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最美的,徒劳无功 [平装] | |||
最美的,徒劳无功 [平装] |
《最美的,徒劳无功》编辑推荐:九把刀2012年度最新力作,两岸三地,同步清新登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封笔之作,一刀未剪!剧本数版原稿首都曝光,最初的冲动换来最后的感动,青春永不散场,超值赠送“那些年”mini纪念版T恤。
如果时光可以重来,
我会鼓起勇气问:“我们在一起,好不好?”
如果时光可以重来,
我会拿起电话说:“对不起,是我太幼稚了。”
时光可以重来吗?
不能。
所以有了这一个无法重来的故事。
——九把刀
我是作家,但我不是中文系毕业。
我是导演,但我不是电影科系毕业。
既然非本科系又非本行的我能够写出好剧本,大家也可以。
我花了好几个月反复推敲剧本与电影最后的画面中间的连结。
以下就是我的脑力激荡与自我反省,我愿意与大家分享这一趟得来不易的旅程。
——九把刀
如果我的目光里只有票房,《那些年》根本不会诞生。
我的世界很小,钱可以在我的世界里买到很多东西,甚至包括快乐,
但有些东西是无法用钞票计算衡量的,其中有一样,就是真心。
——九把刀
九把刀(原名柯景腾),1978年出生于台湾彰化,1999年始创于网络,至今攻下60余本书。
作品陆续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线上游戏。
2008年导演第一部电影短片《三声有幸》。
2010年导演第一部“现象级”电影长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轰下诸多奖项、刷新无数电视台、影院数据纪录。
2011年亲自操刀的《再一次相遇》成为中国两岸三地史上最畅销电影创作书。
九把刀——他是当今华人文坛创作幅度最大的作家。也是最任性的人,最努力的人。
开场序 18’S——最美的,徒劳无功
CHAPTER00 剧本,我流
CHAPTER01 青春是一场大雨
CHAPTER02 先场,原味青春的每一帧
CHAPTER03 初稿,剧本1.0
CHAPTER04 剧本,版本一,解说
CHAPTER05 那些年剧本8.0
CHAPTER06 剧本,版本二,解说
CHAPTER07 10.6那些年超强版
CHAPTER08 剧本,版本三,解说
CHAPTER09 破纪录感想
CHAPTER10 演员Casting表
CHAPTER11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日程表
CHAPTER12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顺场表
CHAPTER13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时间轴
那些年,属于我们的荣耀
开场序 18’S——最美的,徒劳无功
大家好,我是九把刀。
长大了,有很多事情,无可奈何。很多人会告诉你,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能讲。又有很多人告诉你,什么衣服可以穿,什么衣服又不能穿。像我今天,本来是想穿成这个模样(屏幕上放刀大穿t恤),但是主办单位不断地告诉我,成人礼是个非常隆重的节目,所以恳求我一定要穿的像个人。所以我今天只好穿这一幅,我不太认识自己的模样。
其实长大还是有更多的无可奈何,我想问问大家,现在心里有喜欢的男孩或女孩的请举手(很多人举手),哇,真的蛮多人的,那恭喜你们,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心里面就可以住着一个这么喜欢的人,恭喜。但是啊,必须很遗憾跟各位讲,虽然初恋无限的美好,在暧昧的时候,我们总是认为对方可以跟自己心灵相通。我在想什么,你都知道, 我想做什么,你都能够被理解。在初恋的时候,在热恋的时候,我们总是以为这段感情可以天长地久。但很抱歉,不需要正式统计,我们就知道,能够在初恋的时候和这个人走到最后,真是屈指可数。所以今天,我想跟各位分享一段,没有结果,无法天长地久,徒劳无功的爱情。
你们一定以为,我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是那些年里的柯景腾跟沈佳仪对吧?(很多人答:对)错了,其实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真正的初恋,我真正的初恋发生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大家都起哄)那时候我爱上了我后面的那位女孩。一样,对,她也是做在我的后面,但是她的兴趣呢并不是拿笔戳我的后背。而是用手疯狂的掐我的背,捏我的背,每次她叫我的时候总会非常用力地捏我,我都会痛的回头大叫说:“你神经病呐。”她就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她会笑着说:“怎样,我就是喜欢捏你”(刀大模仿的表情超级销魂)“怎样”。超贱的,但是啊,每次被捏的时候我都非常的开心,因为她是全班最可爱的女孩子。但是我总是小心翼翼的不让我的乐在其中被她发现免得她会发现我不是那么痛的时候,她就不再捏我,失去成就感而去跑去人。
