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敬请关注读书人网站:http://www.reader8.com/
揭秘网络公开课的“前世今生”
中国广播网报道 【编者按】
11月9日,由教育部推出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网。公开课上网几天内,获得数千名网友的点击和热议。对大学课程上网,多数网友表示欢迎,即使是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也得到不少网友的肯定,一些名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更是受到网友热捧。
据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编辑了解,现在许多人对网络公开课的概念十分模糊,对其发展知之甚少。那么,在今天我国大学推出网络公开课之际,究竟网络公开课起源于何时何地?在我国发起之前得到了怎样的发展?我国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的未来又会有何走势呢?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对有关网络公共课的资料以及相关观点进行了梳理,希望以此帮助广大网友更好地认识网络公开课,从而促进我国本土公开课程发展得更快更好。
什么是网络公开课?百度词条是这样解释的:网络公开课是基于资源共享原则,利用网络无远近、交叉串连的功能,在开放大学团队的主导下,通过电脑虚拟空间营造网络公开的课程。
据了解,随着网络信息功能的延伸与扩大,目前有两百多个国家参与到这项行动中来。参与者中不乏包括耶鲁、剑桥、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这也使得网络公开课程吸引了全世界渴望获得优秀教育资源的人们。
网络公开课源于英国开放大学
据资料显示,网络公开课起源于英国成立的开放大学,其以远距离教学理念在经过科技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形成的。
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UK),是英国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以广播、电视 、函授与暑期学校相结合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1969年英国政府颁发皇家特许状并准予颁发学位。1971年正式成立,大学总部设在白金汉郡米尔顿·凯恩斯新城。总部下设地区分部。各地区又设学习中心。
开放大学规定,凡21岁以上有能力接受大学教育的英国公民,不论性别、学历和社会地位都可申请入学。名额比例力求各地区平衡,并照顾不同职业的报名者。根据先来先收的原则,按报名先后录取。入学年龄从21~70岁不等,60%的学生为30~40岁左右。学生中在职教师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文、法、医、技术人员和家庭主妇。
开放大学采用多种远距离教学法,几乎每门课程都通过广播和电视播放教材、学习资料和实验仪器等直接邮寄到学生家里。学生在家收听收看,或去附近的学习中心接受辅导,参加小组讨论。多数学习中心设有计算机终端设备,供修习计算机课程的学生操作练习。为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评定成绩,学校从高等院校聘请兼职辅导教师。可以说,这些距离教学便是网络公开课的前身。
据了解,1974年以后,开放大学每年约有5000余人通过距离教学获得学位,占全国获得学位总人数的1/14。开放大学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许多国家要求提供有关的资料和指导,学校设立咨询服务部,专为各国政府部门、海外机构组建开放大学服务。
多年来,开放大学扩大了继续教育面,提倡和鼓励“活到老,学到老”,向欧洲乃至全世界开放一直是开放大学的目标之一。1989年,欧洲和世界发展协会的第一任董事来校协且“走向世界”计划。迄今为止,学校按此计划已作了如下工作:与欧洲其他远距离教育学校在共同课程设置、学分转换、证书学位转换,课题研究进行合作。计划开设第一门定名为“欧洲风貌”的多语言远距离课程。
10年前,世界名校网络公开课风靡欧美
你看过哈佛的网络公开课么?
你是通过何种途径知晓这些课程?
