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世界名著 >

鲁滨孙漂流记(丹尼尔·笛福权威全译插图典藏版)[平装]

2013-03-28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鲁滨孙漂流记(丹尼尔·笛福权威全译插图典藏版)[平装] 去商家看看
鲁滨孙漂流记(丹尼尔·笛福权威全译插图典藏版)[平装] 去商家看看

鲁滨孙漂流记(丹尼尔·笛福权威全译插图典藏版)[平装]

编辑推荐

《鲁滨孙漂流记》(权威全译插图典藏版)
《鲁滨孙漂流记》(权威全译插图典藏版)是倾注勇气的冒险之旅,锐意进取的孤岛求生记。
《鲁滨孙漂流记》(权威全译插图典藏版)是一部可以从小读到老的勇气之书。

名人推荐



媒体推荐



作者简介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1719年,年近60岁的笛福发表了第一部小说,这就是世界上著名的冒险小说之一《鲁滨孙漂流记》。近三百年后的今天,这部小说仍然脍炙人口。

目录

目录
原序
CHAPTER·1 .....001
我是家里的第三个儿子,没学任何手艺,从小就满脑袋的胡思乱想。我的父亲非常传统,他让我享受好的教育,竭力让我过上他主张的“中间阶层”的幸福生活。但我一心想漂洋过海,这种癖好本身看来孕育着某种致命的危险,直接酿成我后来遭受的人生苦难。
CHAPTER·2 .....074
我,可怜而不幸的鲁滨孙·克罗索,在一场可怕的大风暴中,船在离岸不远的海上遇难,流落到这个荒凉的孤岛上,这个岛我称为“绝望岛”。我没有食物、房
屋、衣服、武器,失去了任何获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路一条。
CHAPTER·3 .....097
九月三十日是我上岛的纪念日。像去年一样,我用神圣的方式纪念这一天。我流落小岛已经两年了,获救的希望丝毫不比两年前上岛的第一天多。
CHAPTER·4 .....141
我现在被冲进汪洋大海,离开我可爱的岛几乎有六英里远,重回海岛几乎毫无希望——此时此刻,我内心的惶恐是难以想象的。但我还是竭力划桨,几乎筋疲力尽。
CHAPTER·5 .....180
如果我能享受安宁的生活,没有野人来打扰我,我也就心满意足,安心在此度过我的余生,与洞里那只老山羊一样,自己躺下来死去。此外,我还会享受到一些小小的娱乐,使日子过得远比以前快活。
CHAPTER·6 .....218
我给新仆人取名“星期五”,救他命的那天就是星期五。我开始教他谈话,学习衣食住行方面的知识,学习使用武器战斗。我们也谈论海外的陆地、上帝的信仰,前面危险的旅途等待着我们。
CHAPTER·7 .....265
当我放眼向海上望去,大吃一惊。只见四五英里处有一只小船,借着顺风,正向我们海岸的方向快速驶来。他们不是从大陆那边来的,我们不知道他们是朋友还是敌人。
CHAPTER·8 .....301
根据船上的日历,我于一六八六年十二月十九日离开了岛。我在岛上住了二十八年两个月零十九天。这是我第二次获救,而我第一次驾长艇从萨累的摩尔人手里逃脱,二者恰好是同月同日。

