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中国园林图解词典(白金版) | |||
中国园林图解词典(白金版) |
第一章 园林的设计
造 景 1
点 景 1
缀 景 1
障 景 1
借 景 2
远 借 2
近 借 2
实 借 2
虚 借 2
仰 借 3
框 景 3
俯 借 3
隔 景 3
透 景 4
添景 4
夹 景 4
藏 景 4
动观对景 4
静观对景 5
漏 景 5
景 点 5
景 深 5
对 景 6
叠山掇峰 8
叠 山 8
叠 石 8
叠石十字诀 8
散 置 8
特 置 9
对 置 9
群 置 9
剑 9
掇 山 9
土石混合山 10
假 山 12
石 山 12
土 山 12
峡 谷 12
石 室 12
屏 峰 13
点 峰 13
引 峰 13
补 峰 14
拼 14
接 14
叠 14
盖 14
竖 15
挑 15
飘 15
扣 15
卡 16
挂 16
收 16
出 16
斗 16
架 17
撑 17
错 17
刹 17
悬 17
连 18
券 20
目 录
2
拖 20
环 20
理水和水体 20
理 水 20
水 体 21
湖 21
池 21
瀑 布 21
泉 21
溪 22
涧 22
池 岸 22
驳 岸 22
倒 影 23
池面布置 23
小 聚 23
留活口 23
大 分 24
寄畅园八音涧 26
堤岛 26
堤 26
矶 26
岛 26
避暑山庄芝径云堤 27
颐和园西堤 27
避暑山庄青莲岛 27
避暑山庄金山岛 27
避暑山庄如意洲岛 28
颐和园南湖岛 30
避暑山庄月色江声岛 32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32
各色山石 32
石 峰 32
石 笋 32
湖 石 33
黄 石 33
宣 石 33
灵璧石 33
花石纲 34
昆仑石 34
沧浪亭真山林 34
留园岫云峰 34
留园冠云峰 35
留园瑞云峰 35
个园春山 35
个园夏山 35
个园秋山 36
个园冬山 36
网师园云岗 36
狮子林小赤壁 36
寄畅园美人石 37
寄畅园九狮台 37
颐和园青芝岫 37
御花园堆秀山 37
园林花木 38
花 圃 38
花 台 38
竹 38
松 39
柏 39
梅 39
柳 39
枫 40
梧 桐 40
牡 丹 40
海 棠 40
石 榴 41
玉 兰 41
CONTENTS
3
荷 花 41
芍 药 41
菊 42
桃 花 42
紫 藤 42
葡 萄 42
爬山虎 42
芭 蕉 43
桂 花 43
郁金香 43
丁 香 44
睡 莲 44
迎春花 44
绣球花 44
第二章 园林的类别
园林的基本类型 45
皇家园林 45
私家园林 46
景观园林 48
寺观园林 50
秦代园林 52
汉代园林 52
南北朝园林 53
隋唐园林 53
宋代园林 53
明清园林 53
园林的地域性 54
苏州园林 54
扬州园林 55
岭南园林 55
徽州园林 55
北京园林 56
台湾园林 58
江南园林 61
北方园林 62
第三章 园林的建筑
厅堂轩馆 64
扁作厅 64
圆堂 64
厅 64
堂 65
鸳鸯厅 65
四面厅 65
花 厅 65
门 厅 65
荷花厅 66
花篮厅 66
牡丹厅 66
拙政园远香堂 66
拙政园兰雪堂 67
拙政园玉兰堂 67
网师园万卷堂 67
狮子林燕誉堂 67
狮子林立雪堂 67
沧浪亭明道堂 68
耦园城曲草堂 68
寄畅园凤谷行窝大厅 68
寄畅园嘉树堂 68
颐和园乐寿堂 68
乾隆花园遂初堂 69
北海澄观堂 69
十笏园十笏草堂 69
楼、阁 69
寄畅园秉礼堂 70
板桥林家花园定静堂 72
颐和园玉澜堂 74
目 录
4
楼 76
阁 76
拙政园见山楼 76
拙政园倒影楼 76
拙政园留听阁 76
拙政园浮翠阁 77
留园曲溪楼 77
留园西楼 77
留园明瑟楼 77
留园冠云楼 77
留园远翠阁 78
留园活泼泼地 78
网师园撷秀楼 78
网师园濯缨水阁 78
狮子林暗香疏影楼 78
狮子林问梅阁 79
狮子林卧云室 79
耦园听橹楼 80
虎丘致爽阁 80
个园抱山楼 80
何园汇胜楼 80
拥翠山庄拥翠阁 80
虎丘山冷香阁 81
北京故宫御花园延晖阁 81
板桥林家花园来青阁 81
