,从伦理型社会向法治型社会转型,等等。与社会结构秩序转型相伴随的,是社会运行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等。2.主体意识。中国人的主体意识的变化表现为从“身份意识”向“契约意识”的运动。3.人生理想。中国人价值观念的变化体现在人生理想上,是从“君子”型的人生理想向“能人”和“真人”型人生理想转变。4.本位价值。中国传统的“权力本位”正在被“实力本位”的观念所取代。

  伴随着改革的发展与深入,人们的法律权利意识、身份平等观念逐渐强化,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服从、奉献、被动等观念被敢于冒险、积极主动、自我价值等具有鲜明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所取代。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了人们个体意识的觉醒,包括个体的责任意识、奋斗意识、独立的思考精神、人格的平等。

  (三)以人为本,是创新理念得以发扬的核心

  1.“赛马不相马”的人才理念

  开展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事业,谁拥有最多的高素质人才,谁就可以在竞争中取胜。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自一开始就是“人人是人才”,“先造人才再造名牌”,率先转变大多数企业干部处的职能,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不是去研究培养谁、提拔谁,而是去研究如何去发挥人员潜能的政策和机制。海尔给员工搞了三种职业生涯设计:一种是专门对着管理人员的,一种是对专业人员的,一种是对工人的,每一种都有一个升迁的方向。

  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企业领导者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去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并维持这个机制健康持久的运行。这种人才机制应该给每个人相同的竞争机会,把静态变为动态,把相马变为赛马,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质,并且每个层次的人才都应接受监督,压力与动力并存,方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海尔的用人理念可以用总裁张瑞敏的一句话来概括:赛马而不相马。在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深化、各地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的今天,绝大多数企业在技术水平或经济实力上已不再具备唯我独尊的实力,他们的竞争对手在这些硬件方面并不落后于他们,这就使得他们把注意力转向企业文化、员工素质等软件方面,使自己能在这些方面保持特色,凝聚企业向心力,激发员工责任心和工作热情,以保证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海尔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或者是这方面、或者是那方面,从这一点上说,每个人都是人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永远都不嫌多。人才之中可能有优有劣,而优劣之分要通过“赛马”来判断。每一个想要自我发展的员工,海尔都会为他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在他们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加以考核,张瑞敏告诉他的员工:“你是不是千里马,不用我说他说,请你自己说,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

  在张瑞敏眼里,他的员工个个都是千里马。一旦有内部发展机会,海尔就会营造一种全员竞争的氛围和机会,择优上岗,而不是事先就把目标锁定在少数几个人身上。这就是员工愿意留在海尔、愿意在海尔奋斗、愿意为海尔奉献的原因,这也就是“赛马”的魅力所在。

  2.“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按照“高质量的产品是高素质的人干出来的”理念,海尔集团广泛开展干部轮训、员工学习、竞争上岗、点数工资、计效联酬、双向选择等旨在提高员工素质的措施,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在人的优化组合中,优胜劣汰机制起了关键作用。

  “三工并存”1993年7月在海尔刚实行时,是真正引起轩然大波的一场改革,在人人心里都引起了极大震动。这个制度比较有效地解决了“铁饭碗”问题,增强了员工的危机感和进取精神,使企业不断激发出新的活力。在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用工制度中,员工的使用全部实行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聘用。

  3.海尔奖励制度与设备、发明命名制

  《海尔企业文化手册》中,明确规定了海尔的奖励制度:

  海尔奖:用于奖励本集团内各个岗位上的职工对企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海尔希望奖:用于奖励企业员工的小发明、小改革及合理化建议。

  命名工具:凡本集团内员工发明、改革的工具,如果明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可由所在工厂逐级上报厂职代会研究通过,以发明者或改革者的名字命名,公开表彰宣传。

  三、广泛借鉴西方经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随着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中国企业,成长的时间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企业缺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经验,与西方企业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学习、借鉴和吸收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制度并为我所用,是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突出课题。借鉴他人优点的积极效应,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这种思想的鲜明反映。

  西方管理学是在西方的历史、经济、文化乃至宗教信仰的背景下生成的,而中国却有着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脱离开不同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背景方面的不同,对西方国家的管理方式与经验死搬硬套、简单模仿,结果都不可避免地遇到程度或轻或重的“水土不服”,导致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和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现象:一方面,自己的传统管理思想被抛弃得差不多了,而另一方面,西方的现代科学管理又没有完全融合进本国的文化模式。

  中国学习西方管理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水土不服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何以攻玉?对中国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壤”上移植西方管理思想,是比“西方管理”本身更重要的问题。在海尔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理念与制度的过程中,既有大量成功的经验,也有值得汲取的教训。

  1.学习德国质量意识:砸冰箱事件与名牌战略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引进全面质量管理,并不成功,主要原因是只注重全面质量管理的形式,而忽视它所包含的思想观念。张瑞敏认为,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是创名牌,海尔首先要抓的是“有缺陷的产品就等于废品”,但他需要一个契机把这种想法在员工中牢固树立起来。

  1985年7月,一位用户来信反映,近期工厂生产的冰箱有质量问题。张瑞敏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76台不合格的冰箱。当时,研究处理办法时干部提出两种意见,一是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有贡献的职工;二是作为“公关武器”处理给经常来厂检查工作的工商局、电业局、自来水公司的人,让他们能够与海尔心往一处使。职工说:“这些不合格的冰箱,是我们生产的,我们自己承担,就把冰箱先给职工,然后每月从工资里扣钱。”张瑞敏却作出了一个有悖常理的决定:76台冰箱全部砸掉。张瑞敏的这一锤砸醒了工人们早已沉睡麻木的神经,把一个观念砸在了他们心里: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