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敬请关注读书人网站:http://www.reader8.com/
10月1日,拿到东莞市民政局关于助学团队的批复,原来愁眉苦脸的坤叔开心不已。
坤叔公益团队
南方日报报道:早年的坤叔做建材生意,日子过得比较宽裕。坤叔的助学路,始于令他骄傲的女儿,一个有着美妙动听嗓子的女孩。
为女儿,献爱心,弃商从善
1988年,14岁的女儿以一曲《跳街舞》,夺得当年广东业余歌唱大赛冠军,此后又获得央视举办的青年歌手大赛“荧屏奖”,成为青少年歌迷的偶像,每天收到大量的信件。为了不影响学习,这些信件由坤叔代为回复。
一次,坤叔收到一个孩子的来信,信中称他因交不起50元学费想辍学。“他只是差50元就没书读,我觉得很可怜。”坤叔说,不经意间,他产生了资助的想法,寄了50元给女儿的小歌迷。
从此,越来越多的贫困现实,打动着这个老板。1992年,广东吹响希望工程的号角,坤叔自出经费到各地调研,成为希望工程的推动者之一。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慢慢走上弃商从善的路子。
20多年来,坤叔助学的足迹遍布广东、湖南、广西、四川等贫困地区,团队达到1300多人,资助2600多名穷娃娃,每年资助经费数百万。坤叔自己,也从当年西装革履的老板,变成一个勤俭朴素的慈善者。
在他11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一面墙摆满金灿灿的荣誉,他所收到的感谢信,已经难以数清。
17岁的桂华是受助者之一,来自湖南凤凰。2006年的一个晚上,桂华家遭遇一场火灾,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桂华两姐妹无奈面临辍学。就在姐妹俩绝望的时刻,她们遇到了好人坤叔,使上学梦得以延续。桂华说,她们慢慢长大了,以后也要将爱心延续下去。
“在最艰难的时候拉他一把,而不是偶尔给三五百。”坤叔说,很多孩子的父母之所以贫困,主要是因为吃了没知识的哑巴亏。如果他们的孩子再不读书,就会更加贫穷。
走慈善路并不容易。20多年来,满怀热情的坤叔,在助学路上,却遭遇了异常的艰辛。
热心肠,冷现实,坚持不断
65岁的坤叔,头发花白,皱纹深邃,长期为助学奔波的他,年事渐高。2000年,坤叔患上冠心病;2006年,坤叔不幸中风;今年3月,弥漫性血栓让他难以走动……坤叔助学团队还能坚持多久?助学模式能走多远?巨大的疑问,让这个年迈的老人充满担忧。
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孩子上学费用越来越大,部分资助者因难以承受而退出。2008年,坤叔探索出一条勤工助学的路子,即与东莞一家职业技术学校合作,让学生边读书,边利用假期打工挣钱。但因部分学生出现工作累、逃离学习、辍学等情况,这一模式遭到媒体的质疑。勤工助学的路子不得不暂停。
由于团队资助的学生大部分在外省,有人对坤叔的助学产生异议。2010年10月,在东莞慈善界一次集会上,有助学组织负责人就表示,东莞有的慈善组织在湖南、广西、江西等地大力扩展自己的影响力,却忽略了本土的需求。每当听到“肥水不流外人田”等话语时,坤叔都觉得特别孤单。“大爱无疆,又何必区分本地外地呢?”
让坤叔感到艰辛的还在于,扶贫思路和扶贫方式的分歧,也要他与当地政府部门慢慢磨合。“现在随便问一个受助学生是否还在学校读书,都要我自己去学校核对。”坤叔举例说,此前,湖南凤凰县以一个孩子不能重复享受补贴为由,曾规定接受民间资助的孩子不能享受“两免一补”(免书本费、杂费,补助寄宿生活费)政策。2005年,为了帮700多名贫困生申请优惠,坤叔甚至与当地教育部门进行了一场“论战”。
在种种挫折面前,坤叔还是选择了坚持。“为的是一种信念的坚守,是对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麻木心态的一种无言的抗争。我们的选择,有些人是永远无法理解的。”
虽深感好人难当,好事难做,不过,坤叔最大的忧虑在于,助学团队一直没有取得合法“名分”。
在坤叔看来,能否登记注册,是助学团队能否坚持的最大关键。“我们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的理念,怕遭到别人的攻击。”坤叔说,即使团队成员讨论时,也不敢留开会记录,只能“偷偷地”聚会。
这样的担忧,随着年龄增长,坤叔越发着急,他希望毕生的助学慈善,可以通过登记注册转为组织运作,将慈善理念传承下去。
但从2005年开始,坤叔助学团队的申请就一直未获得批准。
2007年,坤叔助学团队成员在总结成功经验时,提出了“千分一”的慈善理念,即每个人拿出收入的千分之一用于慈善事业,呼吁大家把慈善当成一种生活习惯。
团队成员希望将“千分一”作为名称的一部分申请登记注册,以继续推广这一公益理念,将助学模式推广到其他公益领域,发挥该模式积少成多和直接捐助的优势。但连续几年,坤叔的申请均未能获准。坤叔为此甚至与主管部门领导拍过桌子。
屡遭挫折的坤叔并未放弃。今年8月5日,东莞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率先“松绑”——公共服务类的社会组织可直接申请登记,不再寻找业务主管单位做“婆家”。
坤叔感觉希望来了。8月9日,坤叔再次到主管部门为团队申请登记。不过,失望再次降临,东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经过审查认为,“千分一”有可能会让公众误解为“硬性摊派”、“强迫捐款”,违背了慈善自愿的原则。双方坚持下,坤叔几乎陷入绝望。
绝望之余,惊喜传来。10月1日,坤叔接到东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的协商邀请。当天,省民政厅副厅长王长胜当场同意提倡“千分一”理念。主管部门给坤叔颁发了注册登记通知。
“可以登记注册了,我以后更忙了。”国庆节那天,坤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意味深长地说。当晚,他兴奋地与记者聊到深夜,不知不觉,烟灰缸已装满烟头。
10月2日早上,坤叔与十多名孩子一起来到东莞广场,拍照留念。接下来几天,他又回办公室准备凤凰助学行事宜,并准备团队登记注册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