景山绮望楼 81
乾隆花园符望阁 82
颐和园德和楼 84
颐和园山色湖光共一楼 86
颐和园佛香阁 86
颐和园借秋楼 86
颐和园爱山楼 86
北海阅古楼 86
北海倚晴楼 87
北海庆霄楼 87
北海环碧楼 87
北海万佛楼 87
颐和园画中游楼阁 88
北海叠翠楼 90
避暑山庄烟雨楼 90
避暑山庄上帝阁 90
避暑山庄云山胜地 90
避暑山庄绮望楼 90
轩、榭 91
轩 91
榭 91
避暑山庄文津阁 92
拙政园芙蓉榭 94
拙政园倚玉轩 94
拙政园听雨轩 94
拙政园与谁同坐轩 95
留园绿荫轩 95
留园闻木樨香轩 95
网师园竹外一枝轩 95
网师园看松读画轩 95
网师园小山丛桂轩 96
狮子林指柏轩 98
沧浪亭面水轩 98
怡园藕香榭 98
怡园拜石轩 98
个园宜雨轩 98
拥翠山庄抱瓮轩 99
拥翠山庄月驾轩 99
御花园绛雪轩 99
乾隆花园古华轩 99
颐和园写秋轩 99
避暑山庄水心榭 100
斋、馆 102
CONTENTS
5
斋 102
馆 102
拙政园秫香馆 102
拙政园玲珑馆 103
拙政园三十六鸳鸯馆 103
拙政园拜文揖沈之斋 103
留园清风池馆 103
留园五峰仙馆 104
留园林泉耆硕之馆 104
网师园集虚斋 104
怡园坡仙琴馆 104
寄畅园含贞斋 105
故宫御花园养性斋 105
乾隆花园倦勤斋 105
北海画舫斋 105
颐和园宜芸馆 105
北海静心斋 106
殿 108
北海善因殿 108
北海普安殿 108
北海琳光殿 108
北海法轮殿 109
北海悦心殿 109
北海承光殿 109
北海大慈真如宝殿 109
北海极乐世界殿 110
颐和园仁寿殿 112
颐和园排云殿 112
景山寿皇殿 112
景山观德殿 112
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 112
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 113
避暑山庄万壑松风殿 113
避暑山庄松鹤斋殿 113
避暑山庄继德堂殿 113
避暑山庄无暑清凉殿 114
亭 114
圆 亭 114
方 亭 114
十字亭 115
半山亭 115
重檐亭 115
双 亭 115
鸳鸯亭 116
流杯亭 116
六角亭 116
八角亭 116
扇形亭 117
桥 亭 117
碑 亭 117
拙政园天泉亭 117
拙政园松风亭 118
拙政园得真亭 118
拙政园笠亭 118
拙政园嘉实亭 118
拙政园绣绮亭 118
拙政园倚虹亭 119
拙政园绿漪亭 119
拙政园待霜亭 119
拙政园雪香云蔚亭 119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120
拙政园梧竹幽居 120
拙政园宜两亭 120
拙政园塔影亭 120
留园可亭 121
留园濠濮亭 121
留园冠云亭 121
网师园月到风来亭 121
目 录
6
留园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122
网师园冷泉亭 122
狮子林真趣亭 122
狮子林飞瀑亭 122
狮子林湖心亭 123
沧浪亭仰止亭 123
沧浪亭御碑亭 123
沧浪亭园中的沧浪亭 123
怡园螺髻亭 124
怡园南雪亭 124
怡园四时潇洒亭 124
怡园玉延亭 124
怡园金粟亭 125
怡园小沧浪亭 125
环秀山庄问泉亭 125
虎丘三泉亭 125
虎丘山小亭 125
虎丘真娘墓碑亭 126
虎丘孙武子亭 126
虎丘巢云廊碑亭 126
虎丘御碑亭 126
拥翠山庄问泉亭 127
晋祠难老泉亭 127
晋祠善利泉亭 127
晋祠不系舟 127
晋祠真趣亭 128
北京故宫御花园御景亭 128
北京故宫御花园浮碧亭 128
北京故宫御花园澄瑞亭 129
北京故宫御花园万春亭 129
北京故宫御花园千秋亭 129
北京故宫御花园井亭 129
北京故宫御花园四神祠 130
北京故宫御花园玉翠亭 130
乾隆花园耸秀亭 130
乾隆花园撷芳亭 130
乾隆花园禊赏亭 131
颐和园知春亭 131
北海五龙亭 131
北海枕峦亭 131
乾隆花园碧螺亭 132
北海意远亭 134
