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敬请关注读书人网站:http://www.reader8.com/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混”学生会?
记者发现,尽管最初大部分人参加学生会的目的只是为了“锻炼自己”,但在潜意识中,通过学生会工作获得保研或者增加就业筹码,似乎才是部分学生会干部们走下去的真正动力。
“学校没有明确的规定,说学生会主席就一定可以保研,但大家会看嘛,往届的主席几乎都获得了保研名额,这几乎就是公开的潜规则。”一位大三的学生会部长告诉记者,“混学生会,有时候与能力有关,但更多时候也与个人的性格、交际能力甚至家世背景有关。一些长相甜美的女生,尤其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
在校学生会公关部工作的大二女生李婉告诉记者,公关部的主要工作是拉赞助。“上个学年,我觉得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自己拉到了一笔3000元餐劵的赞助。”李婉为此很是高兴了一阵子。
这样的成绩在刘若看来,“对一些有家世背景的同学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她告诉记者,本系有不少同学的家庭背景好,他们依赖父母的社会关系随便拉个万把块钱的赞助,很快便能够在众多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中凸显出来。
符铭为是否还要在学生会这条路上走下去苦恼着,“学生会工作占据了我很多时间,一方面它的确教会了我一些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又担心是否一定能够实现保研的目的。”
学生会工作的另一个好处是,在争取奖学金时,学生会有独立推荐资格。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需要通过成绩排名来获取奖学金,而在学生会中工作的学生每年有稳定的名额可以直接获取奖学金。
“是否获得过奖学金与未来能否保研也有一定关系。”一位大三的学生告诉记者,保研主要考察学生的三方面能力:成绩、科研论文以及社会工作。“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连环套,比如成绩不一定看总分,而要看你的专业分和选修分;科研论文就要参加学校的各种大赛;社会工作就主要指学生会工作。三年下来,我才基本上搞明白这套规则,很多时候,会觉得相当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