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学习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习更有效,笔者认为:
一、 要重视学生生活经历和实际操作体验
1、要积极了解儿童的现有经验
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这已有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儿童的经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儿童自己获得,而且来之与课外,教师要很好的研究儿童的经验水平,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设计学习方案,才能更好的推进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进程。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这一内容,在导入新课部分时,媒体出现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牙膏盒等实物让学生说出这些物体的形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五花八门,但是真实反映了儿童在这方面的真实水平。这样了解儿童现有的经验老师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2、要重视数学活动和开展
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活动和开展,指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在教学“比高矮”一课时,我先请两位身高相差较大的同学站在前面,让大家判 断他们两个谁高、高矮。学生们一下子就判断 出来了。紧接着,我又请了两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学站在前面让大家接着判断谁高、谁矮。 这一下学生们可判断不出来了,该怎么办呢? “比个儿,”一个学生大声说。这时老师接着说:“大家会比个儿吗? 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可以互相比一比”。听到指令,学生立刻行动起来了。学生们的想法还真多,有的背靠背站着比,有的共同靠着墙站,然后标个记号比;有的面对面站着比;还有的并排站着比;有的垫高以后再比…… 。然后,我让学生介绍并演示自己的方法。比得不好的学生我却让他们谈一谈自己是怎样比的,总结一下自己比得不好的原因。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3、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新课标也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体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前提,是能力生成的基础和决定性条件。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发现、创新。
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又如: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内容时,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些多边形的模型让学生操作实验,看看哪些多边形最不容易变形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摆弄实践,亲身经历体验,就不难发现三角形最不容易变形,也就是最稳定的。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就明白房子的屋架、电线杆的固定、一些家具的固定为什么都用三角形的道理。
二、要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
“探究”是新课改的一个主题词。它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这是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两种意识:1、“探究”是每个学生的能及之事。多元的智慧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智慧特性是多元的。为此,认知的方式也各显其特点。基于上述两种基本观点和意识,我认为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