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 > 校园资讯 > 校园热点 >

辛亥革命 你学到了什么

2011-10-10 
在那个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义和团等大小内乱,签订了无数不平等条约,被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统治了几十年的中国......

编辑推荐:

敬请关注读书人网站:http://www.reader8.com/

由辛亥观“新害”:我们向那些牛人学什么?

  今天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日子。关于这个革命的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很多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说过很多了,我们今天还在隆重纪念它,这本身就说明了一切。

  我们关注的是人。在那个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义和团等大小内乱,签订了无数不平等条约,被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统治了几十年的中国,那时的人们是怎样的?揭竿革命的那些牛人,究竟何德何能让我们在一百年后还在纪念他们?一百年之后的今天,社会发展很大,相应的弊病也层出不穷。由辛亥人物,观新进的社会之害,或许能帮我们更深地了解那个时代。

  林觉民: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  

由辛亥观“新害”:我们向那些牛人学什么?

 

  辛亥关键词:责任、浪漫、自由

  说不清是林觉民的一封《与妻书》让人们记住了广州黄花岗起义,还是那次失败起义的悲剧感烘托了黄花岗72烈士。总之,透过林觉民的这封字字滴血含情的绝笔信,我们能够看到那时的热血青年的情意和责任。于是这封信上了中学语文课本,成了传诵百年的名篇。

  林觉民是旅日学生,受到新思潮的影响,立志为天下人的幸福献身。后娶妻回国,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不幸就义,年仅24岁。起义前三天,给妻子写了遗书,名为《与妻书》。《与妻书》一上来就满溢凄美:“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简单翻译下:“亲爱的老婆,我现在写这封信跟你永别。写信的此时,我还是个活人;你看信时,你老公我,已经不在人世了。”之后,林觉民说出了自己如此抉择的原因:“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他之所以选择抛下他挚爱的妻子,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太爱,并推己及人,想让全中国的人都享受到如自己这般的幸福。为了全国人的幸福,他愿意牺牲自己。一个爱小家、顾大家,享受情爱并献身大爱的铁血男儿,跃然纸上。

  新害现实:“生命、爱情、自由”的古典美丧失殆尽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一个诗人。如今诗歌在中国绝对算个落寞的领域,但在我们小时候,有首诗全国人都会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当时小,不明白诗中的意思。后来渐渐体会到了世人所表达的价值观:真挚的爱情高于生命,真正的自由又高于爱情。想来林觉民以及他的同伴都会同意这一点,他们也是为了大多数人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而牺牲了自己。

  我们这个时代,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词语的意思被缩小。我们现在谈浪漫,都是指送花、制造惊喜这种小情小爱;我们所谈的责任,是完成好自己的一份本职工作。即使这样,能够做到浪漫与责任并重的人,还是越来越少。这不禁让我们回望辛亥,林觉民君对妻子的爱,对生之眷恋,在死前三天的遗书中表露无遗。然而他为了更大的责任,为天下兴亡,尽到了一份匹夫之责。而人生中最后一段文字,竟然写得如此情意绵绵,把遗书写成了情书,让一百年后的我们仍在赞叹,这种大浪漫也是我们无法望其项背的。纪念林觉民诸君,也会让我们对生命、爱情与自由更多一些思考吧。

  多说一句,写下《自由与爱情》的诗人裴多菲,在他26岁时参加了同沙俄军队的作战,不幸牺牲。他和林觉民加起来,只活了50岁。他们都死了一百年以上了,我们仍在纪念他们。

  袁世凯:成于制度革新,败于个人崇拜  

由辛亥观“新害”:我们向那些牛人学什么?

 

  辛亥关键词:制度、个人崇拜

  袁世凯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争议的人物之一,对他的评价早已盖棺论定,但后世总有人因各种原因去纪念他。他逆历史潮流复辟称帝,向日本妥协签下《二十一条》,让他被牢牢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然而翻看他的经历,却不能让我们简单在他身上盖一个“坏人”的戳。

  简单回顾一下他的历史功绩——

  废除科举制。对于科举制度的积弊,晚清以来一直都有很多进步人士予以揭露和批判。然而,在袁世凯之前,这些志士仁人还只是更多地停留在批评上,而真正付诸行动并取得实效的是袁世凯。这是一项关系到太多太多人前途和命运的制度。一旦废除科举,想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人,正在当官的人,都会起来反对。废除科举,无疑是要犯众怒。写了上千年的八股文,在袁世凯手里终结。

