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敬请关注读书人网站:http://www.reader8.com
中国式教育 究竟是培养孩子还是抹杀孩子?
据现代教育报报道,调查结论称,顶拉小学食堂和运营商均无《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卫生许可证》,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从未接到该校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的申请。相关责任人在营养餐供应过程中执行有关规定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得力,导致了事件发生。
4月15日,记者获悉,镇雄县纪委监察局研究决定,对塘房镇中心校校长郎为邺、塘房顶拉小学校长吴道顺给予行政撤职处分;对塘房中心学校分管营养餐工作的副校长成卓、联系顶拉小学的副校长吴学常、顶拉小学营养餐管理员汪武菊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对县教育局分管副局长申庆志、塘房镇分管副镇长汪武文进行诫勉谈话,责令写出深刻书面检查;责令教育系统将此事件通报全县,加强学校营养餐等相关工作的监管力度。
两月内发生三起营养餐卫生安全事件,云南要求强化安全管理
据云南省教育厅通报:3月13日,昭通市镇雄县木卓乡六井村苍坪小学203名学生食用“天天乐”蛋黄派后,部分学生出现身体不适症状,59名学生入院检查;4月11日,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漫湾镇中学、镇小学183名学生食用中午饭后出现疑似食物中毒现象。
包括顶拉小学在内的上述3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涉及学生600余人。目前,这3起事件都在善后处理过程中。
4月9日,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当天上午,学校举行升国旗仪式,一名高二学生在国旗下发表讲话时,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成另外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5分钟的演说中,这名学生“慷慨陈词”,表达自己对现行升学和教育制度的不满,抨击父母强加给自己所谓“理想”,引起一片哗然。
无巧不成书。4月10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本青少年研究所、韩国青少年开发院及美国某调查公司联合发布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留学意愿及生活意识比较研究”。调查发现,对中国高中生而言,“为寻求更好的教育环境而出国留学”成为较其他三国尤为突出的愿望,77.6%的中国高中生愿意为寻求更好的教育环境而出国留学,这一比例比韩国和美国高37%,比日本高60%。
一份陈辞,一种数据,足以代表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出了问题的。对此,或许不少人有质疑,比如上述的校方事后就给出了“不适当的场合,言论不当,用词过激”的解释。此外,还有不少一直高唱“中国教育成功论”的学者和官员。
对于前者,该学生的言辞是否“过激和不当”不妨暂且搁置,即便校方的解释的确有道理,一个问题也不容忽视,即是什么给了这个在大多数师生眼里“品学兼优”的学生如此大的勇气,让他费尽心思且冒着被处分的风险,去发出如此“用词过激”的“不当言论”呢?而恰恰正是这个“用词过激”的“不当言论”,使得不少同学做出了和校方相反的判断而给予了“热烈鼓掌”。
对于后者,对中国教育是否成功的判断,不妨做两方面分析,一是30多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巨大,如“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包括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学前教育正在加快发展”等,这些成就早已经记录在册,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而且也否认不了的。但问题并不在此,关键是持这些看法的人如何看待“近年来日趋高涨的出国留学热潮并不断低龄化,以及国内高考(微博)状元纷纷弃国内一流大学而奔赴海外的‘用脚投票’”的现实。恰恰在这一点上,折射出了在教育改革深化发展,围绕“什么是好的教育”“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涉及教育价值观的核心问题上的差异。联想到对上述问题校方给出的“过激和不当言论”的判断,以及一些学者和官员对学生“用脚投票”的不屑一顾,说明在教育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需要后,对于上好学的需求乃至对于什么是好教育的判断标准上面,还远远未能达成一致认识。而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针对一些热点难点等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的就是认识上的统一。
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教育亦不例外。“钱学森之问”提醒我们教育改革还远未到论功行赏时候,越来越多教育对象对教育的感受绝不应该被忽视乃至另眼看待。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其好坏判断的标准应取决于承受方而非提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