北海涤霭亭 134
北海引胜亭 134
北海撷秀亭 134
北海慧日亭 134
北海见春亭 135
北海小昆丘亭 135
北海一壶天地亭 135
北海团城镜澜亭 135
北海团城玉瓮亭 135
北海团城沁香亭 136
避暑山庄南山积雪亭 136
避暑山庄北枕双峰亭 136
避暑山庄水流云在 136
避暑山庄甫田丛樾 136
避暑山庄芳洲亭 137
避暑山庄采菱渡 137
避暑山庄冷香亭 137
避暑山庄萍香泮 137
避暑山庄牣鱼亭 137
避暑山庄曲水荷香 138
避暑山庄晴碧亭 138
避暑山庄望鹿亭 138
绍兴兰亭碑亭 138
绍兴兰亭鹅池碑亭 138
绍兴兰亭流觞亭 139
绍兴兰亭墨华亭 139
CONTENTS
7
绍兴兰亭御碑亭 139
檀干园湖心亭 139
檀干园镜亭 140
檀干园双亭 142
杜甫草堂鱼香亭 142
杜甫草堂一览亭 142
何园水心亭 142
廊 143
直 廊 143
长 廊 143
曲 廊 143
复 廊 143
里外廊 144
回 廊 144
水 廊 144
游 廊 144
双层廊 144
叠落廊 145
半 廊 145
双面廊 145
单面廊 145
爬山廊 145
抄手廊 146
空 廊 146
双面空廊 146
单面空廊 146
拙政园柳阴路曲 146
留园曲廊 147
网师园曲廊 147
网师园射鸭廊 147
网师园樵风径 147
狮子林复廊 147
狮子林御碑亭廊 148
狮子林古五松园廊 148
狮子林飞瀑亭廊 148
沧浪亭复廊 148
怡园复廊 149
怡园碧梧栖凤廊 149
怡园玉延亭廊 149
耦园筠廊 149
耦园樨廊 149
虎丘巢云廊 150
环秀山庄西廊 150
何园蝶厅楼廊 150
颐和园长廊 150
桥 151
平 桥 151
曲 桥 151
拱 桥 151
廊 桥 152
亭 桥 152
过街桥 152
拙政园小飞虹 153
上海豫园九曲桥 153
瘦西湖五亭桥 153
颐和园十七孔桥 153
颐和园玉带桥 153
颐和园豳风桥 154
颐和园柳桥 154
颐和园镜桥 154
谐趣园知鱼桥 154
舫 155
颐和园清宴舫 155
拙政园香洲 155
怡园画舫斋 156
狮子林石舫 156
墙 156
云 墙 156
目 录
8
花 墙 156
漏窗墙 156
漏砖墙 157
塔 157
楼阁塔 157
密檐塔 158
喇嘛塔 158
舍利塔 158
砖 塔 159
琉璃塔 159
苏州虎丘塔 159
颐和园多宝琉璃塔 159
颐和园四色喇嘛塔 160
玉泉山玉峰塔 160
避暑山庄永佑寺舍利塔 160
第四章 园林小品
盆景与盆景石 161
盆 景 161
盆景石 161
树盆景 161
树石盆景 161
草石盆景 162
松石盆景 162
海参石 162
诸葛拜斗石 162
木变石 162
其他小品 163
石 桌 163
石 凳 163
碑 碣 163
书条石 163
铜香炉 164
铜 凤 164
铜 龙 164
铜麒麟 164
第五章 园林的铺地
铺地材料 165
石子路 165
鹅卵石铺地 165
砖铺地 165
砖瓦石混合铺地 166
几何纹铺地 166
人字纹铺地 166
六方式铺地 166
冰裂纹铺地 166
鱼鳞纹铺地 167
吉祥图案铺地 167
盘长纹铺地 167
套钱纹铺地 167
寿字纹铺地 167
万字纹铺地 168
龟背锦铺地 168
暗八仙铺地 168
五福捧寿铺地 168
植物图案铺地 169
海棠花纹铺地 169
荷花纹铺地 169
叶纹铺地 169
动物图案铺地 169
鹿纹铺地 170
鹤纹铺地 170
金鱼纹铺地 170
凤纹铺地 170
第六章 外檐装修
门 171
CONTENTS
9
洞 门 171
月亮门 171
瓶形门 172
海棠门 172
隔扇门 172
窗 172
槛 窗 172
支摘窗 173
和合窗 173
长 窗 173
花 窗 173
漏 窗 173
成排漏窗 174
空 窗 174
什锦窗 174
门窗棂格花纹 174
步步锦 175
灯笼锦 175
龟背锦 175
盘长纹 175
冰裂纹 176
栏 杆 176
石栏杆 176
砖栏杆 177
木石栏杆 177
木栏杆 177
琉璃栏杆 177
鹅颈椅 177
美人靠 178
吴王靠 178