她每天捏我,但是我也不是省油的灯。我会反抗,我会趁她在擦黑板的时候,偷偷摸摸走到她的后面,用力拉她的马尾,用力地拉,然后开始跑,大叫说“哈哈哈,臭三八,赶快来追我啊”然后那位可爱的臭三八在后面疯狂地跑大叫:“我要报告老师,我要报告老师”幸好,她很有义气,她没有一次真的跑去报告老师。她只是非常冷静地走到我坐的座位,把我的书包拿起来,走到窗户旁边,把我的书包从五楼丢到一楼。有时候哦,我的书包里会放着一盒牛奶,那盒牛奶会大爆炸。把我的课本和铅笔盒炸得乱七八糟,她居然站在阳台那边对我挥手,然后笑着看我收拾书包。
有时候她惹我生气,有时候我惹她不开心。当她生气得不跟我讲话的时候,我就画很多的漫画送给她,并且在漫画的右下角,签上我的名字。当然不是签“九把刀”,我签的是“柯景腾”。她每次收下那些漫画的时候啊,都觉得匪夷所思,都问我说:“柯景腾,你干吗要签名?”我说:“因为我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非常厉害的漫画家,你要好好的把这些漫画妥善地保存,将来一定大增值!”她说:“真的吗?”我说:“我保证。”
就这样,我们打打闹闹。终于,我们来到毕业的那一天。毕业典礼结束,同学们互相送花,互相在对方毕业纪念册上写上名字,写上祝福。那一天,我写了一封很长的情书,准备拿给她。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将那封情书放在口袋里,慢慢慢慢地走向她。我却不晓得该说什么。她看着我说:“干吗?”我说:“又没干吗”她说:‘那,这个给你。’她就拿出两个玻璃杯,送给了我。那两个玻璃杯上印着两只可爱的小青蛙。我收下了,但是那一封情书却缺乏勇气的继续放在我的口袋里。
毕业了,她走了。她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读书。后来,居然跑去欧洲留学,我失去了她的消息,失去了她的音讯。她送给我的那两个玻璃杯子,过了几年,不小心被我打破了。而我准备送给她的那封情书……渐渐地不知道被我藏到了哪个角落。
又过了好多年,又过了好多年,幸好网络发明了,正当我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即将上映之前,我在facebook上面,找到了她,这是她的模样。(出现那些年里柯腾对着撸管的老师!!)开玩笑的(屏幕上出现“谁要给你看啊哈哈哈”)我非常兴奋,我在网络不停地问她说:“我是柯景腾啊,你还记不记得我吗?”她说:“当然记得啊,有谁忘得了你。”当她这样说的时候,我真的好感动。正当我想要发挥我超强的记忆力,跟她滔滔不绝的叙说我们两个之前发生过的点点滴滴的时候,她却抢先说:“当后来我知道你开始写小说,出书,后来居然当了导演,拍了电影之后,我非常非常的惊讶,因为我总是以为,你将来会成为一个漫画家。我的抽屉里,到现在都还摆着,当年你送给我的那一笔漫画。那上面,有着你的签名。我真的在等它,大增值呢。”我真的,我差点眼泪都掉下来。
我总是以为在爱情里面,只有一个人,会负责保存彼此的记忆。记得彼此,多么深爱着对方。而另外一个人,才能因此大步向前,毫不眷恋地往前走。我的记忆力非常好,我总是能够回璞加真(自创的成语+命格?)回忆起以前的所有事情。因此我才能把过去的事情写成小说,拍成电影。我一直以为,我记忆这么好,因为我是负责保存记忆的那一个人。我要帮彼此珍惜过去的感情。没想到,我错了。原来这个女孩子,她一直都记得,她一直都记得我的梦想,她记得她喜欢捏我,她记得她喜欢把我的书包从五楼丢到一楼,她记得我喜欢画画送她,她什么都记得……她甚至记得,我对她的喜欢。正当我从网络上跟她讲说:“其实当年我真的好喜欢好喜欢你。”的时候。她只是淡淡我的回我说:“其实我一直都知道啊。”我觉得好幸福。(鼓掌)我们终究没有办法在一起,没有缘分在一起。她现在就像所有的童话故事里一样,她现在是两个小孩的妈妈,她跟她的老公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而她家的抽屉里,还偷偷地放着,我当年我画给她的那一叠漫画。爱情,有很多很多的遗憾,有很多很多的不完美。
就让我们带着这份不温柔的遗憾,不完美的完美,倔强,快乐地长大吧。谢谢大家。
那些年,
属于我们大家的荣耀官方facebook粉丝人数达82万人,超越历年来所有台湾电影的facebook粉丝总和《再一次相遇》,台湾电影史上最畅销的电影。
幕后创作书
那些年原著小说,创下2011年台湾各大书店全部文学类畅销冠军
电影主题曲《那些年》MV创下youtube点阅数
2450万次,10万零7千人按赞,打破华语MV史上所有关于数字类的全部纪录
前导电影预告点阅1220000次
第一支正式电影预告点阅2780000次(为台湾电影史之冠)
第二支正式电影预告点阅1220000次
入围台北电影节(获得国际青年导演竞赛,观众票选奖)
入围香港夏日电影节(创下四分钟售完所有场次纪录)
入围东京影展(创下六分钟售完所有场次纪录)
入围金马奖四项提名(最佳女主角陈妍希,最佳新进演员柯震东,最佳新导演九把刀,最佳电影主题曲《那些年》),最后柯震东获选最佳新进演员奖!