  建立新的社会管理体系。袁世凯是中国警察制度的创始人。用警察取代衙役管理社会治安,应该说是社会管理体系的进步,在建立和推广这个制度上,袁世凯有功。另外他还推行军民分治,规定督军不得兼任省长,下令军警不得干预政治。此举削弱了地方军阀的权力,预防了国家分裂。

  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中国首次地方选举是1907年的天津市政选举,天津属于袁世凯所管辖的直隶。袁世凯在执政的第一年,就制订了《国会组织法》,接着又公布《文官考试法》,为建立现代国家机关做出了贡献。

  经济领域改革颇有建树。我们小学都学过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故事,这条铁路现在仍在使用中。而这条铁路,正是由袁世凯发起和筹建的。此外,由政府出资建立保息制度,鼓励民营企业。在整理和健全财政税收制度,整顿金融秩序方面都做了不少贡献。民国初年有一个短暂的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期”,这与袁世凯的近代化意识和对外开放政策密不可分。

  以上这一切,都毁在了两个字上:称帝。1916年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各阶层的强烈谴责,83天后灰溜溜退位。几个月后,他也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可以说,由于对个人崇拜的无极追求,毁掉了他本可能流芳百世的美名,直接由圣及衰,变成了遗臭万年。袁世凯的功绩和教训,很值得回味。

  新害现实:制度不完善,法治敌不过人治

  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袁世凯,之所以至今仍有人怀念他的功绩,无外乎他对制度的革新和创立。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还存在制度不完善,法治不敌人治的现象。袁世凯当年曾力主官员公费出国考察,对那时闭关锁国多年的中国来说,是个开阔眼界的好心举措。如今,袁当年的各项政令,可能公费出国考察一项是执行得最彻底的。个中缘由,大家都明白。中国社会千百年来的底色其实没有多大变化,各项制度都会受到凌驾其上的权威人士干预。微博上流传一个段子,讲官场规则的:白头(法律法规)不如红头(政策文件),红头不如黑头(领导批示),黑头不如口头(领导打招呼),口头不如心头(领导意图),心头不如枕头(枕边风)!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脆弱无助,由此可知。

  至于令袁世凯身败名裂的个人崇拜,则非但没有吸取教训之意,倒有发扬光大之嫌。上面提到的官场规则段子,正是对个人崇拜的一个绝佳讽刺。话说回来,个人崇拜之根恰在官本位制度。在官本位的大环境下,人很难不迷失。新中国第一个被判处死刑的副省级官员胡长清,在临死前坦承:身为高官,周围人对自己的前呼后拥、阿谀奉承很容易让自己眩晕,迷失方向,以致踏上万劫不复之路。过去一百年,我们在个人崇拜上栽了足够多的跟头。袁世凯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现在看起来仍旧弥足珍贵。

  孙中山:屡败屡战的职业革命者  

由辛亥观“新害”:我们向那些牛人学什么?

 

  辛亥关键词:民生

  孙中山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今天我们只谈一个点:他的三民主义。三民,是民族、民权、民生的合称。三民主义,核心在民生主义。当时的民生主义定义相对狭隘,主要是两方面: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当时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透着一种理想的光芒。有人评价说跟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很像。国民党迁台后,由于国共对峙,蒋介石解读版的三民主义已经跟孙版初始有所不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更像口号,他也的确凭借这些口号式的宣传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在提出三民主义后,孙中山终生奉行并推广之。关于民生二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但仅凭望文生义,民生可理解为民众的生活。搞好民生,就是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好。孙中山当年没有完全实现这一点,好在留下了一个口号式的民生主义。

  新害现实:民生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今天我们所说的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民生的概念外延多了,但实质并无变化,还是简单的几个字: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求《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但求安居乐业和睦相处。跟这个目标比,我们显然还有不小的距离。

  如今的社会问题,大多是民生问题。住房昂贵,看病难看病贵,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民众不能充分参与分享发展的成果。如果描述一个典型的中国人,大概是这样的:40岁左右,男性,跟老婆过着不咸不淡的生活。在单位混到基层干部,每天带着面具奉承领导、培植下属,下了班为孩子上学的事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每月都要还一笔可观的房贷,期盼父母身体健康别让自己过早背上养老的重担……

  我们曾用“琥珀社会”来概括目前中国的民生问题:社会已经分层,平民上升通道渐趋关闭。民生问题的关键是公平,没有平等的机会,公平的平台,民生就无从谈起。孙中山一百年前的呼号,固然有他的政治企图,然而道理却不言自明。公平地说,现在比孙所处的时代,在民生上已有显著进步。但离真正的全民过上好日子还有不小距离。辛亥诸君全力争取的,也几乎是我辈需着力争取的。套用中山先生临终遗言:民生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