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各地高校陆续迎来了开学季。让我们与朝气蓬勃的入学新生一起,看看一幅幅别开生面的开学新图景。
在网上找“组织”
“韩辉,你终于到了!”刚到宿舍门口还没来得及放下行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级新生韩辉就听到室友叫他的名字。韩辉先是一愣,紧接着也认出了这个小伙子,“你不会就是群里那个‘黑侠客’吧?”“哈哈,没错!”两人立刻起劲地聊开了,胜似老友见面,“其实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在网上早认识了!”
自收到录取通知书起,韩辉便忙于在微博、人人网等网络社区寻找新同学。“暑假我就加了学校的微博群,里面有7000多人,大家很活跃,还没见面就叫‘亲’。我想知道军训的情况,群里一问就清楚了。”韩辉得意地说。“在群里我认识了不少新同学,还找到了七八个湖南老乡,嘿嘿,暑假不在网上‘找组织’,你就out了!”
针对“90后”新生青睐网络交流的特点,今年不少高校纷纷推出“网上迎新”。清华大学为各院系招生组开通了微博,新生们通过“加关注”、“@”提问,可随时了解情况,甚至向学校求助。北京大学则给新生发放“北大英雄”电脑游戏光碟,游戏通关后,校园环境、选课程序等就变得不再陌生。北京科技大学的辅导员则通过人人网上建立的班级网页来为新生答疑解惑,有的新生高兴地留言:“哈,这简直太贴心了!”
人性化资助暖人心
为了打消寒门学子的求学顾虑,今年不少高校不仅致力于“物质扶贫”,更注重“精神脱贫”,推出人性化资助措施。
“学校给我们发放了9张购物卡,瞧,这是300元的‘学习生活用品卡’,9月18日之前在学校超市用完就行。我觉得这比统一发东西更实在,可以随意买,不和他人重样!”清华新生小赵开心地说。
东南大学自动化专业的新生于伦宇报到后,便申请加入“雁行东大”励学成长项目,这个项目面向家庭困难的大学新生,一年颁发3200元的励志奖学金。“通过这个项目,一方面能获得为其他学生服务的快乐,另一方面还能锻炼自己的能力。”于伦宇说。
“我们不希望一进学校就给贫困的学生贴上标签。”东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孙莉玲说,“家庭困难的学生在进校时就加入这样的组织,他们就会知道自己不是只能接受帮助,也可以通过劳动回馈社会、帮助别人。”
两岸交流创新高
“我就想离开台湾,到外面看一看,开阔自己的眼界。”来自台北成功高中的徐启峻说。今年,他在台湾学测(相当于大陆高考)中拿到了满分,获得了多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最终选择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我喜欢钻研物理,而今年清华对台湾新生正好开放了物理学专业。”2011年,清华大学接收港澳台学生的院系由5年前的12个增至17个,学生们的选择空间更为广阔。
徐启峻与清华结缘,始于今年清华首次举办的“优秀港澳台高中生体验营”活动。体验营邀请了30余名港澳台高中生参加,期间通过面试发掘了包括徐启峻在内的一批优秀学子。
“我来清华念本科时,只能通过参加港澳台联考。2010年大陆开始承认台湾学测,免试招收‘顶标级’学生,今年更扩展至‘前标级’和‘均标级’,联考中面向港澳台招生的高校也增加近一倍,真羡慕他们!”今年升为硕士的台湾学生张致皓说。“在清华,我们和大陆学生一起吃住,一块上课,一同参加各种活动,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据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于涵介绍,今年共有27名港澳台新生入读清华,报到率达90%,均创历史新高。以往包括清华大学在内,招收港澳台学生的大陆名校报到率仅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