靠背栏杆 178
坐凳栏杆 178
寻杖栏杆 178
栏板栏杆 178
花式栏杆 179
瓶式栏杆 179
透瓶栏板 179
第七章 内檐装修
内檐装修 180
罩 180
栏杆罩 180
落地罩 181
几腿罩 181
炕 罩 181
花 罩 181
飞 罩 182
挂落飞罩 182
天弯罩 182
落地明罩 182
屏 183
屏 风 183
插 屏 183
折 屏 183
座 屏 183
画 屏 184
素 屏 184
曲 屏 184
其 他 184
纱 隔 184
碧纱橱 185
太师壁 185
多宝格 185
博古架 186
书 架 186
第八章 家 具
桌 187
目 录
10
方 桌 187
长方桌 187
带束腰的方桌 188
八仙桌 188
圆 桌 188
半圆桌 188
琴 桌 188
书 桌 189
梳妆桌 189
折叠桌 189
屉 桌 189
炕 桌 189
案 190
平头案 190
翘头案 190
条 案 190
椅 190
靠背椅 191
扶手椅 191
圈 椅 191
太师椅 191
玫瑰椅 192
梳背椅 192
官帽椅 192
交 椅 193
安乐椅 193
凳和墩 193
条 凳 193
方 凳 194
春 凳 194
墩 194
开光墩 194
绣 墩 194
几 195
茶 几 195
香 几 195
花 几 195
高 几 195
套 几 196
床 榻 196
架子床 196
罗汉床 196
月洞式门罩架子床 197
榻 197
矮 榻 197
第九章 彩 画
建筑彩画 198
和玺彩画 198
旋子彩画 198
金线大点金 198
墨线大点金 199
墨线小点金 199
石碾玉 199
金琢墨石碾玉 199
烟琢墨石碾玉 199
沥粉贴金 200
一整二破 200
喜相逢 200
苏式彩画 200
金琢墨苏画 200
海墁苏画 201
包 袱 201
花鸟包袱 201
人物包袱 201
套景包袱 201
第十章 天 花
CONTENTS
11
各式天花 202
平 棋 202
平闇 202
井口天花 202
海墁天花 202
花草平棋 203
团龙平棋 203
五福捧寿平棋 203
团鹤平棋 203
古华轩天花 203
第十一章 藻 井
藻井的类型 204
方形藻井 204
圆形藻井 204
八角藻井 204
盘龙藻井 204
颐和园廓如亭藻井 205
晋祠难老泉亭藻井 205
曲水荷香亭藻井 205
第十二章 匾 额
内外檐匾额装饰 206
横 匾 206
竖 匾 206
虚白额 206
华带牌 206
手卷额 207
书卷额 207
碑文额 207
第十三章 对 联
雅致的对联 208
此君联 208
蕉叶联 208
古琴联 208
第十四章 陈 设
高雅多彩的陈设 209
书 法 209
画 209
花 瓶 209
玉 器 210
铜 器 210
珐 琅 210
鹤 210
香 炉 211
钟 表 211
瓷 器 211
灯 具 211
盆 景 212
挂 屏 212
第十五章 园林雕刻
各色雕刻 213
石 雕 213
石雕台基 213
石雕栏杆 213
石雕柱础 214
石雕塑 214
石刻书画 214
砖雕门楼 214
砖 雕 215
砖雕垂花门 215
砖雕牌坊式门楼 215
砖雕漏窗 215
砖雕匾额 215
砖雕脊饰 216
目 录
12
木 雕 216
木雕门窗 216
木雕罩 216
木雕家具 216
第十六章 园林牌坊
园林中的各种牌坊 217
北海濠濮间牌坊 217
颐和园云辉玉宇坊 217
颐和园知鱼桥坊 217
堆云坊 218
龙光紫照坊 218
虎丘坊 218
霏香坊 218
第十七章 园林实例
园林中的经典留存 219
环秀山庄 219
拙政园 220
留 园 223
艺 圃 224
狮子林 227
怡 园 228
虎 丘 230
沧浪亭 232
耦 园 232
拥翠山庄 232
残粒园 232
寄畅园 233
鹤 园 233
大明寺西园 234
寄啸山庄 237
畅 园 238
乔 园 238
网师园 238
个 园 239
汪氏小苑 239
西 湖 240
文澜阁 242
兰 亭 244
瘦西湖 246
嘉兴烟雨楼 246
无锡惠山云起楼 247
豫 园 247
扬州小盘谷 247
颐和园 248
北 海 250