相关人士在网络上通过Q Q和M SN等通讯工具对身边的朋友展开了一个小调查,发现大多数过着正常的网络生活的人已经对这个半年前还有些陌生的事物有所了解,即使没有真正看过课程视频,也在各种网站上浏览过视频介绍。他们中的多数是通过BT或者电驴网站上的介绍获悉这些课程,超过一半的的人有充足的好奇心对这些课程展开下载,而其中不乏狂热的粉丝,如果非要给个定义的话,他们应该被称作“学术粉”。
当然,必须承认的是,大多网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们中大多数对于这些网络课程的来龙去脉一无所知,对哈佛或者耶鲁的向往也仅仅局限在学校的名气,至于这些国外的课程是否成体系大多一无所知。某种程度上,他们也只是将这种公开课当做一种较高级别的休闲,就像有些人喜欢看肥皂剧,而有些人喜欢看BBC之类的纪录片一样。
实际上,在美国,10年前人们便能够通过网络“享受”世界名校的课程,这得益于一项名为“公开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简称O.E.R)的运动。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拉开O.E.R的序幕,计划将该学院的全部课程资料都在网上公布,让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任何网络使用者都可以免费取用。后来,耶鲁、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名校纷纷加入免费传播公开课的行列。
在欧洲,2006年开始启动英国开放大学的“开放学习”计划等3个公开教育资源实践项目;在日本,已经有16所大学公开了部分课程,其中包括东京大学、北海道大学等著名高校。此外,阿富汗、澳大利亚、奥地利、巴西、加拿大……也都不同程度地推出了相应的开放式课程,它们有的是拿出本校最拿手的课程,有的是将图书馆的一些资源开放。
2006年,美国苹果公司又开放了iTunes U(U代表University,大学)学习频道,把乔治·华盛顿大学、杜克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课程资料也集中了起来,这更像开辟了一块新的知识自由市场。据了解,截至2010年底,iTunes U的下载量已经突破了1亿。
由于语言障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名校的精品课程在中国乏人问津。直至2010年,互联网资源分享平台Very CD与知名美剧字幕组“人人影视”介入——前者提供课程资源和发布平台,后者负责将课程的英文字幕翻译成中文,这些课程才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
中国终于有了本土的网络公开课
11月9日,由教育部推出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网。公开课上网几天内,获得数千名网友的点击和热议。对大学课程上网,多数网友表示欢迎,即使是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也得到不少网友的肯定,一些名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更是受到网友热捧。20门公开课,教授们风格各异,课堂活跃的类型最受欢迎。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听起来很高深的一门课程,被北京师范大学(微博)赵峥教授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电子课件,讲解得生动活泼。辽宁丹东市网友称赞:把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这些高深的学问讲出刘宝瑞、郭德纲的效果,真是大师本色。陕西咸阳一名网友评价:这样的学问就应该讲得有趣,因为下面坐的都是本科生。如果能讲得初中生都听得懂,那就是莫大的贡献。
北京理工大学王越院士讲授的“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中规中矩,学风严谨。辽宁省葫芦岛市网友评价:虽然有些死板,但是感觉也比我的老师厉害多了。江苏省宿迁市网友则表示:看到老爷子的讲课,发觉没有作秀的成分在里面,就是很纯粹的讲解,真正有兴趣的,细细品味很有收获,给人很纯粹、踏实的感觉,没有通常所见的浮躁和迎合。
早已在“百家讲坛”上被人们熟知的于丹成为网友关注的热点,跟帖区已经有近六百人留言。网友们不仅对课程进行评论,还对这种学生参与拍摄的网络课程呈现方式给予肯定,甚至有“走神儿”网友赞叹:北师大女生真漂亮!
对本土课程网友评过于刻板不够活泼
那么,对当前的公开课,广大网友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据悉,网友对网络课程的最大意见集中在“不够活泼”。
确实,与国外网上课程比起来,中国教授们显得过于刻板。哈佛、斯坦福等大学的公开课上总是笑声不断,而中国大学公开课则更像传统的严肃课堂,一些课程被网友评价为“老师不善言辞,照本宣科”。有分析认为:从小学到大学都是灌输式的教育,这让老师也很难成长为风趣幽默的知识传播者。而且中国传统的“为人师表”概念,也使教师养成了“不苟言笑”的习惯。这就使国内的课堂很难气氛活跃。
不过对于网络课程中的不足,一向刻薄的网友们给出的提醒大多是善意的。例如对东南大学的《戏曲史话》,网友评论:觉得王教授讲的很好,但方式有点刻板,怕对青年一代的吸引力不够强。能活泼点不?广州天河区网友在中山大学《视觉文化批评》课程中留言:冯原教授讲得非常精彩,鼓掌。但提点小小的建议:建议教授在以后讲公开课的时候,在着装方面稍微正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