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 > 校园资讯 > 校园热点 >

教育改革应是一边探索、一边规范

2011-11-07 
黄蛉从一个几乎落榜的考生成功转入重点大学的经历的确令人艳羡,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其“两级跳”是否符合程序.......

编辑推荐:

敬请关注读书人网站:http://www.reader8.com/

舆论偏爱甲骨文特长生源于对教育不满的转嫁

  因拥有甲骨文的特长,“古文字达人”黄蛉在两年内实现了三本到一本的“两级跳”,从川大锦城学院转入川大本部学习,让诸多同窗眼红。同时,专为黄蛉“开小灶”的指导老师何崝已经向学校提交了辞呈,不愿意再教黄蛉。(《成都商报》11月5日)

  黄蛉从一个几乎落榜的考生成功转入重点大学的经历的确令人艳羡,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其“两级跳”是否符合程序,而是在于其真才实学是否配得上享有这样的“特权”。从目前来看,无论是黄蛉的指导老师何崝,还是他曾就读的川大锦城学院文传系主任毛建华都对他评价不高。何崝甚至直言“这个学生有些浮夸,靠不住”,“他的学习情况并不理想,在甲骨文方面也没有多大造诣。”

  很少有老师不爱护自己的学生,更何况是专门悉心指导了2年的学生,因此何崝对黄蛉的评价之低让人意外,但他的话显然最具有参考价值。看来,黄蛉的甲骨文功底对于普通人尚可称之为特长,但在专业研究领域的成绩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在其表现不算合格的情况下,依然把黄蛉转入川大本部,实际上给予了他过分的“特权”,这不仅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更容易造成一种负面的示范效应。

  近年来,高考中用古文写作、以古诗作文的“偏才”、“怪才”越来越多,一旦他们成为社会话题,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高校对其“法外施恩”。这固然缘于全社会对目前相对僵化的教育评价体系的不满,但是凡事都应有度。在没有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考量、客观判断的情况下,仅凭一篇高考作文便称之为“才”,未免失之轻率,只会适得其反。正是社会对于“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过分热衷,给了部分高校表现“有容乃大”气度的机会,很难说某些高校没有借机炒作的嫌疑。

  其实剑走偏锋者不一定都是人才,即使学生确有某方面特长,校方也应理性对待,实事求是,不能过分拔高。虽然目前对偏才的选拔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但最终的目标是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一边探索、一边规范才是教育改革应有的题中之义。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