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好“三个台”、谱写“三部曲”、唱响“三台戏”-新源县农机局典型材料 范文
搭好“三个台”、谱写“三部曲”、唱响“三台戏”-新源县农机局典型材料 2005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州局提出的“以项目为突破口,以五大示范区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以规范管理和优质服务为途径,全面推进兴机富民计划”的总体思路,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部署的中心工作的具体要求,始终把“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为农业增效,让农民增收作为根本着力点,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整合农机资源,凝聚农民合力,极大的推动了我县农机事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村工作的全面落实。到2005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95450千瓦,拖拉机拥有量3336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953台,拥有配套农具4698台(架)。机械化耕、播水平分别达99.6%和98%,实现农机作业服务收入9633.8万元,机械化为农业节本增效1022.65万元。元月十六日,在我县召开的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县委、政府对我局的农机工作寄予了充分肯定,并给予了表彰和奖励。今年年度考评工作又保持在州直前列的位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搭好“三个台”、谱写“三部曲”、唱响“三台戏”。 第一个做法是:搭好三个台。一是搭好领导平台。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领导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基本保住。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对接十一五计划承上启下的重要的一年。年初,州局下达了实施建设五大示范区的兴机富民计划任务,我们深感胆子沉重,任务艰巨,但我们又感到压力就是动力。为了使这一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我们积极取得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热情帮助,及时成立了农机化五大示范区领导小组,并多次敦促县委和政府的分管领导召有关开会议研究制定开展这一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工作思路,县领导认为,随着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县在“糖、麻、豆、酒”等四大传统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又引进特丰孕马尿加工、酪蛋白加工、伊犁河食品加工等企业,这批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县农牧业机械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农机化“五大”示范区项目建设的机遇,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根据这一背景形势,县委和县政府确定了粮食生产机械化高产示范区、牧草生产和加工机械化示范区、色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农机经营者协会示范点等五大示范区(点)。我局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确定了以别斯托别乡、阿热勒托别镇、那拉提镇、吐尔根乡、阿勒玛勒乡等乡镇为重点的项目实施单位。目前,这一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2、搭好宣传平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既是老话题,又是新课题,可以常谈常新。广大的农民虽然也懂得这个浅显的道理,但是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仍然严重束缚着他们的手脚。联产承包以后,农民各自为阵,他们不能及时掌握党的好政策,也看不到自己挣钱的好路子,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春夏与秋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些农民告诉我们,他们看到别人能赚钱,也眼红,但他们心中有三怕。一怕农机具太贵买不起,二怕买不到放心产品,三怕干活拿不到钱。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搭建了宣传平台。一是推广站和监理站的同志利用工作的机会,深入到农民家里,向他们宣传《农机促进法》,讲解国家购机补贴的政策,推荐国家认证的合格农机具,介绍致富农民的具体做法。二是利用黑板报和编写信息的方法,向农民传递农机好信息。三是利用报纸、电视报导农机工作向农民展示农机发展的新动向。通过宣传逐渐打消了农民的顾虑,提高了农民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热情,3、搭好创收平台。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2005年,为了进一步激发农牧民使用农机的热情,同时改善我局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先进的农机具开展创收活动。在哈木斯特、别斯托别乡分别实施牧草补播和机械化免耕播种(春小麦),并利用我局的800亩牧草示范基地产生的效益和推广站为农区代耕作业以及农机校综合服务部经销各种农牧机械,全年累计创收40万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局机关办公的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机局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县上很多部门对农机局都刮目相看。农民从农机局的变化看到了自己致富的希望,看到了党的政策带来的实惠。可以说,我们搭建的这个平台,真正的目的就是要形象的宣传党的政策,展示农机化的先进成果,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购机、用机、富自己。现在这个目的达到了。 第二个做法是:谱好三部曲。这三部曲是用足国家好政策。引来先进好机具。推广农机好技术。发展农机和启动其他产业一样,一靠政策,二靠技术,三靠投入。为了进一步加快农机装备的更新换代的步伐。2005年,我们利用国家给予的购机补贴好政策,把握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公平、公正、公开的号召农牧民购买新的农机具。这三个有利于是有利于示范区的建设,有利于农牧民致富的愿望,有利于培植农机大户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全年农牧民新购进65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232台,配套农机具306台、联合收割机21台。