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教学相关 > 其它教案 >

一定要评出最佳解法吗?

2007-01-21 

作者:通州市五窑小学 李忠衡 录入时间:2004-4-22 阅读次数:1162

最近,听了一节六年级《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总复习)》的公开课。教者把巩固练习设计成竞赛形式,规定:解答正确的得10分。其中有这样一道题:

将两个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多少平方厘米?

一部分学生先算出拼成长方体的长是2×2=4(厘米),宽和高还是2厘米,表面积是:2×2×2 4×2×4=40(平方厘米);一部分学生先求出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再减去被粘在一起的正方体两个面的面积,解答为:2×2×6×2-2×2×2=40(平方厘米);还有一部分学生解答与这种解法相似;2×2×(6×2-2)=40(平方厘米)。评讲时,教师称第一种解法为一般解法,只能得10分,称这二种、第三种解法为巧妙解法,得20分。笔者看到,用第一种解法的同学显得很失望,有的露出不服气的神色。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应允许学生解答问题时各自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倡导个性化学。像课例中的三种解法,可以巧妙各不相同,很难说谁优谁劣;再看第一种解法,能考虑到拼成的长方体有两个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是大小相等的长方形,因此用这种方法解答的学生能较灵活运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空间观念较强,也应给予加分。课例中,教师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武断评价,可能受教案的束缚,也可能受教师本身的思维定影响,没有去倾听用这一种方法解答的学生是怎么想的,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当然,笔者并不排斥引导学生巧思妙解,不反对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但是不能因为某一题有巧妙解法,就要求全体学生步调一致地用教师认为的巧妙解法解答,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还要讲究评价策略,在赏识独特见解的同时,对常规解法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更不宜要求学生一定要用“巧妙方法”解答,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其实,“最佳解法”是相对而言的,应允许每个学生保留自己的“最佳解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一定要评出最佳解法吗?[全文结束]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