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齐如山回忆录:民初走出国门的京剧 (通识课堂) | |||
齐如山回忆录:民初走出国门的京剧 (通识课堂) |
网友对齐如山回忆录:民初走出国门的京剧 (通识课堂)的评论
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七十三岁的齐如山逃亡到台湾。
是齐如山协助梅兰芳在五四后彻底西化,妄自菲薄的年代,使得中国京剧的真正艺术价值被国际社会所认识、所推崇;是齐如山在二十年代、三十年代承前启后地探究了京剧的渊源,展示了京剧自身的瑰丽,自己独有的特色;是齐如山,在这个转折年代,在不仅两次大战战火纷飞,而且东西交错的天翻地覆的混乱中,如一座桥梁衔接了中国的传统与现代,如一座高山,为当代中国人留下了楷模。
人称齐如山是中国的莎士比亚,可我觉得应谓,是否莎士比亚能如中国的齐如山。
齐如山不仅编写了四十多部梅兰芳演出的剧本,而且对京剧有着通古今、比中外的研究。
齐如山认为,和西方的歌剧相比,京剧无一处是“写实”的,“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处处是舞蹈,字字带韵律。这就是说在京剧中,任何一个举手、投足、目视、转身,都是舞蹈,任何吐字念白都是歌吟,最高水平的演唱是如叙、如诉,却不是如“歌”。
按照齐如山先生的看法,在这种意义上,服装、切末,都是写意空间中的表达工具,就如国画的毛笔、颜料;舞台则提供了一个歌舞的空间,就如国画的宣纸。
京剧不是用越来越多的材料,也就是用充斥空间和增加音响的方法来增加它的感染力,京剧犹如国画,是全局的,倘若没有好的布白,也无隽永的意味。京剧看来是简单的,可它却是复杂的,即便是在荒郊村野的舞台上,它也是"rest":"处处有规矩,点点有方寸,动静有板眼。如果你把这一切改变了,那京剧就绝对不是京剧了。<br />给国画加上浓厚的油画底色、写实的背景,给“三鲜汤”浇上黄油,世上没有人接受这种审美和口味,可时下的京剧改革,或者说,二十年代以来半瓶醋们尝试的改革,却大抵如此,大张旗鼓地进入了京剧园地。<br />这种做法在当代大陆中国是无可厚非的,因为那里的州没有“神”,“剧”没有“人”,本来就是为了政治服务的“宣传”,可在台湾,在齐如山去的台湾……<br />半个世纪前,齐如山步入台湾的足音,空谷再次回荡。<br />到台湾的齐如山虽然是逃亡到台湾,可带去了中国传统文化,士大夫的气节,对自由的追求。"
喜欢齐如山回忆录:民初走出国门的京剧 (通识课堂)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