景 山 252
圆明园 254
御花园 256
乾隆花园 258
慈宁宫花园 260
礼亲王花园 262
避暑山庄 264
广东可园 264
成都杜甫草堂 264
煦 园 264
檀干园 265
瞻 园 265
板桥林家花园 266
晋 祠 268
欣闻王其钧先生的几部专著《中国建筑图解词典》、《中国园林图解词典》与《西方建筑图解词典》要再次付梓第二版,从内心为他感到高兴。这不仅是对这几本书的肯定,也是对这位孜孜不倦的学者的肯定,说明这套兼具学术性与工具性的建筑学著作,受到了业内外读者的欢迎。
其钧与我是师出同门的老同学,我们两人曾经同时于上世纪 90 年代追随清华大学吴焕加教授攻读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学业。虽然其钧在大学时的专业是美术,但由于他超常和过人的禀赋与学识,后来顺利地考入了当时的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攻读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的硕士学位。这应该是其钧步入建筑学之门的开始。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他曾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做过一段时间编辑室主任。这一时期,他曾经作为建筑指导和节目主持人,参与了中央电视台 12 集电视系列片《中国民居趣谈》的拍摄。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他撰写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于 1993年获得了台湾图书最 高奖“金鼎奖”,并成为大陆学者中,由国务院台办批准去台湾接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这一学术成果也标志着其钧在中国民居建筑研究领域中的最初成就。
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其钧携妻女移民到加拿大。初到多伦多时他受聘为多伦多大学建筑学院克劳斯(Klaus Dunker)教授的助手,此后,又成为当地一家出版社的供稿人。那一段时间,为了他所钟情的建筑史学术研究,也为了建筑学专业写作,他每年要回国 3至4 次去考察古建筑,并拍摄下大量的照片和幻灯片。2002 年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曾经专程去多伦多拜访过其钧。当时注意到他桌上堆满了没有完成的书稿,尤其是他亲手绘制的大量建筑画插图。令人感动的是,由于他女儿在北京出生时因医疗事故造成其智力上的严重障碍,使得其钧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精力帮助他太太一起照顾女儿,但这并没有消耗掉他为自己所向往的学术事业辛勤工作的热情。在多伦多与他相处期间,尽管他依旧乐观地和我交流一些中国古代建筑领域中的学术问题,但是每想到他正值年富力强之时,每日却要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为学术耕耘不辍与辛勤劳作,心中总不免生出阵阵隐忧。
后来,其钧回到国内,在没有任何国家经费资助,同时又肩负十分繁重的教学任务的情况下,挤出点滴时间,连续编写了这套图文并茂的图典性系列丛书,其中所花费的心血与精力是可想而知的。其钧对书籍写作有他自己一套独特的选题和编写模式,而这种模式在十几年前的书籍编写中是很新颖独特的。他的这个编写模式一直沿用至今,其形成大概与他自己学习建筑历史,尤其是中国古建筑历史的特殊经历有关。古建筑构件和营造模式的一些特殊名称在过去没有专门的书籍可供查阅,只散见于一些书籍中,这给学习者带来了较大的困扰。所以,每逢遇到合适的机会,其钧就会直接向专家请教这方面的知识。