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 > 校园资讯 > 校园热点 >

暨大研究生院副院长:他赶上了教学改革的最好时机

2011-11-12 
“陈填烽赶上了我们学校教学改革的最好时机,”史学浩说,2008年,暨大针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交叉学科引进一批境外学术机构高水平特需人才......

编辑推荐:  

敬请关注读书人网站:http://www.reader8.com/

暨大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导是岗位,不是身份

  南方都市报讯 暨南大学年轻教授陈填烽的“牛人牛事”被报道之后,引发读者热议,暨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史学浩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对争议做出解释,他说,“中国长期以来都把博导当身份象征,其实名片上印博导已经out了,博导只是一个岗位,并不是身份。”

  “他赶上了教学改革的最好时机”

  “陈填烽赶上了我们学校教学改革的最好时机,”史学浩说,2008年,暨大针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交叉学科引进一批境外学术机构高水平特需人才,陈填烽就是被引进的五六名特需人才之一,27岁的他以副教授身份上岗。

  也正是这一年,暨南大学对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的评审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次允许优秀讲师参评硕士生导师,优秀副教授可以参评博士生导师。

  一方面鼓励年轻优秀教师,另一方面建立“能者上,不能者淘汰”的博士生导师退出机制和招生计划逐年审核制。史学浩告诉记者,暨大目前有1200名硕士生导师,有367名博士生导师,但每年硕士研究生就只有2000多个,博士生也只有200个指标,这必然导致一半的导师招不到博士生,改革其实是为了改变“博导”成为“身份”的现状。

  据其介绍,2010年暨大就有42名博导被学校停止招博士生,其中有招不到人被停,也有名额超标被停,比如该校校长、书记就因“超标”,要做出表率“被停招”,但改革初始反弹声音还是很强烈的。

  史学浩说,中国高校一直都把博导当成一种身份的象征,其实在国外高校并不是这么一回事,“2008年这次改革,我们就对老师们说,名片上印着博导,这是一种很out的做法,其实博导就是一个岗位,并不是一种身份,你只要有这个能力,就能够上。”

  博导遴选需过六道关

  对于博导评选的机制,网络上多有争议,对此史学浩也作出解释。“有媒体讲陈填烽是一毕业就当副教授、博导,这个说法并不准确,陈填烽毕业后在香港工作过两三个月,其实,博士生期间一直在帮导师带学生。”史学浩还告诉记者,当初为物色这位年轻才俊,他与研究生院院长专程去香港中文大学做了“暗访”,与陈填烽的导师、其辅导过的学生都进行过私下交流。

  即使是“破格”,博士生导师遴选仍需遵循严格的程序。史学浩说,暨大博导遴选程序有六道关,一是个人申请,二是学科组预审,三是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初审,四是校外专业通讯评议,五是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六是学校公示与批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