入围亚洲电影奖两项提名(最佳女主角陈妍希,最佳新进演员柯震东)
入围意大利影展、入围澳大利亚影展,陆续增加中
入围香港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在台湾创下上映日期最久(不含口碑场,自8/19上映至第二年1/19,共五个月整)
台湾(总票房4亿1千万台币,为历年台湾电影卖座第三名)
香港(总票房6186万港币,为历年华语片卖座冠军)
新加坡(票房226万美元,为2011年华语片卖座第一名)
马来西亚(票房139万美元,为2011年华语片卖座第四名)
大陆(票房7580万元,创下台湾电影在大陆最卖座纪录)
电影在电视上首播,于卫视电影台创下台湾有线电视与无线电视史上,最高的收视率纪录:最高收视率9.27,平均收视率7.14,估计当晚有超过三百万观众不约而同收看“那些年”。
(参考数字:《海角七号》平均收视率3.5,《鸡排英雄》平均收视率3.48)
CHAPTER00 剧本,我流
首先我想说说这本剧本创作书的缘起。
打从2008年我就在实践大学的媒体传达设计系担任客座讲师,负责教授“剧本实务与创作”一课,至今已教了四年,如果我是大学生的话,我居然也又毕业了一次。
只可惜,既然选择了作家作为职业,就代表天性无法安定,教剧本教了四年,我不安于室的耐性已达到了极限,我想今年肯定是我在实践大学教授剧本课的最后一年吧!
回想起当初接下剧本课的初衷,说来诡异,我其实不是电影科班出身,也没学过写剧本,却大大方方接下这个任务,为什么?
理由正是从矛盾而来。
我是作家,但我不是中文系毕业。
我是导演,但我不是电影科系毕业。
然而就因为我通通不是科班出身,却还是时时刻刻创作,所以我认为要学会创作(不仅仅是剧本写作),关键并不是学校里制式的教学流程,而是——“心”。
“心”,这种在理解上非常抽象,实际上却很深刻具体的意念,我认为才是创作的本质,写剧本的技术当然可以传授,而“心”也或许能够透过热情传承。
身心俱技,缺一不可。
既然非本科系又非本行的我能够写出好剧本,大家也可以。
刚刚好,我在这教书的四年里拍了电影短片《三声有幸》跟电影长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每次上课我都与同学分享我最新的筹备进度、遭遇到的资金困难、选角的趣事等等,同学们听到的八卦当然比我说给记者听的内容还要劲爆,毕竟我老是将前几天刚刚发生过的内幕消息拿到班上说,所以这四年来我的学生们也是另类的“看我逐步实现电影梦想”的目击者,我很开心有他们一路聆听相伴。
各位手中的这本剧本创作书,正是我在实践大学教书的最后一年,我想拿来上课的内容。当然了,我想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剧本当做主要素材,同时以「亲身经历者、小说原著、编剧、导演、出资者”五个立场不一的身份,教导学生如何将一个故事写成剧本形式,并带着同学一起思考,如何在不同剧本版本之间进行演化。
既然要以那些年作为上课教材,我干脆出了这本书,为所有对电影剧本的思考过程留下一个书面记录,也当做是我在实践大学的战斗纪念。
而通常大家看到的剧本书,都是已经彻底完成的终极版本,编剧在个中思考的过程,是隐藏且神秘的,我现在就要反其道而为——我想要破坏这个规则。
我不想让大家觉得编剧很聪明,我想做的,是完全公开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大家知道一个好的编剧,最重要的是诚心诚意,反复思考同一个故事,琢磨角色,在资金困局中寻找解答,而我又同时具有五个身份,所有的妥协与争执都内化在思考的过程里,更是有趣。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至少值得我抬头挺胸的是,剧本很精准。
一,在拍摄的过程中我发现一场戏最后不会用,当天我就宣布不拍,大家各自休息到下一场戏开拍。
二,只有一场写在剧本里的戏,是拍了进后制剪接,才发现没办法用。
三,电影杀青后,剪接师依照那些年的剧本从第一场剪到最后一场,没有经过大风吹重组,电影的节奏布局就已完备。
因为我写剧本,总是依循自己定下的两个大概念:
一,宁愿透过反复且精细的思考,删减不被需要的剧本章节,也不要拍了一大堆,再痛苦不堪地剪掉。因此节省下来拍片预算,就拿来吃比较好吃的便当,因此节省下的拍片时间,大家就可以睡饱一点——充满思考力的剧本,可以省下太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二,优秀的编剧当然懂得删掉坏的东西,然而最优秀的编剧,不仅要晓得删掉坏的东西,也要舍得删掉好的的东西,只为了让电影节奏一路顺畅。
当然了,我的方法不一定正确,别的优秀编剧也未必苟同我的思考模式,但这本书既然是我写的,我就不打算沿用或参考其他编剧的想法与作法,我只打算鞠躬尽瘁在这本剧本创作书里展现“我流”。
我当然不是天才。
我花了好几个月反复推敲剧本与电影最后的画面中间的联结。
以下就是我的脑力激荡过程,与大家分享这一趟旅程。
喜欢最美的,徒劳无功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