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图解金刚经:认识一部最伟大的佛经(超值白金版) [平装]

2014-01-24 
编辑推荐《图解金刚经:认识一部最伟大的佛经(超值白金版)》:《金刚经》是佛教史上影响最大的一部佛经,又是一部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图解金刚经:认识一部最伟大的佛经(超值白金版) [平装] 去商家看看
图解金刚经:认识一部最伟大的佛经(超值白金版) [平装] 去商家看看

图解金刚经:认识一部最伟大的佛经(超值白金版) [平装]

编辑推荐

《图解金刚经:认识一部最伟大的佛经(超值白金版)》:《金刚经》是佛教史上影响最大的一部佛经,又是一部深奥的经典。《金刚经》的深奥不在于繁复,而在于简洁。正是因为简洁,才使得有难以计数的注释和研究,同时也带来了曲解和争议。但多数经过历史检验的注疏,在向人们重新诠释的时候,无一例外的都同各自时代的社会生活紧密关联。《图解金刚经:认识一部最伟大的佛经(超值白金版)》也不例外,在忠实于佛法的同时,汲取了历代经注之长,去掉了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把立意指向了现实人生。
《图解金刚经:认识一部最伟大的佛经(超值白金版)》以图文相谐的视觉思考逻辑,化繁为简,重新构筑阅读,使文字、图片、图表等符号互为对应角色,相互对话,力争在还愿《金刚经》最初精神的基础上,把您引入对现实生活的理性思考。相信《图解金刚经:认识一部最伟大的佛经(超值白金版)》的出版,会让这千年的智慧,洞穿时空,成为您的人生指南。
《图解金刚经:认识一部最伟大的佛经(超值白金版)》经中之王,佛家修行的无上经典,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一部经典;佛门至宝,最纯明通透、最坚固锐利,被世人喻为“能破一切烦恼”;以图解入佛经,清晰的视觉思维和图文的交织互补令读经化繁为简;秉承方便的传统,文字轻松洁简,你与佛法的沟通不再有障碍;集结佛教要义,运用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解决您心中的种种问题。

媒体推荐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在中国文化中,金刚经是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经,也是佛经典中很特殊的一部,之前看其他版本的时候,感觉虽然是原汁原味的,但很深奥,不容易理解,看了这个版本觉得不错,最起码能理解了。



——纵横中文网 呢喃



我们研究金刚经时,不能将它局限于佛教的范围,佛认为古往今来一切圣贤,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个人程度深浅不同,因时、地的不同,所传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中国佛教论坛 佛缘

作者简介

鸠摩罗什法师,十六国后秦高僧,中国佛教三大译经家之一。天竺人,生于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七岁从母出家,初习佛教小乘,后改习大乘。曾讲学于西域。前秦主苻坚闻其名,命吕光将兵伐龟兹,迎鸠摩罗什至长安。会苻坚侵晋军败,长安大乱,罗什遂留凉州(今甘肃武威)十八年。至后秦姚兴弘始三年(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始至长安,弘始十五年(晋义熙九年,413)卒。尝率弟子僧睿、僧肇等共译《大品般若》、《小品般若》及《法华》、《金刚》、《阿弥陀经》等诸经。至其文存者皆辑入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目录

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金刚经》经卷
编者序:通向无上智慧的方便之门
本书阅读导航
第1章 悬论:叩响《金刚经》之门
1 经名的分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2 《金刚经》主要说什么:劝令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3 修行成佛的下手处:解决“心”的问题
4 修行与圆满:《金刚经》中的人生观
5 佛眼中的红尘:《金刚经》与世俗世界
6 《金刚经》在中国:佛文化的重要流变
7 译经第一人: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8 皇权的功德:帝王与《金刚经》
9 民间注疏的力量:深入中国文化
10 《金刚经》与禅宗:从六祖开悟到《坛经》现世

第2章 开场:导入说法的情境
1 从证信开始导入:说法缘起的情境线索
2 《金刚经》序曲:佛祖日常生活的平淡与庄严
3 佛陀身边的僧侣团队:一千二百五十名大比丘的集体修行
4 尊严与乞讨:佛家乞食制度
5 无言的般若:解析佛的教育手段
6 佛陀是个好榜样:从最平凡处入手
7 修行与入世:佛法不离世间
8 禅定的妙用:一念入定般若生
9 顿悟与渐修:修行佛法的两翼

第3章 成佛的必由之路:正知正见生正信
1 “解空”者点破玄机:须菩提的请法
2 成佛之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3 小乘与大乘:度众生和度自己
4 意会与言传:问答之间的微妙
5 护住真心的第一步:度生离四相
6 众生解脱的不同境界:无余涅与有余涅
7 做菩萨的窍门:不住相布施
8 无限广大的布施福德:像“东方虚空”一样不可思量
9 求佛法与拜偶像:小议真佛不住于相
10 成佛的资粮:福慧双修一举得