序言

译者序

既然是译序,就从翻译谈起。
这里重点讨论一下书名《鲁滨孙漂流记》的翻译。原书在1719年4月25日第一次问世,当时的书名相当长,直译为《约克水手克罗索?鲁滨孙的生活和离奇的冒险经历》。1905年,著名的翻译家林琴南先生,虽然不懂英语,但用听别人口译的办法,记录、改写和笔译出了该书在中国的第一个译本《鲁滨孙漂流记》,此书名从此世代相传,沿用至今。虽然有些译者对此书名有所异议,但我仍然觉得这个书名大体符合故事的情节。
所谓“漂流”,其词义就是“在海上遇险”,主人公被海浪掀进水里后也真的漂流了一阵,最后被潮水冲到岸边,流落在小岛上。当然,如果林先生当时按中国人通常随父姓的习惯,把书名译成《克罗索海上遇险记》,或者按外国人姓名的习惯译成《宝布?克罗索海上遇险记》(因为小说有两次用了主人公的名 “宝布”),或者干脆意译成《荒岛英雄》之类也许更符合原文,更有味道,更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和后人的评说。从这个书名的翻译也可以看出,“信”而后“达”“雅”。翻译必须首先忠实原作的内容,正确使用“直译”与“意译”结合的方法。这里又自然地回到翻译方法上来了,决无苛求前辈们的意思。事实上,我仍然主张沿用这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好书名——《鲁滨孙漂流记》。

现在简要地介绍一下小说的内容。故事的人物和情节非常简单。主人公鲁滨孙?克罗索名叫“宝布”,出生在英国约克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从小一心梦想出海航行,漫游天下。十八岁那年,他不顾父母苦口婆心的劝阻和父亲语重心长的教诲,毅然决然离家出走。主人公在海外冒险的过程中,经过拼死的挣扎和搏斗,流落在一个不知名的荒岛,从此他开始了二十八年的孤独、凄凉、艰苦、离奇的荒岛生活。
小说采用主人公自述的形式,夹叙夹议是它的一个显著特点。主人公在自述自己亲身经历和描写事情演变过程的同时,常常对心理和事理做细致透彻的分析。当然,全书特别是“夹议”这部分,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或明显或隐蔽地折射出作者笛福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主人公本来是一个宗教意识淡薄的青年,由于海上遇难、死里逃生、流落荒岛,在绝望的情况下开始诵读《圣经》,祈祷上帝,信仰上天。这是合乎情理的,也是真实可信的,特别是二三百年前的人物。但不管怎样,主人公在一切行动中始终以“理智”为指导,只是在绝望时感到是上天或上帝对自己“原罪”的惩罚,取得成功时却又把一切归功于上天或上帝对自己的拯救。
译完小说后,译者不由得联想起一句中国成语:“尽人事,听天命。”主人公是真正尽人事的。他不怕困难、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重视理智。这样一个艺术形象生动活泼地显现在读者眼前,这样一种人生哲学包含在小说的字里行间,使那些“听天由命”的语言和人生观黯然失色。总之,有理智地实践——这种思想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全书的始终,无疑会使小说增加了思想性和教育作用。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在承认“自私”是人的本性的同时,强调“理性”的重要,这和小说作者的思想观点也许是不谋而合吧。

作者丹尼尔?笛福(1660—1731)出生在伦敦一个商人家庭。他的个人经历非常丰富,他经商、从政、办报,写过时论,晚年才写小说。他商海溺水,仕途受阻,卷进过政治和宗教斗争的旋涡,甚至为此入狱。但他在耳顺之年写的这部小说一鸣惊人,自己也一举成名。
当然,不同的时代和社会,不同读者对此书的评价和喜好必定不同。比如年轻的读者喜欢其中曲折的故事情节,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愿意读其中富有人生哲理和经验智慧的议论部分。对宗教部分的内容,评价肯定也会大相径庭。不管怎样,历史已经证明:此书经受住了历史风云的考验,成了一部传世的文学名著。像任何一部经典的、现实主义的作品一样,此书一定会经久不衰,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译者中学时在英语教材中读过本书的片断,大学时候泛读过名家译本,73岁的我这次翻译它实际上是一次认真、全面、细心地精读,对它有不少新的感受。当然,无论作家还是作品,以及他笔下的主人公,都不可避免地要带上时代的局限性,但只要作家写出了传世之作,只要他笔下的主人公为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读者所喜欢(虽然喜欢的程度和角度可以不同),那么书中一定有超越时代的、长久的好东西。这里只是随便谈了一些译后感,并不是对它做全面的书评,就此打住吧!
曾冲明
2004年7月于长春