为解决农牧民购买农机资金紧张的困难,我们坚持走与“银行联姻”之路,为农牧民按揭贷款150万元,农机担保贷款160万元,县财政拨款20万元,组织农牧民自筹资金1300万元,全年共投入机具更新和引进资金达1651万元。县农机推广站在完成科技推广工作的基础上,先后引进青贮机4台,牧草补播机3台,将现有机具进行承包经营,极大增强了推广示范的效果,给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2005年县农机推广站实现纯收入20万元。还引进精品农业和特色农业机械,抓住我县中药材的种植和大棚蔬菜基地建设机遇,先后引进了甘草移栽机,挖卸机以及微耕机械。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同时,我们还依托畜牧业建设项目。加大了牧业机械的引进力度,近几年,先后引进牧业机械122台,2005年完成机收牧草30万亩,机械化青(黄)贮25.2万吨。我们还围绕畜牧业工作重点,建设草料基地。在塔勒德镇、别斯托别乡、新源镇、阿热勒托别镇四个乡镇建立了8000亩的玉米青贮示范区。为新源县建设畜牧业强县发挥了作用。“五大”示范区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县农机局组织有关专家对“五大”示范区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为示范区的建设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撑。先后在别斯托别乡、那拉提镇召开了冬播生产现场会和牧草松土补播现场会,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的技术,使广大农牧民得到了实惠,基本上实现了县有示范区、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田的规划目标。第三个作法是:唱响三台戏剧。
1、建好示范点。
一是建设农机化粮食生产机械化高产示范区。面积1万亩。其中,小麦8000亩,特色作物2000亩。在示范区内严格按照示范建设标准,选配良种、药剂拌种、统一耕作、精少量播种、统一田间管理。2005年示范区小麦平均单产达到450公斤,比全县小麦平均单产提高了50公斤。
二是建立畜牧业牧草生产加工机械化示范区。在那拉提镇建立了800亩牧草机械化示范区,在别斯托别乡哈木斯特村和哈拉苏等地实施天然草场松土补播1万亩。在吐尔根乡、坎苏乡、那拉提镇、阿勒玛勒乡实施天然草场改良5.4万亩。共投入资金300多万元购买了大马力拖拉机16台、割草机16台,搂草机8台,牧草打捆机13台,青贮饲料收获机12台,饲料粉碎机126台。通过补播、割、搂、捆、运、植保化除等全程机械化技术,使牧草生产加工逐步实现机械化。
三是建立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区。我们在哈拉布拉乡建立大豆示范区2000亩,实施耕种、田间管理、收获全程机械化。在那拉提镇、坎苏乡、阿勒玛勒乡、别斯托别乡建立了示范区,实施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13150亩。
2、办好培训班。近年来,我县农机培训工作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加强农机化培训学校的建设。不断拓展培训渠道,组织广大农牧民和农机手参加新机具、新技术和驾驶操作培训。把培训工作和达标站的创建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新建了教室450平方米,硬化了考场600平方米,购买了电脑7台,电视机4台。考场、教室、电化教学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配备了4台教学训练拖拉机和各种教学模型。在阿热勒托别镇建立了东片区农机化培训分校,配备了教学设备和实习场地,为农牧民参加科技培训提供了方便。同时,建立健全各站校财务管理制度,公开财务收支情况,严格规范站、校的经营行为,使站、校的管理更科学、更透明,步入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2005年举办各类农机人员,培训班11起,培训农机人员1050余人,其中,新机手农机培训班6起,新训机手434人,培训农机大户120人次。加强农机行业从业人员技术等级的鉴定工作,全年共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2期,培训农机从业人员95人。
3、把好安全关。
一是重建设把好第一关。抓好农机监理执法队伍建设,我县于2004年将乡镇农机监理员全部收回,纳入县农机安全监理站编制管理,实现了人、财、物统一管理。同时在乡镇建立了三个农机监理工作站,投入10万元为工作站配备了3辆面包车,为了各工作站能够正常开展工作,我们从上缴的农机服务费和农机培训费等费用中抽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工作经费,以此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确保了各项农机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各工作站办公场所和服务条件均达到了要求。
二是重制度,把好第二关。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了农机房与县站,县站与工作站,工作站与监理员,监理员与驾驶员的四级安全生产责任管理体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是重执法,把好第三关。2005年,我们在做好日常牌证管理和执法检查的同时,按照州局统一的部署要求,认真开展了清理“黑车非驾”安全整治活动,共有240;“黑车”经修复检验挂牌上户,437名非驾人员参加了农机操作技术培训。
通过实施农机化“五大”示范区建设项目,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了明显变化。一是带动了我县农牧机械装备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快速发展,提高了农牧机械社会化服务的标准,加快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步伐,实现了农牧机械技术的转化增值和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二是提高了农业机械的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农牧民得到了实惠,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购置农机具的积极性。三是提高了农牧机械科技进步在农牧业生产、农牧民增收中的贡献份额。2005年全县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达12558.9万元。机械化带动农牧民人均增收达53.82元。四是推进了农牧机械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程度,初步形成了有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农机化服务经营模式。
各位领导、同志们,新形势下,农机化工作在为农业服务中面临诸多发展机遇,在新源这个农牧业大县、农机大县,如何提高农机化水平将是我们的一大课题。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农机化工作大有作为。2006年,是农机“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励,发扬成绩,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新农村为目标,充分发挥农机行业的科技优势,学习兄弟县市在农机化工作中的好经验、好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我县农机化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