而他对于学到的知识,尤其是过去书上未曾提及、或只提及名词但并未解释的知识都视为至宝,把它们都记录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在这方面我也深有体会,因为他也常常问我一些专业上的问题。由此可知,他编写这套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学习者提供查询之便,因为除了专职从事建筑史学研究的少数学者外,绝大多数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员也很有必要了解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其钧著作的主要特点是图文并茂。这几本书中的所有照片都是他亲自拍摄的。撰写之初,书中的所有插图也都是由他自己亲自绘画。只是在书稿撰写进行到大约一半之时,迫于日常工作过于繁忙,而插图绘制的工作量又过于庞大,他才找到一些有兴趣跟随他学习的学生,指导他们参与到插图的绘制中。书中那些看起来仅如邮票大小的插图,其实大部分原始图样都是描绘在4开大小的图画纸上的,其画面之详实、细致是不言而喻的。曾经听其钧说起,当时有一些学生对这种大量的手绘做法感到不解,他便向学生强调西方知识界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他不希望自己撰写出版的书籍有任何不符合学术规范或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东西出现。也正因为如此,这套书虽然已经出版 10 多年了,却仍然受到读者的肯定。
其钧是一位朴实无华的学者,其孜孜不倦的著述与绘图,并非为了任何功利性目的,只是希望以自己的知识与学养,为读者提供学习的便利。或由于他有为西方出版社供稿的经历,他在写作中特别注意文字表述与图片绘制相结合,尽量让读者从易简勿难的途径获取知识。他一向秉持的原则是使自己的著作简单易读,希望通过轻松愉悦的阅读情绪,让读者们充分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其钧认为,能将专业性论著转化为简单易读的图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读者是否愿意深入了解某一学科及其知识体系的问题。的确,如果一位作者忽略读者的感受,使他们感到所希望了解的学科知识晦涩难懂,从而对这位作者所极力推赞的学科望而却步,让一些本可以更广泛传播的知识禁锢在小范围内,这何尝不是这一领域研究者们不应遇到的遗憾之事。
其钧的勤劳与效率,在与他接触过的人中都是被认同的。他在撰述与写作上认真而迅速,这不仅表现在他的书籍著述方面,也体现在学术性的专业论著方面。他的妻子谢燕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曾一再抽出时间陪同其赴河南、山东等地进行古建筑考察与测绘。为了弄清山东长清灵岩寺历代僧塔的塔林遗存情况,他们夫妇二人不仅详细测绘了整座塔林区域的总平面,同时还较为细致地测绘了其中的 20 几座砖塔与石塔,并将整座塔林区域的历代僧塔逐一编号且详细地纪录了铭文,对每座塔的建造年代也加以了登录和分类制表。这样细致的田野考察工作遵循了建筑史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原则。
天道酬勤。其钧多年努力撰写的中国古代建筑与民居方面的诸多书籍,已经被翻译成为英、法、德、日、韩五种语言。他自己用英文撰著的《Chinese Architecture》也已经在美国纽约出版。他的这些学术成就,在近 10 多年的时间中,开阔了一大批建筑学领域读者们的视野,可以说,许多青年学子都曾读过他所撰写的书籍。这些图书在知识的广博与逻辑的缜密以及图文相辅的表述方面,不仅符合建筑学专业人员,也适合对建筑学有兴趣的读者,是很多同类著作难以企及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贵祥2015 年 12 月 24 日
网友对中国园林图解词典(白金版)的评论
喜欢中国园林图解词典(白金版)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