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就业”再“择业”业已成为应届大学生找工作的主导思想。但即便如此,就业市场仍表现为“僧多粥少”。上海《新民晚报》日前公布了一个最新上海“2009年大学生就业现状勘测报考”,该报告显示,金融危机下,沪上高校仍有7成以上学生尚未就业。距离毕业生离校时间已屈指可数,仍有部分学生表示将继续寻找,但市场规律是已过了招聘高峰期,愈往后找寻到工作的几率将会变得越来越小。
国内就业难的情形下,使2009年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人数出现了高增长。出国留学其实是延缓就业的一个途径,是一种“自我充电”。虽然,中国高校历来在统计毕业生就业率的时候,一贯将包括出国留学、考研,即有了“方向”的学生视为已就业,这似乎已成为高校一项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但严格意义上讲,考研也好,留学也好,绝不意味着“就业”。今年,在大学生找工作纷纷“碰壁”的情况下,我们的某些大学对选择出国留学的这部分学生表现得愈发“迫不及待”,给与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近日,不断有在我这里办理出国留学的应届本科生前来“催交”日本院校《录取通知书》,刚开始时颇为不解,这在此前绝无仅有。因为日本许多语言学校在考试后会采取《录取通知书》与其后的签证一起寄送,时间通常是8月下旬至9月初。此前,许多语言学校会采取传真或口头通知方式通知学生已录取。
询问多位学生后,顿恍然大悟:原来是大学急于统计就业率。在今年大学应届本科生就业率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出国留学在就业中所占的比例似乎显得愈发“珍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