文摘

大约是一天中午,我走去看我的船,却发现海边上一个人的脚印,一只赤脚清晰地印在沙滩上。犹如晴天霹雳,或者白日见鬼,我惊呆了。我站在那里,侧耳倾听,又环顾四周,可什么也没有听到,什么也没有见到。我跑上高坡向远处看,又在海边来回走了几趟,可除了这个脚印,再也看不到人的其他迹象;我再一次走到脚印前,看有没有别的脚印,察看它是不是我的幻觉。但都不是,这明明就是一只脚的痕迹:脚指头、脚后跟,一只脚的其他各个部分;但这脚印怎么会留在这里呢,我无法知道,也几乎无法想象。这使我心慌意乱了,于是像一个神经错乱、精神失常的人那样,拔腿跑回自己的堡垒。一路上,惊恐万分,魂不附体,感觉不出自己是在飞跑;但走两三步我就要看看身后,远处的每一棵树、每一处树丛、每一个枯树干,都像人的怪影。当时,我的想象中出现多少可怕的怪影,幻觉里瞬间出现多少荒诞的想法,进入脑海的无数的奇思怪想究竟是什么,真是一言难尽,无法形容。
我跑到自己的城堡(我认为以后就该这样称呼它了),就一溜烟窜了进去,像后面真的有人在追赶。至于是按原先考虑那样用梯子爬墙进去,还是从岩洞里的门走进去的,我就不记得了,甚至第二天早上也想不起来。因为我跑回来时,如同一只受惊的野兔逃往草窝,一只受惊的狐狸逃进地穴,我当时的恐惧程度一定超过它们。
这一夜我完全没有睡。我离受惊的现场越远,反而越胡思乱想,疑神疑鬼——这有点违反事理,特别不合乎动物受惊时的常态。但我是惊弓之鸟,草木皆兵,尽管现在离脚印已经很远。有时候,我觉得那一定是魔鬼,理智也随声附和,支持这种幻觉。因为这个地方怎么会有人的踪迹呢?把他们送到岛上来的船在哪里呢?其他人的脚印又在哪里呢?一个人又怎么可能来到那里呢?但后来又想,魔鬼撒旦何必在那个他毫无必要的地方显露人的形状,又何必毫无目的地留下他的一只脚印,撒旦未必相信我会看到它,所以这种幻觉是可笑的。于是我认为:魔鬼可以找到许多其他办法,决不会用这一只脚印来吓唬我。此外,我根本住在岛的另一边,魔鬼绝不会头脑如此简单,居然把脚印留在我万分之一可能看见的地方,而且还留在沙滩上,一个风浪就可以把它冲得一干二净。这一切看来不符合事实本身,也不符合我们通常关于魔鬼狡猾的看法。
以上种种分析促使我打消了脚印是魔鬼的想法,于是我立即得出结论,那一定是某种更危险的动物,也就是说一定是我对面大陆上那些野人来过;他们划着独木舟出海,被急流卷走了,或被逆风刮到了岛上;他们上了岸,也许不愿留在这荒岛上,所以又离岸出海了,否则我就发现他们了。
当这些想法在我头脑里转动时,我心里非常感谢上帝,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在岛那边,他们没有看见我的小船。否则,他们就会断定这地方有人居住,说不定会进来搜寻我。想到这里,我又惶恐不安,担心他们真的已经发现了我的小船,他们真的来过这里。如果这样,他们还会来更多的人,吃掉我;即使他们找不到我,也一定会发现我的圈地。那样,他们就会把我的谷物通通毁掉,把我驯养的羊群全都带走,最后我只有饿死。

推荐阅读:

管理理论与实务(第2版)(赵丽芬)[平装]

健康睡眠的科学管理(凌瑞琴)[平装]

心理:初中学生用书(边玉芳)[平装]

Windows程序设计(第5版 珍藏版)(佩措尔德著)

许慎:说文解字(附检字)(竖排繁体版)[平装]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om/book/

热点排行