第4章 一念生信心:通往般若的门坎
1 信佛须正信:真实的信心源于正确知见
2 人人都是未来佛:众生佛性平等
3 五个五百年:佛运消长的史观
4 持戒与修福:生“实信”的基础
5 一念生清净心:信心与顿悟
6 大得无所得:般若性本空
7 渡河不需舟:不要迷信工具
8 圣贤之别:一切无为与因果
9 福德性本空:财施与法施的较量
10 般若与方便: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

第5章 打破砂锅问到底:理解才能真信仰
1 小乘四圣果:修行当中的得与舍
2 须菩提的“果”位:第一离欲阿罗汉
3 庄严净土:心净才是真清净
4 清净才是道:心无所住而生清净
5 身如须弥山王:修果不住果
6 多少是多:福德的再次考量
7 持经即是求佛:《金刚经》的地位
8 “金刚”最如意:经名中的缘由
9 得意而忘名:名相非真相
10 法身与报身:如来的三十二相
11 慧眼识真经:第一稀有
12 清净是道:信心与功德
13 第一稀有之人:由六祖惠能说起
14 第一波罗蜜:般若最殊胜
15 功德再次较量:身布施与法布施
16 大乘不乐小法:伟大的菩萨事业
17 忍辱波罗蜜:坚定离相则能安忍
18 菩萨的境界:离一切相
19 如来的信誓:一定是真话
20 火种的力量:佛法复兴的希望

第6章 通达才能无漏:修行的真谛
1 菩萨的清净心:发心实无有法
2 最难舍离的“我”:大乘修行的主线202
3 佛祖无所得:佛法无实无虚
4 真正的菩萨:一切圣贤通达无我
5 佛的“五眼神通”:佛眼悉知悉见
6 通达要通心:“心”的相对论
7 福报的因缘:无得才是得
8 如来从何而来:求佛不如求己
9 拈花示众的妙法:不说而说的法
10 佛法和修行的关系:登岸就弃船

第7章 实践证真知:证悟就是与真理结合
1 圣凡无差别:众生都有成佛的根基
2 不足为凭的身相:观佛与见性
3 不偏执一端:佛法不断不灭
4 不贪才是无量:菩萨修福不为己
5 何谓“如来”:真理无所来
6 超时空的“一合相”:微尘中见大千
7 从对佛法的理解谈起:佛的真实意图
8 六如的比喻:一切有为都无所得
9 大欢喜的结局:金刚法会圆满

附录1 北朝菩提流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附录2 南朝真谛《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附录3 隋代笈多《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附录4 唐玄奘《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附录5 唐义净《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附录6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弥勒菩萨偈颂
附录7 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

序言

《金刚经》全名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传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经典之一。这部经似乎跟中国人特别有缘,念经者,喜欢念《金刚经》;讲经者,喜欢讲《金刚经》;注经者,喜欢注《金刚经》。自从公元401年南北朝时代,鸠摩罗什法师把它翻译成汉字以来,历经各朝代,《金刚经》所衍生出的各种文化现象,已成了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把《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并列为释儒道三家的宝典。
在中国历史上,佛教的各宗各派都十分尊重《金刚经》,为其进行注疏。尤以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与《金刚经》更是结有深厚的因缘。禅宗大德,六祖惠能禅师,因在街边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时,便激发了佛性,后来,他远赴千里之外去亲近五祖,五祖专为他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于是,他便豁然大悟了。本来禅宗是依据《楞伽经》修行,但自惠能大师以后,就依据《金刚经》了。
《金刚经》之所以受重视,是由于中国佛教自身的特点:一是重实行,如台、贤、禅、净各宗,都注重行持,尤重于由静定思虑生发智慧的体悟;二是好简易,中国人的习性有好简洁的一面,卷帙浩繁的经论,是极难普遍流通的。鉴于这部《金刚经》既重般若的悟证,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又不繁复艰涩,恰合中国人的口味,所以能特别流行。《金刚经》是一切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因其探讨解脱生命困惑的大智慧,被奉为“佛门的智慧之母”。同时,不学佛的人也能够在其中获得重要的人生启迪,所以通常意义上,它也是一部人生哲理典籍。

文摘

插图:





成佛之心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修大乘菩萨道,必须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才能向上求索一切的无上智慧,向下承担度化众生的艰巨责任。这个伟大的信念需要护持,时时精进,不生虚妄,才能获得佛一样的无上境界。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简单说,就是发下想要成佛的誓愿。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文音译。三菩提,就是正觉,指超越一切虚妄谬误的真实觉悟。三藐即正等,众生平等的意思。阿耨多罗,指至高无上。合起来就是至高无上、平等不二、超越一切的真实觉悟,这世上只有佛才有这样的大智慧。修成罗汉,是小乘的最终结局,只知道觉悟自己,不能度化他人,则不能做到平等,称不上三藐。而菩萨虽然正等正觉,但因为功德还不圆满,所以是成佛的初级阶段。只有佛觉行圆满,才称得上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立誓成佛不是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极大的决心和勇气。在后世佛教,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进行一个很庄严的仪式,在大德长老和众位同修的见证之下,坚定地表达自己要成佛的决心。
把一班发心成佛的善男信女称为“菩萨”,是佛对他们的激励,也是对他们的要求。菩萨上求佛法,下度众生,虽然还没有功德圆满,却是越来越接近佛了。所以,佛在这里劝导诸位善男信女向真正的菩萨学习,坚定信念、鼓足勇气,全身心地投入成佛悟道的艰苦修行之中。一旦立下了成佛的誓愿,就要在思想上时刻牢记,现在要做菩萨了,普度众生是应当承担的责任,六度万行也必须一丝不苟。这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如果佛法兴盛,修行者在大环境影响下,可能会坚持下来;但反之,佛法要是一路下坡,很多人就会信念动摇,立的誓愿也不起作用了。就像“为人民服务”叫得响的时候,你自己的言行很容易照着这个原则去做;而一旦大家都不提这件事了,自己宣过的誓也会被抛到九霄云外。所以,决心要成佛的誓愿不能随便发,一定要真的有信心、有觉悟才行。
正因为这个伟大的誓愿实践起来很有难度,所以须菩提才向佛祖请教,一旦立下此誓,该怎样守护它?一旦它受到了干扰,又该怎样排除?这些提问正是大乘佛法的重点和难点。
小乘与大乘
度众生和度自己
只知道吃斋念佛的人,还是凡夫。了悟了生死的人成就罗汉果,但他们只顾自己乘渡佛法脱离苦海,不愿回过头来救度其他的众生,所以称为小乘;菩萨在舍己忘我中与众生同舟共济,一起解脱到彼岸,所以称为大乘。
佛陀说法是看弟子之根器与时机而定的。所以,才有了本次须菩提的当机请法。这些为利益众生而说的佛法不外乎两种层次,即小乘(Hinayana)和大乘(Mahayana)教法。人生皆苦,凡夫面对生、老、病、死,显得无能为力。所以,众生学佛首先想要讨一个彻底的方法,从六道轮回的痛苦中永久地解脱出来。佛针对这些要求,为众生讲了四圣谛、十善业、戒学、定学及慧学等法义,帮助他们达到个人解脱的目的。这些佛法叫做小乘。很多修行人,只求自己觉悟,修行到小乘就达到了目的。但还有另一些人,不单自己要脱离苦海,更希望以自己的觉悟带领所有众生都到达幸福的彼岸,他们的终极目标是成佛。佛给这些立志成佛的人讲的法就深了一层,包括六度等舍己利人的法门,这些佛法统称大乘。
小乘和大乘虽然有境界上的差别,但两者并不冲突。佛陀成道后在最初说法的内容是“苦、集、灭、道”四圣谛。因为那时候佛法初兴,众生对佛法完全没有基础,佛陀要是直接说大乘般若,众弟子恐怕没人会听明白,自然也不能接受,所以在说法初期以小乘教法为主。小乘讲的是看透六道轮回的苦难,以及超越和解脱这些苦难的方法。这是当务之急。就像是开小火慢炖的蛤蟆,认不清形势,还以为慢慢温暖的水是极乐世界呢;一旦认识到危险,就赶紧地想办法跳出来。这是小乘要解决的。而大乘是基于小乘基础的,自己跳出来了,回头一看很多同伴还优哉游哉地在苦海里晾肚皮,于是顾不得艰难又跳回去救人去了。自己逃跑和带着群众跑的境遇是不同的,所以大乘佛法讲的多是些舍己为人的方法。但是自己还没有觉悟,还没有找到逃生办法的时候,是救不了大家的,故而修大乘佛法的前提是已经具备了小乘的能力或基础。所以两者并不冲突,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大乘和小乘从根本上讲,是贯通的。只是有些人止于小乘的修行,没有继续向更高的目标前进罢了。佛在说法二十年之后,才从小乘转向大乘,也是考虑到进阶的规律。

喜欢图解金刚经:认识一部最伟大的佛经(超值白金版)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